法句经故事 | 尊者周利盘陀伽

繁体

在王舍城有一大富人家的女儿,因为父母的严厉管束,禁止女儿与外界来往,反而促成了女儿与家仆的一段恋情,进而畏罪私奔,两人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之后妻子怀孕了,临盆之前,她想到夫妻两人要抚养一个小孩很辛苦,于是建议丈夫一起回到她父母身边,做丈夫的唯恐主人怪罪,迟迟不敢答应妻子的请求,妻子也知道丈夫的顾虑,但自己究竟是他们亲生的女儿,无论如何,父母还是不会为难她的,主意既定,于是她将家中整理一番,并请邻居代为转告她丈夫,就独自回家去了。谁知在路上孩子就出生了,所幸丈夫实时赶来,两人认为已无回家的必要,就相偕踏上归程,并将那在路上出生婴儿取名叫做『路』。

不久,她又再度怀孕,一切经过如同上次一样,第二个男孩同样地在回父母家的路上出生,于是老大取名『大路』(摩诃盘陀伽),老二取名『小路』(周利盘陀伽),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又回到原先居住的地方。

小孩渐渐长大,看到别的小孩有很多叔叔、伯伯,就问他们的母亲:「我们没有亲戚吗?」「是的,孩子,在这里我们没有亲戚,但是在王舍城,你有一个非常富有的外祖父,以及很多的亲戚在那儿。」「那为什么我们不到那儿呢」儿子问道。夫妻俩经过一番商议,终于带着两个儿子回到王舍城。她请人送信给自己的父母,告诉他们已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了故乡,她的双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如此说道:「在生命的轮回中,谁不曾互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呢?只是,在这一世中他们那么深地伤了我们的心,要再让他们生活在我们眼前,已是不可能的事,叫他们带着这些钱到他们喜欢的地方去过活,不过,还是让他们把孩子送到这儿来吧!」于是夫妻俩不得不依着双亲的意思将两个孩子托付信差,带着双亲给的钱,伤心的离开王舍城。

两个孩子在外公、外婆家渐渐长大,小路还小,大路却已能和外公一块儿去闻佛说法,因为常亲近佛,聆听法音,心中乃升起出家的念头,外公得悉非常高兴,就带大路去跟随佛陀出家,大路出家后,十分精进,而且深解佛陀教法之义谛,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并度他的弟弟──小路出家,然而小路生性闇钝,大路教他一个偈颂:「注视着佛陀的光耀,赞叹佛陀的光明,如清晨红莲之绽放,亦如丽日中天。」小路花了四个月仍学不会此偈,原来在迦叶佛时代,小路曾经是个聪敏慧黠的出家人,因为开玩笑的模仿一位迟钝比丘的模样,妨碍了那位比丘因被嘲弄而不愿再学习,也不愿再复诵他所学,由于此一业因,小路此世生为呆钝之,每每学了一字就忘了前面所学的一字,如此四个月过了,即使他很努力的学,还是记不得那个简单的偈诵,大路只好对他说:「花四个月的时间都不能记好一个偈,如何能做好一个出家人呢?你还是离开吧!」然而小路喜爱佛法,并不想还俗过在家的生活。

有一天耆婆长老前来邀请佛陀和他的弟子们明日去接受供养,大路负责 安排僧众应供的执事,就将小路排除,不令前往,小路知道后非常伤心,他 想:「尊者接受那么多比丘应供的事宜,独独将我除外,显然我兄长对我已失望透顶,我留在僧团还有什么意义﹖倒不如还俗回家,多行布施等善行, 过在家生活。」隔天清晨就离开僧团准备回家,佛陀在这天清晨以神通观察 娑婆世界,得悉此事,就比小路更早到他所经过的路上,并在门前漫步,小路看见佛陀就前去顶礼,佛陀问明原委,就叫小路到佛陀身边学习,佛陀以 布满千辐轮的细软手掌抚摸小路的头,并将他带到小香屋,让他在跟前坐下 ,而后佛陀用神通变化一块净布给小路,对他说:「小路,你好好留在这里,面对着东方,用心的搓揉这块布,并随时记住一句话:『把污秽除去,把 污秽除去』。」

应供的时间到,佛陀率领比丘众到耆婆长者家中,坐在已铺设好的座位 。而小路也面对着太阳坐着,边搓边念:『把污秽除去,把污秽除去』,但 那块布被他一搓,竟愈搓愈脏,于是他心想:「这块布原是非常干净的,因为我的缘故,改变了它原来的样子,变得这么脏。因缘和合的事物的确是无 常的!」他心中于是产生了对变异、毁坏的深切体悟。佛陀知道小路心中的 感受,就以神通力再进一步对他说:「小路,这块布因为灰尘而弄脏了,你不想想你心中也有如尘灰般激动不稳的情感吗﹖去除掉这些」并说偈言:「 贪着是尘垢,亦非常真尘垢,尘垢乃贪着,住于佛陀正法之比丘,不为尘垢 所縳。瞋恚是尘垢,亦非真尘垢,尘垢乃瞋恚,住于佛陀正法之比丘,不为尘垢所縳。愚痴是尘垢,亦非真尘垢,尘垢乃真愚痴,住于佛陀正法之比丘 ,不为尘垢所縳。」

佛说偈已,小路立即体悟证果,同时具足四无碍解,一切三藏的义理全 了然于心,事实上,小路过去生中曾是个国王,当他绕城巡行时,汗水从他 的额头淌下,他用干净的布一拭,布变脏了,他心中有所感:「因为这身体,如此干净的布改变了它的形态而脏了,因缘和合的事物的确是无常的。」 因为对无常的思惟,成就他开发智慧的重要助缘。

(在耆婆长者家),长者为佛陀送上供水,佛陀用手盖住他的钵,问道:「还有比丘在寺陀中吗﹖」大路尊者答道:「世尊,没有比丘在那儿了。 」

佛陀对耆婆长者说:「还有,还有。」

于是耆婆长者差遣一人前往寺一探究竟。

那时在寺院中的小路尊者想:「我兄长说寺院中已无比丘,我要让他们 看看尚有比丘在此。」于是,整个芒果园到处是比丘众~有人在缝制僧服、 有人在染衣、有人在阅读,所变化出来的一千个比丘各自做着不同的工作。打探消息的人一看这一情景,回来报告耆婆长者说:「主人,整个芒果园到 处是比丘僧,小路尊者也在那儿」小路尊者变化出一千个像他一样的比丘后 ,就坐在美丽的芒果园,等着接受邀请。佛陀对那回消息的人说:「你到寺院里去说佛陀传唤小路尊者」他去之后,依此传唤,谁知一千张嘴竟都回答 :「我是小路,我是小路。」那人再度回来说:「世尊,他们每个人都叫小 路尊者。」世尊告诉他说:「你再去,看谁第一个说『我是小路』的,你就抓住他的手,其它的就会消失不见了。」他照着做,一时一千个比丘都不见 了。小路尊者就和他一道前往耆婆长者的家。

用斋结束时,佛陀传唤耆婆长者,对他说:「耆婆,握住小路尊者的钵 ,他将为你说斋后的祝愿与开示。」耆婆依教奉行,小路尊者即如年轻的狮 子般,以三藏的甘露法义做一次如狮子吼般的饭后祝愿与开示,而后,佛陀即离坐,率同僧众回到精舍。

傍晚时分,比丘们聚坐一处,论佛威德,大家都认为无上正等正觉佛世 尊,只在一顿饭之间就令小路尊者证得阿罗汉果,同时具足四无碍解,了解三藏法义,佛陀的威德不可思议。

佛陀在小香屋以清净无碍眼观知此事,就出小香屋来到法堂中央,佛光 四射,即开示大众:「比丘们,小路尊者不只此世是呆钝的,过去生亦是如 此,而且他亦不只是此世依止我,过去世亦依止我,不过过去生我使他获得世间的财富,现在则令他拥有出世间的财富。」

比丘们于是要求佛陀详述过去的故事:昔时,波罗奈城有一个人到竺剎 尸罗大学求学,因为为老师服务,在五百个求学者中,他成为师长的学法住 校生,从为老师按摩脚到所有的事他都做,但因为他呆钝,并没学到任何东西,老师心想:这学生对我帮忙太大,我有心教导他成为有学养的人,却因 为他的资质不够而不能,但为了回报他对我所做的一切,我要为他创编一个咒语。

老师带他到林间,将所创编的咒语──〝努力,努力,为何如此努力?对此,我很清楚,我很清楚〞,重复地教了他好几百次。之后对他说:「人一旦拥有一项技艺是永不会忘失的,去吧!好好记住这咒语,每天要不断不 断地背诵,不要忘记了。」说完就送他回家了。

当他回到波罗奈城的家中,母亲以极高的敬意与荣耀,心想:「我的儿 子已学成回来了。」

当时,波罗奈的国王想要了解民情,并想了解百姓他治理国事的看法, 有一天就微服出巡。

那时,有两个小偷正在挖一条通向两户人家的地道,国王就躲在屋子的 阴影中看着他们,当他们挖好地道潜入屋中正在寻找财物时,那个从竺剎尸 罗回来的学生正好醒来,口中背诵着他老师所 教的咒语:「努力,努力,为何如此努力?对此,我很清楚,我很清楚。」小偷听到后以为行窃被发现 ,吓得落慌而逃。国王看到这一幕,回到宫中后,第二天就传唤一个人来对 他说:「你到某某地方去有被挖了地道的房子,那儿有个从竺剎尸罗学成回来的年轻人,把他带来?」使者依旨前往将年轻人带回王宫。国王就对他说:「将你所学的教教我吧!」年轻人就把老师教的咒语传授给国王,国王就 给他一千个金币当做报酬。那时,城中的将军以一千金币贿赂国王的理发师:「当国王刮胡子时,你假装帮他刮胡子,然后用剃刀切断他的喉咙,届时 ,你是大将军,我就是国王了。」国王刮胡子那天,理发师用香水在国王胡 子上涂肥皂,手持锋利的刀,握住国王的前额,心想:「一定要一刀切断他的喉咙,这剃刀有点儿不够锋利。」于是走到一旁去磨剃刀。此时,国王记 起自己的咒语,随口诵道:「努力,努力,为何如此努力?对此,我很清楚 ,我很清楚。」理发师一听顿时吓得直冒冷汗,将手中的剃刀掉落在地,匍匐在国王的跟前,国王心知有异,就对他说:「嘿!恶劣的理发师,你以为 国王什么都不晓得吗?」「陛下,请原谅我。」「可以,不用害,怕将事情 原原本本说出来。」「陛下,将军给我一千个金币,要我在帮国王刮胡子时切断国王的喉咙,他要当国王,我当将军。」国王大怒,就将将军放逐。接 着传唤老师,对他说:「老师,因为你的关系,保全了我的性命。」之后对 他崇敬有加,并赐与尊荣。

佛陀说完过去生的故事后说:「小路尊者过去生中亦是呆钝的,因他曾 依止我,故获致世间的财富得以自立。比丘们,不只现在依止我,以前也是 。过去生中,我令他接有世间的财富,现在,我则令他获得出世间的财富,那时,小富翁的学生就是小路尊者,而会 观星相的智者就是我。」

「比丘们,在我的教法中,只要是精勤不懈的人,一定可获得超越世间 的法益。」佛因此而说偈言: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伏,

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佛说此偈已,会中多人证得须陀洹等果位,这教法助益了整个教团。


图文:法句经的故事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