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超脱在于心!)
传播上古智慧、灵性与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公众号后台点击“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佛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谁能看开,谁就超脱!
一个人过的快乐与否,其实只取决于他自己,一个人的境况会随着自己内心改变而改变,周身的环境只不过是内心的反映。要想人生顺遂,就要学会反观内心。
01.所谓心随境转,苦不堪言;境随心转,才得自在。
很多人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原本你的生活过的平静而快乐,可是因为你得到了一样东西之后,而变得心生欢喜,当你得到的东西失去之后,你会变得痛苦不堪。
这就是心随境转的例子,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失去,你还是原来的你,只不过,你因为得到了一样东西,又给弄丢了之后,心境才发生了变化。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妇女遭遇了丈夫的背叛,而她的孩子也出了车祸死了,她心如死灰,一心求死,索性就跳河自尽。
当她落水之后,正好被一个路过的高人所救。
这妇女一脸茫然地说道:“我本一心求死,你何苦救我,救了我之后,我还要跳河,你这真是多此一举啊!”
高人听完,哈哈一笑道:“你因何轻生啊?”
“我被丈夫抛弃,孩子也死了,就剩下我一个人还活着干吗?”妇女哭着说道。
“那你没有遇到你丈夫之前,你是怎么生活的?”高人问道。
“我一个人过的很快乐,后来遇到了爱我的人,就嫁给了他,没想到他是个薄情之人!”妇女愤恨的说道。
高人摇了摇头说道:“你这又是何苦呢?现在的你和没有遇到之前丈夫的你是一样的,都是一个人,命运又给了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为何不快乐啊?”
妇女一听,忽然恍然大悟,是啊!自己什么都没有失去,也没有得到,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我,那我为什么要去死呢?
想到这里,妇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多谢点拨,我懂了,我还是原来的我,原来的我应该是快乐的,所以,现在的我也应该是快乐的。”
高人点了点头,转身而去。
人生的苦乐就是如此,你想着快乐,你就是快乐的人,你若是纠结于痛苦,那么,你就是痛苦的人。
这一切都是因为你自己的心态决定的。
这也就应了先前的那句话,“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02.你变了,一切就变了!
人生苦短,能够决定你人生命运的不是别人,其实就是你自己。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常有,看不惯的人常见,如果你被这些事情所扰,你就会很纠结,如果你不把它当回事,那么,你就无烦恼。
佛家讲:万法唯心造。
人们对于外界环境的感知,其实都是自己的心念所感召。你想什么就会来什么,你若是不想,什么也干扰不了你。
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
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是源自我们的心中执念,执念什么,必然受困什么。
有一个中年女人,丈夫离她而去,她自己一个人过着平静的生活。
忽然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个谈得来的男子,两人互相爱慕。
就这样,两人开始了恋爱,每日花前月下,浪漫满屋。
可是,随着相处日久,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女人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懂他了。
而男人也觉得这个女人对自己有了偏见,于是两人不断争吵,最后不欢而散。
分手之后,两人又互相想念,觉得没有对方心里空落落的。
于是,两人分分合合好几次,也无法离开彼此。
但因为产生过分手的念头,这个根已经埋在心中,一旦对方出现一些问题,这颗种子就萌发了起来,导致一次次分手,一次次痛苦,最后不欢而散的时候,两人都陷入了痛苦和迷惘中。
为什么爱不能有始有终,明明两人都爱着对方,却不能在一起呢?
其实,佛家说的,万法唯心造,就是这个道理。
你们的心境发生了变化,才会有这样的结果,一旦分的念头占据了心里,就是想要复合,也有了鸿沟。
除非两人都改变彼此,才会爱意永存。
03.古人云:“风月无今古,情怀各相异”。
风月无边,很多人都向往着美好的爱情,从古至今都一样,只不过看的人心境不同而已。
牛郎织女的故事源远流长,有人说它浪漫,有人说它凄苦,浪漫的人说它是爱情的标榜,凄苦的人说它是爱情的悲剧。
这就是心不同,看得样子也不同罢了。
佛说:心中有佛,则所见皆是佛。
我说:心中有爱,则满眼都是爱。
这就好比一个人住在自己的家里,哪怕是草屋一间,也会觉得自在安然。
若是借住在别人家中,就算是锦衣玉食,你也会日夜不安一个道理。
内心若是安定自在,则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够悠闲自得;内心若是烦恼不堪,就算呆在风水宝地,都觉得痛苦煎熬。
所以说,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的生活,全是由自己创造。
《金刚经》中有一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人的喜怒哀乐都是由自己决定,你看开了,放下了,你还是你,还是那个曾经的你。若是看不开,那么你又不是你,是着了魔的你。
心是一切的根源,是烦恼的根源,也是快乐的根源。若是不想受到无常的困扰,就要历练自己的心境。
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总是怨天,要拍拍良心,问问自己,为什么爱你的人会离你而去?是因为遇到的人都不好呢,还是因为自己内心少点宽容和理解?
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是在自己的内心。让你烦恼的人,可能是来帮你的。让你痛苦的人,可能是来渡你的。
所以,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泥潭。
综上所述:心宽则人安,心大则福大。
古语有云: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你拥有财富千万,不一定有普通人幸福,物质的富有,不是真正的富有,精神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人生苦短,很多事情,没必要太过计较,计较太多,你的心就乱,看什么都不顺眼,其实原本就是这样,只不过你的心态变了,所有的一切都被阴霾所掩盖。
如果你的心路宽了,就会烟消云散。
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做人,肚量越大,成就也会越大。心底无私天地宽,心有海量万事容。
凡事放宽心,好运自然来,凡事都计较,处处是烦恼。
我是专注感情生活, 愿你心宽似海,放得下过往,也装得了未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生活如春花绚丽,如秋叶红艳,如春水流波,如大海蓬勃。
修行圈往期内容推荐
▶ 打坐秘密:忘掉自己!
▶ 开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 怎样修行才能开悟?(对话录)
▶ 如何摆脱魔境的困扰?(修行参考)
▶ 修行:没有境界,才是最高的境界
▶ 珍贵!找到了超详细的修行图解
▶ 达摩祖师精彩的经典对话!句句入魂!
▶ 修行人要谨记在心的100条生命天机
▶ 泄天机:修行的所有秘密,皆在于“静”上!
- The End -
修行圈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门派、不同领域和法脉的修行者编写或提稿。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修行圈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wwyt2018@163.com ,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随 喜 打 赏
长按上方二维码支持工作室
- 万物一体工作室 -
“修行圈”旨在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用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不定期推送 东方智慧、修行启示、修炼秘法、易经数术、风水法术、中医养生、灵性科学、人体奥秘、古今秘史、修学资料等大量相关内容。私人微信:qiongli_wlz
修行人的公众号
穷理|无为|自然|简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开启智慧大门
- 关于修行最全的内容都在这里 -
从历史信息可以查看公众号往期更多的好文章。后台回复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会根据所需把内容推送在文章里;回复你想要的任何学习资料,会不定期提供相关资料,回复“资料”即可下载。转发分享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