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高低与内在有关
传播上古智慧、灵性与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公众号后台点击“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我们在现实中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有高僧、修行地很好的人、能人和各种恶人……你看到的全是你内在认知里有的、建构起来的像;你没有的,你看不见。
所以我们不需要追随外在的任何所谓的智者、大师,那是你投影出来的。
在你投影出他的当下,你和他共振相应,他印证了你内在有这么美好的能量。
只是你能不能让这种美好的能量在你内在放大?当你在内在放大这种美好的高维能量时,你周围投影出来的高维能量呈现的比例就在增加。
因为每个人内在从下往上所有层次的能量全都有,只是分布的比例不一样。
我们有兽性、人性、天性、灵性、神性,每个人都有。
一个兽性多的人,可能一天24小时里:
23个小时呈现兽性,恐惧、贪婪、纠结、愤怒、嗔恨、痴迷等;
只有1个小时良心发现,那1小时Ta可能比较快乐(就是很快地乐一下)。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身上神性、灵性、天性占的比例高,Ta还有某种兽性存在于身上,所以Ta有一个很短的时间爆发一些兽性:
突然有一种愤怒产生,突然有一种恐惧产生,突然有一种纠结产生……
但是因为Ta身上高境界能量的比例多,所以那部分使得它一闪就过去了,很容易觉察。
我在形容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在现实中这种比例关系不一样,决定我们的生命质量、投影出来的生命状态不一样。
所以,修炼是让我们高境界能量多一些,低境界能量少一些;
我们在当下被高境界能量统御的时间多一些,被低境界能量统御的时间少一些。
生命的质量,是能量分布(分配比例)决定的。
一个人如果纯粹都是神性,Ta不需要呈现在这个现实里。因为Ta呈现在这个现实里,只要看到的就和自己内在的认知相关,有什么认知就会投影出什么像。
所以,《零极限》说对自己面对的一切承担100%的责任,说得太明白了。
因为修·蓝博士知道所有的呈现都是自己认知的投影,所有的清理一定是在投影源里完成。
佛家有句话叫“烦恼即菩提”,烦恼是你得智慧的因。
你用知识去解烦恼,是烦恼加烦恼,是能量的平移,你读不懂;
你用智慧去解的前提,是你要知道烦恼的原因,解烦恼的同时你得智慧,智慧提升。
罗汉是把自己的烦恼全都转化成了智慧,所以他不会因为自己(的问题)而烦恼。
菩萨是把别人的烦恼也当自己的烦恼去解,所以别人的烦恼成了Ta得智慧的因。因为Ta明白:这个世界没有别人,都是自己投影的像。
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句话说得非常科学:因为他只要看到外面有一个鬼,就说明他内在还有一个鬼;只要他内在还有一个鬼,他就不是佛。
这个世界很简单,外面只反映了内在。
但有人不服气,说我看到外面的坏蛋那么坏,难道我的心就这么坏吗?我说,那是你的事。你觉得是别人的事,就永远解决不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是坏,我们永远不再用好和坏去评价一个东西。因为蚂蚁的是非和人没有关系,蚂蚁跟蚂蚁打架,和人有什么关系?
不存在好坏,只是你自己是否自在?
你在这个状态中,你有那么强烈的是非分别,你觉得那个生命需要被结束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那是你自己的纠结,所以你自己要尝试那种被结束生命的痛苦。
最终是自己的觉受决定的。是你的认知造成了这种觉受,而不是你看外面的事物多么丑陋多么坏。
你的怨恨是你自己的“分别”造成的,是你很有限的是非决定的,而不是通达地看到自己认知。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看认知,很多人用是非、用善恶去判别,你只要用这个去判别,你根本无法超越你的认知。
因为你执着在善上,那个恶永远存在。它们在同一个水准上,不在一个水平上的人是打不起来的。
善与恶是在同一能量境界上,当着善的时候,执着于善念也无法提升。
当我们不知道生命意义是纵向提升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执着在所谓的善上。
只要有你执着的善,就一定有跟它同等当量的恶同时存在,这是阴阳平衡的概念。
你的认知会呈现两种可能:
一种以善的形式出现,一种以恶的形式出现;
一种以是的形式出现,一种以非的形式出现。
只有你放弃和超越你自己执着的善或者是,你只有读懂了这个认知,你才有可能去颠覆它。
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表象工作,它是以对内在认知的觉察而呈现的。这个觉察需要一个训练过程,从每天的小事去觉察去做训练。
从小事上去颠覆,你会发现随着认知的颠覆,当下会有喜悦。静坐觉察:觉察+反求诸己+颠覆认知+知行合一。
所以,一定是和自己相关,但是很多人把自己和外在割裂开来。
修行圈往期内容推荐
▶ 佛说:万事不顺皆因福报不够
▶ 真正的高贵,是心里装着别人
▶ 真正的修行人,会让人感到舒服!
▶ 百岁高僧讲修行心得,颠覆90%的修行人!
▶ 静心和慈悲可以让人获得宇宙能量
▶ 古训: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内心慈悲
▶ 此文无价,看懂的都是有福报的人(强力推荐)
▶ 有这7个特征,说明你已达到很高的智慧境界
▶ 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以下几点特征!
▶ 真正修行人,为什么从不去社交?(深度好文)
修行圈课程推荐:传授精气神三位生命观与传统丹道修炼技术、体察看气法、采气聚气法、任督二脉贯通法、内丹筑基法、组场疗愈技术、练神开智法、练气疗愈法、悬针通经络技术、功夫治病技术,干货巨多…
- The End -
修行圈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门派、不同领域和法脉的修行者编写或提稿。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修行圈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wwyt2018@163.com ,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随 喜 打 赏
长按上方二维码支持工作室
- 万物一体工作室 -
“修行圈”旨在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用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不定期推送 东方智慧、修行启示、修炼秘法、易经数术、风水法术、中医养生、灵性科学、人体奥秘、古今秘史、修学资料等大量相关内容。私人微信:qiongli_wlz
修行人的公众号
穷理|无为|自然|简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开启智慧大门
- 关于修行最全的内容都在这里 -
从历史信息可以查看公众号往期更多的好文章。后台回复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会根据所需把内容推送在文章里;回复你想要的任何学习资料,会不定期提供相关资料,回复“资料”即可下载。转发分享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