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当众连踹母亲6脚,白岩松点评提醒家长!优秀的父母,都有点 ……
近日,在湖北武汉地铁2号线金银潭站,
一段女孩当众连踹母亲6脚的视频
在网上引发热议。
在央视《新闻周刊》节目中,
白岩松提醒各位父母:
要先改变自己,
否则“熊孩子”会越来越多!
↓↓↓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新闻
上错车,女儿连踹母亲6脚
连踹了6脚后,
旁边的路人看不下去了,
上前挡了一下。
女孩还差点动手打了这名路人,
后经母亲劝阻,
地铁到站后,母女两人上了车。
目击者称:
“如果女孩还继续,我就报警,
实在太过分了!
上车后,这位妈妈还在安慰女孩,
连说没事,让她别生气”
看到这一幕
网友纷纷留言
“这孩子也太过分了!”
白岩松:做合格父母要终身学习
白岩松表示,
这个事情再次提醒我们,
绝不是生理上当了父母,
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
父母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父母所承担的责任起码占51%,
不要总是埋怨别人,
得先改变自己,
否则“熊孩子”会越来越多。
被父母疼爱的孩子都是幸福的,
但是疼爱一旦过了头,
孩子就会被惯坏。
被惯坏的孩子往往都有以下几个特征,
家长们快来看一下。
被惯坏的孩子通常有这些特征
1
不尊重长辈
不尊重长辈的孩子都有一个共性:一点不开心就对长辈爆粗口,更加不开心就对长辈动手。
当孩子顶撞父母时,他们没有及时地阻止,而是选择任由孩子发展,这样孩子就会认为这是对的。
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养成目无尊长、口无遮拦的坏习惯。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老人为了逗孩子,会以开玩笑的方式让孩子打家长。
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教育方式,孩子小时候敢打骂家长,长大后就敢做出更过火的事。
如果孩子第一次越矩的时候,家长就及时制止,而不是一味的娇惯,那么孩子就会知道什么叫“尊重长辈”。
2
情绪不稳定
被惯坏的孩子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脾气差,并且不分场合不分时机爆发。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在游乐园,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走在几个人中间,同行的还有孩子的爸爸妈妈和奶奶。到了玩过山车的地方,孩子非要奶奶陪他一起玩,奶奶再三解释有心脏病不能玩。
孩子的爸妈更是在一旁哄孩子:“等会给你买冰淇淋吃好不好,爸爸妈妈都陪着你,让奶奶在这边看着东西好不好?”
谁成想,这孩子根本不买账,直接躺在地上“哇哇”地哭了起来,孩子的爸妈见状便着急了起来,赶紧求孩子不要哭不要生气。
奶奶也赶忙给孩子认错:“是奶奶不好,奶奶陪你玩过山车好不好。”后来,工作人员告知这一家人:“不允许年纪过大或者有疾病的游客乘坐过山车。”
见到这样的状况,孩子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去玩别的项目,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这个孩子任性、肆意妄为,一旦达不到自己的预想就发脾气,这就是很明显的被惯坏的表现。
3
喜欢谈条件
有时候我们能从孩子嘴里听到这些话:
你不让我吃冰淇淋,我就不吃饭
你不给我买玩具,我就不写作业
你不让我看电视,我就不睡觉
这些“威胁”家长的戏码,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但这不并不是一个好的状态。
被家长惯坏的孩子,才会习惯用这种“谈条件”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现在孩子还小,谈条件的筹码可能是零食,如果家长还如此地惯着孩子,那么长大后谈条件的筹码可能就是离家出走,甚至更严重的事情。
好的父母,都带一点“绝情”
很多父母其实都是“惯孩子而不自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能力、有时间、有这个条件,很多父母便不由自主地要给孩子好的东西,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娇惯、纵容了孩子自己却不知道。
您知道吗,真正好的父母,其实都有一点绝情的。
心硬一点,孩子才会独立,孩子终究会长大,培养孩子独立是父母的责任,这种能力,是在幼儿时期奠定的。
父母忍住担心和心疼,选择放手,不是不爱他,而是付出了万倍的深情。反而,因为舍不得,就替孩子把所有事情都做了,这才是最不负责任的爱。
心硬一点,孩子才懂得自律,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自控力,而是父母没有坚持,难以狠下心来。
结果呢,孩子变得不能等待,一有愿望就会“我要,我就要”,父母则立刻满足,孩子的自控力越来越差。
只要父母给孩子定好规矩,忍得住不为孩子的眼泪妥协,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慢慢地就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自律也就慢慢形成了。
心硬一点,孩子才会有责任感,有一些家长,孩子犯了错,第一时间不是告诉孩子错在哪,而是护短、帮孩子逃避责任。
心硬的父母不是不爱孩子,而是爱得恰如其分,他们善于审视孩子的需求,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