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在弥陀大愿之海 | 四十八大愿的缘起与背景

繁体


第三讲 安住在弥陀大愿之海

阿弥陀佛是在我们娑婆世界发起四十八大愿的,所以阿弥陀佛跟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是最有缘的。为了实现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的大目标,阿弥陀佛用五大劫的思惟称性发出四十八大愿,然后由大愿引发大行,广行六度万行,最后大愿圆满,当下这位菩萨就自然成为了阿弥陀佛,由他的愿力显现的净土就成为了西方极乐世界。

四十八大愿

缘起与背景

阿弥陀佛大愿的缘起是法界的一件大事因缘。我们从净土经典当中,尤其是《无量寿经》里面,可以来回顾一下阿弥陀佛发愿的过程。释迦牟尼佛在讲这个念佛法门之前,首先就把阿弥陀佛因地发愿的过程以及大愿的内容给我们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

在不可说不可说无央数劫以前,这是把时间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在这个久远的历史当中,有五十三尊古佛次第在我们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第一尊所追溯的是锭光佛,次等向上推有光远佛、月光佛、栴檀香佛等等,追溯到最后一尊佛是世自在王佛。我们要注意了,这古佛次第示现的描述在五种原译本里面都有的。我们不要认为这些好像是多余的文字,其实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含义。锭光佛,即燃灯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授记师,世自在王佛是阿弥陀佛的亲教师,一首一尾遥相呼应。这五十三尊佛次第示现传达给我们的第一个信息是,诸佛如来大悲不舍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一次一次地示现,一次一次地讲经说法。现在学术界认为有种种的古文明,有冰河期文明等等,实际上诸佛如来有过五十三次的示现。这是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幸运,也是诸佛如来的悲心。这是传达的第一个信息。

第二个信息是,世自在王佛座下的这位大国王闻世自在王佛讲经说法后发心修行,弃国捐王,行作沙门。这传达的是一个什么信息?这个信息就是,阿弥陀佛是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发起四十八大愿,然后在这个世间,随形六道,做种种示现,所以阿弥陀佛跟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是最有缘的。众生能不能得度,佛能不能度众生,其成败就是看有没有缘。透过五十三尊古佛的排列,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跟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太有缘分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就像悲父,阿弥陀佛就像慈母,两尊佛遥相呼应,折摄并运,来救度我们。这是传达的一个历史的事实,所以这是不能轻易删掉的。

那么在世自在王佛座下的一位大国王,闻佛说法,心开意解,毅然地舍去国王的位置,行作沙门,号曰法藏。由于他做过大国王,福报深厚,心量广大,所以一出家就发出大菩提心,要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要建立一个超胜诸佛的刹土,要令十方众生快速往生到他的世界,快速地圆成佛果。当他把这个总的愿心向他的亲教师——世自在王佛表达的时候,世自在王佛对他大加赞叹 :譬如一个人发心要把大海水舀干,精勤不已,他都能够舀干,更何况发心要救度众生,无愿不得。

于是法藏比丘就恳请世自在王佛为他宣说他方诸佛刹土的粗恶、微妙状况。开始,世自在王佛只是指点他,“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就是你要从自性里面把净土建构起来、庄严起来,就是走所谓通途的“心净则佛土净”的建立净土、度化众生的道路。然而法藏菩萨当时所表达的却是,“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就是请佛为我广说他方净土的情况,如果我听到佛的教导,将会如教奉行,快速成就。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法藏菩萨开始就没有走自力的道路,而是要仰靠佛力的加持。

法藏菩萨悲心太切了,他不能等待自己通途修行的漫漫长途,他要佛来加持令他快速完成。所以世自在王佛听闻到这一点,就很赞叹他,就加持令他看到他方世界的种种情况。一切好的东西融摄过来,一切不好的东西加以防止和摈弃。这样讲经说法的时间经过一亿岁漫长的时间。听闻之后,法藏菩萨便退居在一个静室思惟。由于他一心回归,便得到了天眼,他自己就能够观察他方世界的种种庄严清净之相和它的因果、性相、理则。为了实现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这么一个大目标,他用五大劫的思惟称性发出了四十八大愿。此时,他已经是大菩萨身份了,所以叫“称性”(称合法性)发出大愿。

大愿建起之后,法藏菩萨就到世自在王佛所,面对着与会的四众弟子、天龙八部,宣说四十八大愿。从第一愿到四十八大愿宣说完毕之后,整个大地六种震动,天空洒落下种种妙华,供养赞叹,虚空当中发出一种声音,“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这种不可思议的感应,表达着法藏菩萨四十八大愿是法界当中无比殊胜的大事因缘,由于这四十八大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到救度。从四十八大愿发起过程以及圆满过程来看,自始至终都体现着诸佛如来的加持。因为四十八大愿的核心是以同体大慈悲心普度一切众生,这正是称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生的本怀,所以诸佛如来都赞叹,都要加持,都要来帮助。法藏菩萨也深知诸佛如来在果地上帮助的重要性。

四十八大愿建立之后,由大愿引发大行,法藏菩萨真修实干,广行六度万行,示现种种身份,或者比丘、比丘尼,或者大富长者、大德居士,或者国王大臣,或者六欲天王乃至大梵天王。当他示现不同身份的时候,都会到诸佛的处所去做供养,去闻法,去得授记。然后以悲心帮助种种众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行菩萨的四摄法,以他的福德布施给一切众生。他每一次示现都是面相庄严,毛孔都发出栴檀的香味,手掌自然流出各种衣食、卧具、汤药等种种的供养布施给众生,让众生得到生活上需要的满足,然后帮助他们也发出稀有的菩提心。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最后大愿圆满。大愿圆满的当下,这位菩萨就自然成为了阿弥陀佛,由他的愿力显现的净土就成为了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有种种的名称,有安乐、安养、清泰、妙意、须摩提等等各种不同的指称。

我们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再来看具体的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义理非常深邃,境界无限恢弘,这是法界至真至善至美至慧的一种文明核心,是阿弥陀佛大慈悲心的彰显。四十八大愿,从五种原译本来看,愿的数目略有不同,汉吴两译是二十四愿,魏唐两个译本是四十八愿,宋译本是三十六愿。但我们不要太计较这些数目,因为阿弥陀佛是面对法界所有众生发的愿,法界众生无量,所以大愿无量,不仅仅是四十八愿而已。只是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佛的大愿之海当中,选择一些跟娑婆世界众生相关的愿目加以介绍,所以我们不要太执著数目。

就这四十八大愿来看,类别上有三大类。第一是摄法身愿,就是庄严自己的愿,光明彻照十方愿、诸佛称名赞叹愿、寿命同佛永久愿这三愿从属摄法身愿。其次是摄净土愿,就是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像万物悉皆殊特愿、菩萨道树普见愿、净国照见十方愿等共五愿。第三是摄众生愿,是最重要的。摄众生愿可开衍分为两小类,一小类是摄净土众生愿,就是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众生的愿,其又可进一步分为摄带业往生者的愿和摄那些已经是菩萨位往生者的愿 ;第二小类是摄他方众生愿,其也可进一步分为摄他方世界凡夫众生的愿和摄他方世界菩萨的愿。这些内容都有必要分清楚,不要把摄凡夫众生的愿和摄菩萨的愿混为一谈。

有鉴于此,我们最好以康僧铠译本的四十八大愿作为标准比较保险一点。这个愿目——概述愿的题目,有两种 :一种是隋代的慧远法师在《净影疏》有一个对愿目的概述,就像我们常讲的光明无量愿、寿命无量愿、十念必生愿等,这是他的概述 ;还有一种就是莲池大师对愿目的概述。应该说莲池大师对愿目的概述更为醒目,所以我们这里用莲池大师的愿目概述。我们从四十八大愿中选择七个有代表性的愿,跟大家做一个讨论。

庐山东林寺官方公众号

九品寶蓮  在腳跟底

不念彌陀  辜負自己

官方网站:www.donglin.org
东林寺客堂:199 7929 0048
净土咨询热线:0792 8891134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