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中秋时,人间团圆时。
今年过得真快,晃眼就到了中秋。
中秋寓意着团圆,古人这天用祭月、拜月、赏月繁复的仪式来庆祝每年一度的中秋夜;
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日益浮躁,很多仪式感都简化了。
但中秋节除了吃团圆饭和月饼外,还是有一些传统值得我们延续。
01.
月下品茶,清茗一杯情更真
"中秋月饼茶,人生最得意“,中秋喝茶是自古以来的习俗。
唐朝时,人们开始煮饮团茶。团茶是一种茶饼,因为形似月亮,又被称作“月团”。煮团茶的程序很繁琐,要经过过炙、捣、碾、筛,然后在釜中煎煮才能完成。在中秋之夜,等待也是一种趣意。
只是最早团茶是贡品,仅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后来,茶叶形式以散茶为主,才如月光一般散播与千家庭院。中秋良夜,人们欢聚一堂,与眼前人,赏天上月,品杯中茶。
现代饮食重盐味重糖重油,吃得太过油腻,一到过节就能胖三斤。而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单宁等物质,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去油解腻。
清茶与月饼更是绝配。月圆之夜,泡一壶好茶,置几枚小饼,一口清茶,一口香甜享受完甜点后,舌尖那种酸涩感,都会被清冽的茶水席卷而去。
02.
中秋赏桂,又是一年秋色好
农历八月的夜晚,秋高气爽,是赏花赏月的好时节。这也是古时中秋聚会不能少的环节,地域不同,开的花也不同,赏菊、赏桂、赏茶花、因地而异。
随着几场秋雨,桂花进入盛花期。亮黄色的花瓣缀满枝头,一阵风过,空气里都氤氲着馥郁的桂花香。
自古以来,桂花就被人们视为吉兆,凡是中榜登科,或者仕途得志,皆被称为“折桂”;获得殊荣则称为“桂冠”,文人也偏爱写诗赞颂桂花,李清照称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
神话传说里,人们谈到桂花,常把桂花树和月亮联系起来。在月宫的系列故事里,吴刚一年中有364天必须不停地砍桂花树,只有中秋节才可以歇息一天。
赏月赏花是古人的乐事,如今在中秋时节赏桂花,不仅应节,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沉醉在浓郁的桂花香里,心里莫名盈满温柔力量,即便生活里有再多烦恼,也觉得来日可期。
03.
点一炉香,既是敬月也寄情
除了赏花品茗,古人中秋节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与香为伴。
古时的中秋,用香之道有三种不同。一是焚香,可以敬月;二是闻香,可以赏月;三是品香,可以感月。三者的不同,在于用香者的心境。
古代将中秋节看得很重,俨然是除了年节以外的第二大节日。这天人们都要清扫庭院,设立香案,燃烛焚香,拜月许愿。
《红楼梦》中的中秋节,到了入夜时分,贾母带领众人往大观园中去。在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各色果品。
文人雅士们还会趁月斗香,以月为和香主题,作诗作文,咏月抒怀。借着一束月光,展示自己的才华。
到了现代,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古代相比很大不同,许多古老的习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在人们赏月时点一炷香,更多的是寻求内心的一抹平和,在香氛和月影下,有种说不出的闲情雅致。
月圆中秋时,人间味正浓。
在朦胧的月影下,吃月饼,品好茶,点好香,用心感受中秋的好氛围,已经是赏心乐事了。
生活中循环往复的平淡日子,也会因为节日的调剂,滋味特别起来。
- 完 -
*「广州市素食协会」原创文章,转载请留言。
*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