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写给纠结的单身族
刚啃完七夕的狗粮,又快到中秋了。许多“三十而已”,甚至才“二十不惑”的单身族,孤身一人在大城市漂泊。每逢这样的节日,就倍感孤单。
想要赶紧找个人嫁了,但是看看身边的人,因为婚姻带来的烦恼似乎更多,便有些畏惧和望而却步;一个人自由自在晃着吧,虽然自在,却终究有些孤单、寂寞,想想未来,更是茫然。
到底是成家好,还是单身好呢?越想越纠结。
既然如此纠结,不妨听听慈诚罗珠堪布是怎么说的。
《胜道宝鬘论》中提到了十种“自讨苦吃”的选择。其中有一项,就是单身持家。
看到这个说法,单身者们不要介意,这句话是900多年前的冈波巴上师讲的。那时的社会与今天有很大差别。
那时的家庭分工很明确,男主外女主内,是合理而必须的分工。在自给自足的社会环境中,的确有些事情需要男人去完成,有些事情应该由女人来担当。
试想,如果由一个女人来担当家庭的顶梁柱,家里的所有经济收入、体力劳动和生活压力都由她独自去承受,肯定会有许多痛苦与困难。
同样,如果一个男人独自生活,好多针头线脑的活也很难得心应手,在此情况下,有一个贤内助也是必须的。
若能夫妻二人共同承担家庭压力,夫唱妇随,肯定会稍微好一些。显而易见,那时如果没有配偶,一个人很难完成所有的家庭事务,所以,单身就是自讨苦吃。
但如今的情况却不一样了。
社会提供的劳务服务,已经弥补了单身生活的不足。只需在手机或电脑键盘上动一动手指头,搬运、保洁、装修、烹饪、护理、购物等所有日常事务,都可以轻松解决。
有时候,结婚看上去倒更像是自讨苦吃。
首先,大家越来越感觉到结婚以后的种种压力:来自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的压力,来自配偶的压力,来自儿女身心成长、读书就业方面的压力,来自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
其次,如果夫妻之间经常争吵、打架,甚至离婚,那更是痛苦至极,本来现在的离婚率也越来越高。
即使夫妻二人恩爱一生,但如果其中一人生病或者先走,留下来的人也要面临无数痛苦和折磨。
所以很多人不愿意结婚,更喜欢单身生活,至少避免了许多家庭的压力。
现代人选择单身生活,不但不一定会自讨苦吃,也许会更幸福。
如今的社会早已不同往常,资讯发达、服务多元,选择单身生活已经不是问题。现代人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心理危机。若不能解决心理危机,就算儿女成群、承欢膝下也无济于事。
有些老年人认为,子孙满堂,常享天伦之乐是非常幸福的事,所以会催促子女赶紧结婚生子。然而,如果内心空虚,不明事理、不事修行,则有再多的子孙也没什么用,不说解脱大事,连今生的幸福都不能保证。
单身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闻思修,是很有利的。如果成家,虽然不会孤单寂寞或缺少援手,但同时也不容易得到更多的自由。
那么,是不是单身就更好呢?不能这么武断地说。
本来,成家和单身就各有各的优势和缺点,不可能两全其美。
如果有修行,有精神上的强大力量,则无论单身还是成家,都无关紧要。如果没有修行,则不管单身还是成家,都会精神空虚、痛苦浮躁。
现代人最需要的生活,既不是单身,也不是成家,而是修行。如果不修行,既不能应对生活中的痛苦和压力,临终时更是一筹莫展。
说到底,单身也罢,成家也罢,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幸福。
但是,人类总是这样南辕北辙,没有钱的时候,觉得有钱应该很幸福,所以披星戴月拼命去赚钱,终日操劳奔波,好不容易等到有了钱,却感觉不到幸福;单身的时候,以为结婚生子很幸福,所以绞尽脑汁恋爱结婚,结果成家以后反而更不幸福。
其实,想拥有幸福,必须解决精神上的问题,让自己的精神强大起来,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个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是来自学校老师教的知识,而是来自于佛陀的教育。正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受过佛陀的教育,所以有钱的时候不幸福,结婚成家生子也不幸福,出了名、当了高官也不幸福。最后,导致对生活越来越失望,觉得没有什么幸福可言。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心灵。我们缺乏的,就是心灵上的恒久幸福感。如果我们懂得佛陀的理念,就能应对自如地享受生活、面对生活,就一定会获得预期的幸福。
所以,有无家室、有无配偶并不重要,最不能缺少的,是修行。如果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将一切希望都寄托于家庭、金钱和权力,才是真正的自讨苦吃!
综上所述,对于今天这样的社会环境来说,无论单身还是成家,都不是最重要的。谁都无法确定究竟是单身好还是成家好,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修行,没有精神上的力量,就感觉不到幸福。
今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相对于轮回中的其他生命,人身真的是奢侈品。哪怕在人类当中,也只是少部分人拥有修行的机会。与此相比,别墅、轿车、名包、名表等都算不上什么了。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人间岁月,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才是真正的奢侈品。这样的人身失去后,还有没有得到的机会?很难的!所以,我们现在真正要把握、珍惜的,就是人身。
单身、成家都不是很重要,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态度而已,珍惜人身,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你是“三十而已”,还是“二十不惑”,都希望慈诚罗珠堪布的话能够帮到纠结的你。最后,祝单身的你快乐、自信,因内心的修行而更加强大、美丽。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第十一册 :《胜道宝鬘论》
图片来源:摄图网
??点击图片,获得智慧宝库之门的钥匙吧!
导览
回复“1”:慈诚罗珠堪布简介
回复“2”:《科学放生手册》
回复“3”:《临终准备和助念实操手册》
回复“4”:下载慧灯之光App
回复“5”:直播收看方式
回复“6”:藏历查询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
点“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