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的背后……
在热播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通过一起偶然目睹的案件,揭开了张东升、朱朝阳等人内心深处最隐秘的角落。
角落之上一切正常,阳光普照,张东升是斯文有礼的数学老师,朱朝阳是乖巧懂事的优秀学生;角落深处,却掩藏着不为人知的自私、愤怒和冷酷,因怨恨而起的杀心,因求不得而带来的毁灭……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缘,瞥见这个藏着人性之恶的隐秘角落,它令人失望,甚至受伤。
但是,如果我们以为这就是终点,便会错过生命中最精彩的部分。因为,在隐秘角落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加隐秘的存在。一旦当我们找到并发掘它,就会发现原来在每个生命内心的最深处,一直盛开着一朵最美、最纯洁的莲花——那就是人人皆有、本性具足的“如来藏”。
因为如来藏的存在,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才有了真正的希望和勇气。
著名的大乘佛教论师龙树菩萨,曾撰写过一本短小精悍的论典《赞法界颂》,浓缩了佛陀第三次传法时关于如来藏的所有精华。如来藏即心的本性,因其内容不可思议,我们的思维不能理解,我们的语言无法形容,所以龙树菩萨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和赞颂如来藏。让我们借由那些熟悉的事物,离如来藏近些、再近些……
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一直流转于轮回当中,没有得到解脱,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了无明,也即不了解心的本性。
心的本性就是如来藏。如来藏也称为佛性、光明、空性等,在藏传佛教里,还叫大空性、大手印、大圆满。本论所指的法界,就是如来藏。
无论从世俗谛的角度来看,轮回三恶道是如何痛苦、恐怖、无常、不净、变化莫测,如来藏永远都是凝然不动、常住不灭、永不改变、清净无垢的。
而了解和证悟如来藏的过程,则是不断深入,渐进式的。在修行的不同阶段,如来藏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初步接触如来藏,是在资粮道之后的加行道早期。在大圆满中,这称为认识心的本性;在禅宗里面,这就是明心见性。此时还没有到菩萨一地,更不是佛地,所以还是凡夫,只是比较不错的凡夫而已。
但此时,如来藏已如初绽的白莲,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妙和尊严。
第一个比喻:如酥油
乳未转变时,酥醍醐不见,
烦恼未伏除,法界无由显。
尽管牛奶里面本来有酥油,但如果不加提炼,我们的肉眼就无法看见酥油。同样,当烦恼还没有调伏、断除的时候,尽管法界存在于我们的心间,但它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显现出来。
那如来藏什么时候能显现出来呢?下面讲道:
如酥处乳中,酥本妙光莹,
法界烦恼覆,圆满体清净。
“如酥处乳中,酥本妙光莹”,用打奶筒或现在的牛奶分离器,就能把牛奶当中的酥油分离出来,这样我们就能看出,原来牛奶里面是有酥油的,酥油的本体是美妙、干净、无垢、纯净的。
“法界烦恼覆,圆满体清净”,此偈颂的藏文版和汉文版意思有一点不一样。藏文版的意思是说:当我们断除烦恼以后,清净、无垢的法界就会显现出来。
汉文版的意思是说:法界的本体被烦恼覆盖而无法睹见,但它的本体却是圆满、清净的。
第二个比喻:如灯
如灯被障碍,非能照余物,
无明恒覆心,法界非明了。
藏文版的意思是指:如果把一盏灯装在一把壶里,则虽然从外面看不见任何光明,但壶里却是明亮如昼的。
汉文版中虽然没有壶的意思,但也是被障碍物罩住了,所以除了装灯的瓶子、箱子等容器里面以外,灯光无法照亮其他东西。
“无明恒覆心,法界非明了”,佛性好比是灯,无明好比罩住灯盏的瓶子等容器。当凡夫的烦恼极其粗大的时候,因为被无明覆盖了,所以根本不能证悟、体察到法界本体光明,甚至连心的本性是空性都无法感知。
如灯离障碍,处处物能照,
烦恼破坏时,真如恒显现。
明灯一旦离开障碍物,灯光耀然而出,就能当下普照周边的一切。同样,当烦恼被摧毁无余时,真如法界就会恒时显现。
第三个比喻:如琉璃珠
初中及最后,二障不能扰,
如净琉璃珠,恒时光照曜。
世出世间的任何有为法,都不可能初期、中期、最后完全保持一致,而是变幻莫测、有生有灭、随缘和合的,但佛性如来藏却是永恒而常住不灭的,无论初期、中期以及最后,都不会有任何变化。它的本体不会受二障的搅扰与影响。就好像清净的琉璃珠,无论是在泥土里面,还是在其他任何不清净的东西里面,无论是否加工、有未开发,琉璃珠的本体恒时如光明一般清净无垢、纯洁剔透。
第四个比喻:如白米
如米糠缠裹,谷体米非无,
烦恼覆真如,真如烦恼有。
在大米表面的谷壳——米糠还没有去掉的时候,虽然谷糠里面不是没有白生生的大米,但外表上却看不到里面包裹的白米,而只能看到外面的谷壳。去掉米糠以后,白米便露了出来。同样,在烦恼覆盖心的本性真如的时候,尽管烦恼当中有真如,心的本性光明永远恒存,但从生下来到今天,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什么佛的智慧、佛性、真如,因为贪嗔痴与无记杂念等烦恼障与所知障早已将其覆盖,所以我们从来看不到心的本性。
第五个比喻:如芭蕉
妄执有世间,芭蕉终无实,
法界非世间,亦非虚妄见。
此偈颂与藏文版的意思稍有差别。
藏文版是说:虽然世间人都知道,多层的芭蕉树干一层层撕剥开以后,里面没有一个实体,但甘美蜜糯的芭蕉果,却是世间人可以享用的。同样,尽管轮回没有实体,但在如幻如梦的轮回当中,也可以断除烦恼,证悟恬然美妙的空性之智。
汉文版也应该是这个意思,但字面上说得不是很明显。
“妄执有世间”,从世俗谛、从虚妄的执著来说,世间是存在的;
“芭蕉终无实”,从胜义谛、佛的智慧、事物的本体来说,世间也像芭蕉一样没有实体,原本不存在;
“法界非世间,亦非虚妄见”,法界的本性不是世间,不是世俗谛,也不是妄执与妄念;
“世间”和“虚妄见”,分别是指对境与有境,所取与能取。以眼睛看一个物体为例,则被看的物体是对境与所取,眼睛是有境与能取。
总而言之,法界既不是所见,又不是能见;既不是世间,又不是虚妄见。这种远离世间和虚妄见的法界是存在的。
第六个比喻:如饮甘露
如人饮甘露,热恼悉皆除,
若证法界性,烦恼热皆弃。
在世俗名言谛当中,就像人们在夏天饮用甘露就能彻底消除炎热暑渴的烦恼一样,如果证悟法界本性,烦恼的暑热焦渴也能全部弃离。
第七个比喻:如甘露现
灭除烦恼焰,法界甘露现,
一切有情中,高下皆平等。
灭除了像火焰一样的烦恼,甘露一般的法界就会显现出来。
“一切有情中,高下皆平等”,虽然藏文版中没有这句话,但它说得非常好。法界显现的时候,一切有情当中,没有高、低、上、下、贵、贱等的执著、分别,一切都是平等的,就像秋日的天空一样浑然一体、不分方隅,这也叫做大平等。
圆寂体光洁,轮回不能染,
勤求趣法界,轮回非能揜。
本性圆寂的本体,是光洁、光明、清净的,六道轮回永远不可能污染它。只要我们能够精勤地趣向法界、希求法界、向往法界或解脱,轮回不会永远覆盖、影响或污染法界光明。通过精进修行,藏在我们心里的如来藏一定会显现出来。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第八册:《〈赞法界颂〉略释》
文中蓝字部分为小编语
图片来源:摄图网
导览
回复“1”:慈诚罗珠堪布简介
回复“2”:《科学放生手册》
回复“3”:《临终准备和助念实操手册》
回复“4”:下载慧灯之光App
回复“5”:直播收看方式
回复“6”:藏历查询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
点“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