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受益匪浅)
作者:一本叔;来源:一星期一本书(ID: yer808)
学会沉默
所谓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很多时候,说是一种表达,不说却是一种智慧。
表达者总想倾诉内心的委屈,直言不讳,不分场合;而倾听者从不据理力争,始终保持沉默,相信时间自会摆平一切。
有人说:“微笑和沉默是两个有效的武器,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而沉默能避免很多问题。”
深以为然,沉默虽无言,沉默却胜有声。
卡耐基曾在书中提到一个故事:
在一场宴会上,坐在卡耐基旁边的男士讲了一个笑话,其中引用了一句名言,男士提到这句话源自《圣经》。
卡耐基纠正道,这句话实则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
男士却不认同,双方各执己见,在宴会争得面红耳赤,本来享受的心情也荡然无存。
于是,卡耐基请来现场一位文学素养颇高的朋友论证,没想到朋友并未纠正男士的错误,反而支持了他的说法。
宴会后,朋友找到卡耐基,告知了他缘由:
“当面指出错误,会让这位男士很丢脸,何况这只是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何必戳穿给彼此不痛快呢?”
这世间,纷纷扰扰,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认知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对错,也不是所有的错误都需要你来批评指正。
适当的沉默,是彼此交往的助推器。
麻雀聒噪难成事,苍鹰沉默破长空。
很多时候保持沉默是一种修养,更是你逆风翻盘的能力。
大气的人,不与人争夺,面对是非,看透不说破,方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不要拒绝新事物
老话常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但经验不是一成不变,学习更不能停滞不前。
对待新事物,你可以保持怀疑的态度,但不能盲目拒绝。
再好的千里良驹,也比不上汽车。珠算再快,也比不上计算机。
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故步自封,只能做被后浪拍死的前浪;与时俱进,方能超越自我,步步向前。
前段时间,抖音上爆火了四位奶奶,被大家称之为“时尚奶奶团”。
她们都是雪鬓霜鬟的老人,却妆容精致,身材姣好,气质优雅,引得网友叹为观止。
据说四位奶奶都已过花甲之年,退休后,不愿甘于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尝试从事模特行业,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友。
她们玩起了抖音,录起了短视频,备受喜爱,成为自己的造梦人。
不仅如此,生活中她们也不甘庸常,减肥健身,保持身材;换上皮衣,骑上哈雷;亦或扛上摄影机,记录山清水秀。
岁月流逝,她们终究没有认命,不断尝试,热爱生活。
面对生活的变化和冲击,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拒绝,或总是推脱说:“我不行,我不懂......”
可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小惊喜,无一不是敢于尝试新事物的结果。
如同《绿皮书》中雪莱博士吃了托尼递过来的炸鸡,才知道不顾形象的享受美味,是如此幸福!
很多时候,新的尝试和开始并没有你觉得那么难,与其坐井观天,不如放手一搏。
勇敢的踏出一小步,就能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女孩仔细看了男士的票,不再争辩,默默站在旁边。
等车开了之后,女孩说:“您是没坐错座位,但您坐错车了。”
老话讲,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深思熟虑过的一言一行,才是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无端之失,究其原因,都是:
一说你就急,一点你就着,眼里容不得沙子,更接受不了别人半点反驳。
等回过头来,才发现,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让事情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脾气大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更是伤害自己的源头。
常言道,气大伤身。
生气时,赌气绝食,胃痛时,才痛骂,自己就是傻子;
生气时,怄气喝酒,出事时,才懊恼,自己就是呆子。
气大,则命舛;气顺,则人顺。
只有遇事哈哈一笑,才是人生大赢家。
曾经有学者就对百岁老人比较集中的地区进行研究统计,发现长寿者多是心胸开阔、性情温和之人。
凡事想开点,管得了脾气,才能管得住人生,收得住脾气,方能留得住福气。
努力做个情绪稳定的人,予你健康的身体,许你温暖又平和的人生。
善于麻烦别人
一位老板在企业交流会上分享过一个故事。
当时企业招收了一位不错的员工,恰巧有一个合适的项目,于是就安排给这个员工完成。
新员工也觉得机会难得,急于表现,加班加点的赶任务,截止时间已到,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新员工愁容满面地说:“老板,这个项目基本上完成了,有一点我始终弄不明白!但我已经尽力了!”
老板却说:“不,你没有尽力,因为我就坐在你对面,你却没有向我寻求帮助,又怎么能说尽力了?”
新员工听后既豁然又羞愧,原来自己拘泥于一个不愿麻烦别人的思维里,忽视完成这个项目才是最终目的。
正如约翰·那恩所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生活在社会这个大杂院中,懂得麻烦别人,也是一种能力。
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请教,要比自己埋头苦干一天都有用。
善于麻烦别人,既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又在这样的麻烦中,让关系更加牢靠。
自古以来,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人情味。
而所谓人情味,就是你麻烦我,我麻烦你,人和人相处起来才会热乎乎的。
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遇到困难时,积极求助。
那些长久牢固的感情,都是在麻烦中建立,经得起岁月的沉淀。
慢慢来,别着急
《大般涅槃经》中说:“一切皆迁动,流转无休息。”
诸事无常,这世间的一切,始终变化多端。
看透了人生百态,读懂了世事变迁,才懂得: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世间的祸福皆有自己的定律。
不必忧愁,不要着急,踏实一些,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苏轼曾多次被贬,一生坎坷崎岖。
而被贬之处多是蛮荒艰苦之地,他却依旧随遇而安,内心归于平静。
他在贫瘠的土地耕种,还盖起了几间草房子,并苦中作乐的称之为“东坡雪堂”。
从不感慨时间如此匆忙,命运如此不公,只是静待春暖花开,落叶归来,给后人留下了“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的快意。
人生不称心的事有很多,不如意的经历到处都是。
可生命中的美好,就是:处在困处,却能随遇而安,尝尽苦难,却能泰然处之。
如同《摔跤吧,爸爸》中辛格告诫女儿吉塔时所说的:
“沉住气,要让你的对手先着急起来,等她露出破绽,你的机会就来了。”
一直谨记爸爸的话,吉塔摆正心态,找准时机,最终在原本处于劣势的紧要关头,发生惊天逆转,赢得了比赛。
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相信美好总会如约而至,属于你的一切,终将到来。
所以千万不要着急,沉住气,灯塔是你的目标,沿途却是你的人生。
找准方向后,别着急,一步一步慢慢来。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一本叔;来源:一星期一本书(ID: yer808),一星期一本书,再忙也不忘记充电。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