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脾气太坏,而是格局太小!
“本事不大,脾气却大得不得了。”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人。他可能是你的同事、客户,也可能是同学、老师,还可能是恋人、配偶。
这些脾气暴躁的人,通常有一个共性:如果是跟一些不能理解或包容自己的人发生冲突,尽管是百般不情愿、百般委屈,但在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他们最终还是会选择迁就对方;但倘若是跟个别能理解和体谅自己的人发生冲突,他们绝不轻易让步,而是通过各种无理取闹和坏脾气来迫使对方向自己屈服。 对亲密的人很凶,而对那些习惯于伤害自己的人却很柔和,这实际跟“欺软怕硬”是同一种德性。
去年春节,在老家,我表弟说起村里很多人为点家长里短的小事就大动干戈,他问我:为什么有些人动不动就为鸡毛蒜皮大点儿的事情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我说:这其实与道德没有毛关系,甚至跟性情脾气也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因为,他们的人生格局太小了。对有追求、人生格局比较大的人来说,别人为之吵得不可开交的那些事儿,在他人生中的占比不足百分之0.1,当然是屁事一桩,不值一提;但对某些人来说,这样一系列的屁事儿,占据了他们人生的百分之九十甚至全部。他们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个屁”,所以,在你看来是屁大点儿的事,但在他们眼里,就是天大的事儿!因此,当然有必要大动干戈了。
与“越是格局小的人,脾气越大”相关的是,往往是,越是没本事的人,脾气越大。
我以前在制造业的工厂呆过,经常发现,一些生产线上的小领班,比董事长的脾气还大;在农村,你会发现,一些村支书的脾气,比省委书记的脾气还大。
同样,在企事业单位, 有本事的领导是,下属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他们会帮着解决;但没本事的领导是,下属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求助于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只会发脾气。在黑社会中也是,真正的大boss,往往都是一幅文弱书生样,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而那些脾气暴躁的人,充其量只能充当老大手下的一名爪牙。无论在文学影视剧中,还是历史上,都是这样。
总体上, 脾气大的,主要是这样几类人:没钱的、没文化的、没有崇高追求的。你如果不发脾气,尚可掩饰一下自己在人生上的失败;但一发脾气,就把一切都暴露了。
很多人都瞧不起书呆子,但书呆子、中文艺之毒太深的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太会为鸡毛蒜皮档次的琐屑之事斤斤计较;巧合的是,动辄为鸡毛蒜皮的屁事儿大动肝火的,旺旺也是那些不喜欢读书的人。为什么?就因为书呆子、“文艺青年”人生格局比较大。 古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条件那么差,但像柏拉图、孔子这些思想家居然都那么长寿,凭的不就是人生格局吗?
没格局的人,面对一些无趣的事情,比如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矛盾、和爱人家人之间的冲突,哪怕是屁大点事儿,他们也喜欢“闹大”,结果,导致自己非常不快乐;但如果涉及一些自由而无用的高贵问题,哪怕是“大题”,他们也只会“小做”,因此,根本无法收获乐趣。
相反,有格局的人都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把两者完全颠倒过来了: 面对那些无趣的事情,纵使是“大题”,我们也给它“小做”;而如果是思考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我们就肯定会“小题大做”。文学、思想、艺术、科技上的很多突破,或者是一个小点子变成创业实践、继而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往往就是靠“小题大做”来推动的。
要做一个有格局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多追求一些“自由而无用”的东西。艺术是有门槛的,而读书,则是让人变得有格局的门槛最低、成本也最低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要那么鄙视书呆子,赶快向书呆子学习学习吧!
心再累,也不要纵容你的脾气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心烦、心累的时候,千万不要在错误的时间,对错误的对象发泄 你的郁闷情绪,因为也许一个转身,原本如此熟悉的两个人从此永不相见,形同陌路。
这世上没有谁会永远是谁的谁,有的人注定只能被伤害,有的人注定只能错过,有的人永远只适合活在另一个人的心里。人生没有如果,过去的不再回来,回来的不再完美。
不知从何时起,每当心烦意乱的时候就喜欢发脾气,而对象往往是那些最在乎你, 最关心你的人,说白了无非就是因为别人太在乎你,太宠爱你而已,而自己因为知 道无论如何她都不会离自己而去的,故而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随意宣泄自己的情感。
每个人都会有心烦的时候,每个人也都会有心累的那一刻,却没有几个人有正确的疏通方式,有选择隐忍的,有选择压抑的,有选择肆意发泄的。
而更多的人则选择了在错误的时间对错误的人发泄了自己的郁闷情绪,错误的时间是因为别人往往也处于心烦的时候,而错误的对象则是因为那些人往往都是最在乎你的人,只是因为太在乎而纵容了你的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有时候静下心来想想,如果不是她们的无私奉献怎会有我们今日的辉煌?如果不是她们一再的忍让宽容,怎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人心都是肉长的,不要以为她们就会冷血而不知痛,不要认为她们就是麻木而不知伤心的人,只是因为她们的过于在乎而选择了隐忍,选择了忍受。
真正懂事的人就应该学会感恩,学会控制 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不要因为别人的在乎而放纵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别人的真爱而肆意的宣泄自己的心绪,越是在乎你的人越会为你付出。
不为你有所回报,不为你会因此感恩,只因为她真正的关心你,真正的在乎你,而事实又有几人能够明了她们的用心?几人能够读懂她们的良苦用心?
真正在乎你的那个人,从来不在乎你的过去,但她会很在乎你的现在,因为你的过去已经成为过去,而现在必须不让她再失望,不再失落,她在你身上寄托了太多的 厚望太多的期盼,你所能做的,或者说最应该做到的就是让自己成功,不让她再失望,不再绝望。
扪心自问一下,当你的心累了,当你心烦的时候,你会选择何种方式发泄自己心中的郁闷,选择何种方法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是否会因为最亲近的人的一句话而勃然大怒?是否会因为最爱的人的一个动作 而大动干戈?
或许在你的勃然大怒中发泄了自己压抑已久的苦闷,又或者在你的大动干戈中宣泄了自己隐忍已久的委屈,但是你可曾知道,就是因为你的肆无忌惮,就是因为你的为所欲为,你伤了别人多少,让别人心寒到何种程度?
你从不曾知道过,你只知道自己得到了发泄,得到了释放,却将自己的苦闷情绪强制的发泄在别人身上,而自己却依然我形我素,未曾反省过,未曾内疚过,只因为别人对你的在乎,对你的爱。
不要以为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不要以为别人对你关心在乎是上辈子欠你的,其实一切的一切都是你在为后半生的生活埋下应有的因。
当你承担应有的果时可能就会后悔莫及,但却已是悔之晚矣,每做一件事的时候都要扪心自问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每当遇到善良的人的时候都要反思自己是否对得起别人的良苦用心
不要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盲目自大,不要总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迷失自我,活在当下,活出自我,品味人生,用心生活,活出真我,守住自我。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