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学长老尼生平事迹:太虚大师曾对她说“努力修行,兜率宫会”!

繁体

印宗法师口述慈学长老尼与太虚大师的佛法因缘
 

有关太虚大师在武汉传承的比丘尼法派弟子,佛教界内鲜为人知。太虚大师全集中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但是在慈学长老尼的出家生命中,确是鲜活地存在。

 
慈学法师的生平事略
 

慈学法师祖籍湖北孝感,1921年出生于武汉一个商人家庭。

 

慈学法10岁后(1931年)在汉口栖隐寺依德融当家师出家、16岁剃度、20岁受戒,是太虚大师的再传弟子。

 

13岁(1933年)时慈学法师参加了汉口佛教正信会创办的“湖北佛教女子研究部”学习。

 

16岁(1936年)参加了太虚大师创办的“汉口八敬学院”学习。

 

曾亲近太虚大师、大醒法师、法舫法师、茗山法师、李隐尘居士、王森甫居士,启蒙佛法。

 

1947年,奉太虚大师慈命,慈学法师在武昌佛学院棲隐尼众学院担任佛法课程教授,三年教学相长,丛林熏修历练,造就了她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佛教三大比丘尼之一。慈学法师曾经担任湖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武昌佛学院副院长、湖北武汉莲溪寺尼和尚、湖北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

 

慈学法师的百年人生,为佛教孜孜以求;度众生循循善诱。当我们以喜悦的心情,看到慈学法师一生的学修成就的时候,应当知道,这其中包含了太虚大师的种种成就!

 


慈学法师的师资传承
 
慈学法师口述历史记载:“我的师父法名隆定,号德融,在汉口栖隐寺剃度出家,江苏南京宝华山隆昌寺受戒,是太虚大师的剃度弟子”,“师父传承了三家寺院的法派,第一家是黄陂古谭堂上,隆字派;第二家是监利关帝堂上,定字派;第三家是太虚大师的湖南清泉智胜堂上,德字派。”正是因为与太虚大师的法脉相承,使慈学法师的出家人生,显得格外有意义。
 
当年德融法师在江苏南京宝华山受戒,是经太虚大师同意了的。受戒之前,大师按佛门规矩开了受戒号条,让德融法师用三家的法派;受戒结束回武汉后,德融法师一生常用的是大师赐的法名。
 
最为重要的是,德融法师受戒时,太虚大师给她留下了八个字的比丘尼法派传承,即是“德慈安静,明觉圆成”。这八个字的法派传承,在禅宗传统的五家七派中,它不属于任何一宗一派,它只是属于太虚大师门下的比丘尼法派。德融法师圆寂的时候,慈学法师在师父的戒牒中亲眼见过这八个字,而且还是大师的亲笔字。
 
后来慈学法师在栖隐寺随德融法师出家,承袭了大师赐予比丘尼的法派,受戒时也像德融法师一样延用了三家的法派,至今在武汉地区传承大师留下法派的八个字中,已繁衍到了“明”字辈。

 
慈学法师的学法因缘
 

慈学法师出家后,德融法师给予了她晨钟暮鼓的学修环境,太虚大师则成就了她读书学法的甚深因缘。也正是大师的种种成就,提升了慈学法师的佛法信仰和文化素质,奠定和塑造了一位女众出家的“大丈夫”志气。

 

1922年,太虚大师在创办武昌佛学院的同时,又创办了武昌佛学院女众部、湖北佛教女子研究部、佛教会女子补习班等诸多佛教女子教育机构,旨在接收和培养佛教的出家尼众和在家女居士,在武汉只要愿意学习佛法的女众,都可以在太虚大师创办的佛学教育机构来学习培训。

 

但是,唯有慈学法师一直不能去读书,主要原因是她当时年龄太小,还没有剃度,栖隐寺里已剃度的小师父都去上学读书,有些杂务小事就由她来承担。

 

湖北佛教女子研究部是太虚大师指示佛教正信会居士团体办的,学堂设在栖隐寺的隔壁。慈学法师每天都见到从隔壁佛教正信会放学回来的学生们,不论是出家、还是在家的,身上背的书包,手上捧着的书本,边走边谈论的学习内容,她非常羡慕读书的人。心里特别向往学习佛法,但因年龄太小了,想读书又不敢跟师父讲。

 

慈学法师不能读书,寺院里派她每天为讲课的法师送饭,她就利用给法师们送饭的机会,经常站在教室外偷着听法,后来被大醒法师知道了,法师要求德融当家师送慈学法师去读书,结果没有答应。

 

1933年太虚大师回到武汉,在栖隐寺讲经,午斋的时候留在客堂用斋。慈学法师负责添饭上菜、端茶倒水。大师看她做事勤快,留下好印象。大师再看她的衣着,就知道是准备要出家的,明知故问说“想不想出家呀?”“愿不愿意去读书呢?”当大师得知德融当家师借口寺院没人做事而不让慈学法师参加学习的时候,大师以关切的语气对当家师说:“我为女众办了几个佛学班,外面那么多人赶来学习,你们寺院的人却排除在门外。这个小女孩想去读书,你怎么不让她去呢?不培养她,说不过去吧”。大师还说:“好好培养她,将来才能承担弘法的事业啊”!

 

慈学法师在大师的慈悲关怀下,终于可以读书了。

 

随后大师问德融当家师说,你收了几个徒弟呀?这个小女孩是你的徒弟吗?还说这小女孩将来当出家人,一定有出息,可以干大事的!

 

“有出息,可以干大事”,这是太虚大师第一次见慈学法师后的印象和授记。应该说这是大师慧眼识珠,在后来慈学法师九十年的出家人生中,还真的是有出息地干了一番佛教大事,也印证了太虚大师的授记。

 

1936年慈学法师又到太虚大师创办的汉口八敬学院读佛学院,系统地学习了佛法的教理和戒律。奠定了她雄厚的佛法基础知识。

抗日战争胜利后,太虚大师指示武昌佛学院恢复教学的同时,又指示在栖隐寺开办尼众佛学院。1947年栖隐寺尼众佛学院开学的时候,慈学法师走上了佛法讲台,开始做弘法利生的工作。这是慈学法师从学法到弘法的人生转折和提升,其佛法能量则直接来自于太虚大师的特殊关怀。

 

慈学法师最后一次面见太虚大师

 

慈学法师最后一次面见大师,是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6年3月,时隔八年之后,大师回到武汉。佛教四众弟子以最隆重的仪式欢迎大师,大师在栖隐寺没有看到当家师,就问大家:德融呢?怎么没有看到德融当家师呀?听到大师问话,德融法师的师弟德畅法师上前回答说,德融师兄已经往生了……听了这话,大师有点惊讶,叹了一口气说,栖隐寺不幸啊!大师又问:德融的徒弟们呢?在不在这里?德畅法师叫了慈学法师到大师跟前来,站在大师跟前的慈学法师忍不住掉眼泪了,大师慈悲地拍拍她的头,叫她不要哭,还说师父走了,还有我呢?

 

第二天孙惠卿居士拿出文房四宝,摆开笔墨纸砚,礼请太虚大师提留墨宝,大师欣然地答应了。

 

下午的时间,大师没有休息,一直在佛教正信会讲堂楼上写字。孙惠卿居士还把慈学法师叫去为大师帮忙,牵纸磨墨、端茶倒水。

 

那天写完字后,大师把自己写了一下午字的那支毛笔送给了慈学法师,大师还说:慈学,我写不动了,这毛笔送给你,以后就由你来写吧!

 

大师送给慈学法师的那支毛笔,她拿它学习写字。用的时间太久毛都写掉了,差不多快要光秃了,但慈学法师想到这是大师送给自己唯一的纪念品,就舍不得丢掉,一直保留在身边,珍藏了许多年。

 

第二天大师要离开武汉前往上海玉佛寺,慈学法师去为大师送行,依依不舍地问大师说“师公,您什么时候再回武汉?”大师沉默良久,然后用叮嘱的口吻说“努力修行,兜率宫会”,想不到第二年的春天大师就往生了。这是慈学法师最后一次面见太虚大师,也是听到大师的最后教诫。

 

“努力修行”成为慈学长老尼一生修行的座右铭,成为她不敢放逸懈怠的自觉自律,也是她一生忍辱负重,坚韧不拔,决不辜负太虚大师的重要原因。而“兜率宫会”则是说明了太虚大师一生修行的自我期许和最终归宿。

 

从慈学法师与太虚大师的师资传承,可以看到大师对比丘尼的特殊关怀,这是当代佛教界不可忽视的历史事实。

 

慈学法师百岁人生,90年出家生命中,读书求法、内修外弘、建寺安僧、兴教办学,其知识来源、思想理念、法脉传承、僧格素养,一切源自于武昌佛学院的培养教导,源自于太虚大师的深恩厚德,慈悲摄受。


慈学老法师生平

1921年8月16日出生于武汉硚口区义烈巷。

1930 年至 1932 年在义烈小学读书。

1932 年在汉口清济寺皈依上定下禅监院师父。

1932年在汉口栖隐寺礼上德下融恩师出家。

1933 年在汉口佛教正信会创办的湖北佛教女子研究部读书。

1936 年在汉口八敬学院读书。

1941 年在归元寺受戒。在栖隐寺常住历任照客、香灯、书记、副寺等职。

1947-1949 年在武昌女众佛学院汉口栖隐尼众院读书,毕业后任教。

1955-1959 年先后任省、市佛协副秘书长。

1950-1964 年任省市妇联执委并任民宗组副组长。

1951-1964 年任江汉区政协常委。

1953-1964 年任省、市青年执委并任民宗工作部副部长。

1953 年出席中华全国第二次青代大会,在北京怀仁堂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亲切接见。

1963-1966 年任武汉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1980-2002 年任中国佛教协会 5-7 届理事、咨议委员会委员。

1980-2015 年任湖北省佛协副会长,武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1983、1985、1988、1992 年在武汉归元寺、宝通寺传戒中四次任尼众引礼大师父。

1984、1989、1994 年在江西庐山东林寺传戒三次任尼众引礼大师父。

1987 年荣获武汉市佛协管理寺庙先进工作者。

1988-1995 年市民宗委五次颁发三个文明、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

1987-1993 年在莲溪寺创办爱道培训班三期,亲自担任教授工作。

1988 年在南京宝华山隆昌寺传戒任尼众引礼师。

1994 年武昌佛学院恢复后担任副院长。

1998-2000 年在武汉宝通寺莲溪寺,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法藏寺,荆州章华寺菩提寺,省内三次二部僧戒任尼和尚。

2005 年庆祝武汉市佛协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会上市人民政府颁发荣誉证书,荣获金质帆船奖。

2006 年 86 岁高龄退居静修。

2007 年任莲溪寺座元和尚。

2012至今任湖北省佛教协会第八届、第九届咨议委员会主席。

2015 年任武汉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2020年9月9日(农历庚子年七月廿二)下午4时26分在莲溪寺安详示寂,享年100岁,僧腊90春,戒腊79年,夏腊28夏。                                    


祈愿慈学老法师

不舍众生
乘愿再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