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探秘 | 龙泉寺普济和尚宝塔

繁体


五台山龙泉寺,民国十一年(1923)至二十四年(1935)期间,由普济和尚主持重建。现为五台山保存石雕艺术最好的一座寺庙。它不仅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汉白玉石牌坊,而且还有座汉白玉普济和尚灵塔,造形别致,雕刻精细,大方美观,是龙泉寺另一处有特色的建筑。



普济和尚,五台山的著名高僧,俗名李得胜,生于1850年,卒于1912年,直隶(河北省)宁晋县庞庄村人。清同治年间从军,屡立战功,被敕封为蓝翎守备。因不忍见血肉横飞,生灵涂炭,他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以回家赡养双亲为名,离开军营。回到故乡。父母去世后,他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至五台山遁入空门,皈依圣福和尚,法名教化,号普济。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到北京受县足戒,之后,又返回五台山。在往后十几年的岁月中,他为化缘修建寺院,足迹遍及蒙、鲁、晋、豫及北京、天津、东北三省等地,“补旧增新,广筑舍宇”,37年的僧侣生涯中,化缘修缮了龙泉寺、南山寺、古佛寺、金阁寺、普济寺等大小寺院18座,功德昭著,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广为流传。他的德行深受世人的赞叹和敬仰,至今在社会和信众中影响深远。加之,他又曾被清廷敕封官吏,故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被诏入京,慈禧太后在普济寺接见了他,并为其亲书“真如自在”四字,以示嘉奖。“真如”意为佛的本来面貌;“自在”,意即人在消除烦恼、彻底了悟之后的仪态。合起来为:这就是佛的本来面貌和仪态。民国元年(1912) 六月望日, 普济禅师圆寂。民国九年(1920) ,他的弟子于龙泉寺为其建造灵塔, 以资纪念。

灵塔塔为纯汉白玉建筑,坐落在一个石砌方台上,方台一点五米高,六点四米见方,方以四个侧面雕上卷莲瓣,上、下卷莲瓣中间的内槽雕坐小像一百一十尊,方台的四个侧角雕四尊四力士肩扛大塔,方台上四边围以石栏杆。墓塔底坐为八角,每角又雕有大力士。


须弥座和方台上雕刻这各式各样的佛教装饰物,形态逼真,雕工精神。



须弥座八角各有托塔力士一尊




塔座设双层八角束腰须弥座,第二层须弥座上、中、下三层雕有各种吉祥图案与蟠龙,转角倚柱又雕有金刚力士,共八位。束腰部分雕刻有佛教故事图案。



另外最引人注意的是塔身中央四个火焰形佛龛中四位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普济和尚圆寂后,弟子们认为师父是弥勒佛转世,便在塔身四面雕刻了弥勒佛形象,形态各异,分别表示少青中老四个年龄阶段。


塔圆腹之上,雕八角楼檐状,如大伞盖似的罩塔腹和基座,与方台上的石雕栏杆相照应。



再上为细高的塔尖,顶覆圆盘。圆盘上原安铜顶,现已不存在了。


塔脖子上雕刻双重仰莲瓣,承托斗栱、檐椽、飞椽等仿木构的八角塔檐,塔檐下挑檐桁、普拍枋、阑额均相交出头,每个翼角的仔角梁与老角梁各挂一个铜风铎,子角梁前端安有兽头,塔檐略呈弧形。塔檐正面置竖匾,上书“普济寳塔”。塔尖部分雕刻仰覆莲瓣,其上有十三层相轮,相轮十三重,也就是所谓的“十三天”。再上置馏金铜宝瓶刹顶,两旁并饰以镏金垂耳,在建筑中俗称汾阳笠或范阳笠形(刹顶原还有宝盖一个与挂耳一对,毁坏后未复原,至今还可以看到垂耳上面的洞即是当年挂耳的位置),这种形式在藏式喇嘛塔中较为常见。


整座塔突出三个特点:1. 藏汉风格融合;2. 塔式建筑里的最高级别;3. 雕刻细腻繁复。首先,由塔可以看出,台基与塔座采用须弥座形式,栏杆和塔檐为典型的汉式结构,而覆钵式塔身以及十三层相轮组成的塔尖体现了藏式塔的特点。其次,墓塔融合了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几个建筑特点:风磨铜(后贴金箔)宝瓶刹顶、汉白玉塔身、玉石勾栏须弥座台基、双层八角须弥塔座、台基上的“四大力士”、塔座上的“八大金刚力士”和十三层相轮的塔尖。最后,整座塔虽然无石不刻、无处不雕,但让人丝毫感觉不到累赘花哨,反而觉得异常精美。总而言之,整个塔造型别致,气势雄伟,是五台山雕刻最为精致的石雕墓塔。

图文:网络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