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过了头,你就废了

繁体

作者:悠然;来源:围炉夜读(ID: weiluyedu_)
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个情节。

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布鲁斯,为了不被放出去,竟然选择伤害狱友,继续犯罪以留在监狱。

类似的还有狱友瑞德,当他出狱后也遇到的生命的困窘。

他自己撒尿竟也不由自主地向经理报告,否则一滴尿也挤不出来。

他考虑着回去,甚至也考虑过死。

导演斯蒂芬·金,借瑞德之口说出:“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温水煮青蛙也是一个道理。

温水、监狱都是在你身边的隐形牢笼,或许一开始你充满了抵触心理,有着勇敢走出去的决心。

可是慢慢的你会放弃抵抗,觉得抵抗太累了,还是得过且过选择安逸吧。

这就是最近几年流行的词汇“舒适圈”。

教育学的“舒适圈理论”说:“人长久待在舒服的环境下,会因为生活安逸而不想动脑筋。但若把人带到比较险恶的环境,人经历了挑战和痛苦,反而会变得成熟。”

过度安逸,会磨灭一个人的棱角

青春岁月是每个人都会拥有且会视为珍宝的。这时候的人们充满斗志,锋芒毕露,有着不撞南墙不罢休的莽勇。

然而当今社会的种种舒适陷阱,一不小心就会让年轻人栽了跟头。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一名大四毕业生因作弊被开除而起诉学校。

上海一名大学生因为三场考试接连拿出手机作弊,被警告后不悔改甚至反辱骂监考老师“多管闲事”后被开除。

他不服气,起诉学校。

作弊是错,威胁辱骂老师是错上加错,不知错,竟然还起诉,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人们都说“你考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现在也并不是如此。

大学校园也不再是让孩子们吃吃睡睡、谈谈恋爱的神仙地儿了。

学校也不希望大学生四年就舒适着过,以后没法应对社会的打击和苦,也不希望培养出不动脑子的行尸走肉。

过度安逸,只会把我们生来锋利的棱角打磨,打磨的光滑近乎完美。

于是日子永远在舒适圈里度过,没有挑战没有激情。

原来的一腔孤勇消之殆尽,生活乏味无趣。

只有守住棱角,从安逸的泥沼中逃脱,去探索新的事物,去挑战新的未知,那么无论你的年纪多大,你都有一份热血在体内发烫。

越轻松,你就越只会轻松


老家隔壁有两个大伯,年轻时兄弟两个都是铁匠,那时候手艺人生意不错,走街访巷,招揽客人,虽然辛苦,但收入可观。

兄弟两个很快就分别在村里盖起了小楼,颇让同村人羡慕。

时代变得快,很快打铁几乎成了被时代抛弃的东西,两个大伯都无用武之处,只有种种菜,加上政府补贴和之前省吃俭用的积蓄,将就着过日子。

安逸的生活摆在面前,两个大伯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大哥过了一年吃吃喝喝种种菜的生活,决定不能这么混吃等死下去了。

虽然舒服,也是三四十岁那份拼劲并没有被困住,于是进城和亲戚学起了批发生意。

创业经历很是曲折,从打下手开始,跟着老板一点一点学关于批发、进价、进货等。

后来有了点钱租个小店铺,每天起早贪黑。四十多岁就白了头发,压力大得很。

但又过了几年,客服稳定了,市场打开了,大哥办了小厂,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有小成,日子富足起来了。

然而另一位年纪小点的弟弟,一开始日子舒坦地很,种田打麻将成了生活两条不变的线。

生活很轻松,可是轻松着轻松着,就发现不对劲了。

时代变迁太快了,让他日渐捉襟见肘。

可是轻松日子过惯了,哪能一下子吃得了苦,弟弟去外头打工没干满一个月就又回来种田自己养自己了。

两人生活的差别,就源于当初是否迈出了那一步。

当然不是说生活富裕就是幸福,但是当你踏出舒适圈,你就会有更大的成绩,也会有更大的艰辛,克服艰辛后的收获也会更大。

经过汗水浇灌的快乐往往更快乐。

相反,困在舒适圈里越轻松,就只会习惯轻松了,原本的磨难会显得更加困难,人适应一贫如洗到锦衣玉食容易,适应从舒适安逸到困苦窘迫就难了。

过度安逸一旦养成,是会有瘾的。一旦上瘾,就很难戒掉了。



不走出去,你怎么知道你有多强


在1988年的汉城,李宁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冬天。

鲜花掌声消弭,曾经体操王子的桂冠反倒压得他喘不过气,一时间人们责难声不断。

退役后的李宁本可以选择留在队内当教练,或去寻个一官半职过悠哉的生活,但一眼望到头的未来并非他所想要的。

于是,这样一个身上揣着106块金牌的体操王子,打破了在眼前铺陈的安逸道路,拿着档案去广东三水这样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从头开始。

从几十年只熟悉鞍马、吊环,到成为如今人尽皆知的国际运动服装品牌。

背后有着数不清的血泪,初次尝试鞋子制作,李宁一下子亏本了50万,这50万的代价让他知道了专业人士的重要性。

此外,他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才回去,公司里人走光了他都不知道。

“让我们从头再来”,这句话是李宁常说的。

也是这句话让李宁从神坛跌落后,又徒步攀登上另外一座高峰。

这趟攀登旅程的起点,叫做走出舒适圈。

爱默生有这样一句话:“原因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种子与果实是无法割裂开的。因为结果孕育在原因之中,目的事先存在于手段之中,果实隐含在种子之中。”

生活就是一枚硬币,你把正面过得安逸阳光,背面就充满阴暗的苦涩。

你的每次贪图安逸,都在透支下半辈子的幸福。

和李宁一样,没有哪个人是轻松的,也没有哪个人生命是始终鲜花似锦的。
名人不是,普通人也不是。

那句说烂了的话,“你要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是真的有道理的。

中年危机不是指只有到了中年才有危机,而是中年人所面临的的困境更加艰险。

在这时候你选择安逸,老来就得为了油盐酱醋打拼。

在这时候你选择安逸,老来就得重新锻炼处理人生窘境的能力。

在这时候你选择安逸,老来就很难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沧桑心境。

走出舒适圈不是必然选择,但它是更好的生命轨迹,把人生的圆画大一点。

年迈的时候回头看,里面是更广阔丰富的内容,而不是“少壮不努力”的苦恨。

走出去,皆是春夏秋冬的馈赠。
作者:悠然;来源:围炉夜读(ID: weiluyedu_)读书是一种情怀!每天分享有深度的精品文章,与你共赏。

图:源于网络,侵删。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