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应身:傅大士

繁体

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农。建安四年五月八日生,少未读书,常与乡里人等网鱼。每得到鱼时,却又以竹笼盛之,沉入深水中,且祝曰:“欲去者去,愿止者止。”因此别人都说他愚痴。

网鱼遇梵僧 水影悟前因

梁天监十一年,大士16岁,娶刘氏妙光,生2子。后来在稽亭塘下网鱼时,遇一梵僧,僧对他说:“往昔在毗婆尸佛前,我和你同时发愿渡生,现今兜率天宫中你所享用的东西都在,你什么时候回去呢?”大士闻之瞪目而已。其僧又道:“汝试临水观影!”大士低头见水中圆光宝盖,顿悟前因,于是抛弃渔具,携僧归家。请求修道之地,僧指松山下双梼树曰:“此可栖也。”遂结茅庵而居,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

恩惠及小偷 定中见诸佛

大士住在松山之下,开垦土地,种植蔬果。有小偷常来光顾大士的菽麦瓜果等物。大士见了说:“你不必盗取,把你篮笼拿来,让我给你采装。”于是小偷满载而归。或为人帮佣,昼出夜归,如是苦行7年。一日当宴坐之际,忽见释迦、金栗、定光三佛自东方而来。复见金色自天而下,集在大士身上,从此身出妙香,并闻舍中唱言:“成道之日,当代释迦坐道场。”

郡守捉又放 大士是菩萨

不久,僧尼道俗四众都来问询作礼。郡守王杰,怀疑大士为妖妄,捉来囚了数十天,不给他饮食也饿不死,只得放他回山。大士回来后,更加精进,远近来皈依他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而且还有天人,每日早上自空而降,随喜行道。大士曾对弟子们说:“我得了首楞严三昧。”又说:“我得了无漏智。”大家闻听后都说:“此三昧唯有十地菩萨才有。”由此大家都知道了大士是十地菩萨示迹而来的。

为设斋会 卖妻养众

大士为了化渡群伦,先化妻子令发道心。于是把田宅通卖掉,设斋会普供四众,并说偈道:

舍报现天心,倾资为善会;

愿度群生尽,俱翔三界外;

归投无上士,仰愚普令益。

这一年正逢饥荒,大士设斋会之后,家无斗粮。士谕妻子卖身为人帮佣,以供大众道粮。其妻妙光说:“愿一切众生,同得解脱。”于是同里傅重昌以钱五万买之。士得钱营设大会斋,并发愿说:“弟子善慧,稽首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今舍妻子,普为三界众生消灾集福,灭除罪垢,同证菩提。”后月余,傅重昌感大士德行,遣送妙光回山。其妻子自此纺纱,为人做工,从不稍事休息。同里有傅昉者,亦罄产布施,卖妻得米送山供养,大士都转给修道的人,自此灵异益多。

叔叔作礼 叔祖亦得作礼

一日,大士到他叔叔家中,自称:“我是弥勒,特来教化,叔应顶礼。”他叔叔闻言即作礼。他又欲去其叔祖孚公家中,其妻妙光谏道:“叔祖一向不相信你,况且哪有叔祖向小侄顶礼之理,我看你还是不要去吧!”大士闻其言,便解衣袒胸,金色闪闪,天香扑鼻。妙光仍劝他不要去!大士不听,竟到他叔祖孚公家里,要叔祖向他作礼。叔祖说:“向你作礼?简直岂有此理!”大士回山,其妻问道:“叔叔作礼没有?”大士答道:“今日不作礼,明日管叫他一步一个礼!”

是夜,叔祖梦见天人召之去叱责道:“你贡高我慢,不听圣训……”忽然又看到大士金相奇特,在空中飞翔。叔祖边呼边追,但见石壁横空,大士与侍从等人直过无碍,可是叔祖却过不去,醒来悲悔非常。天亮后,亲自入山,看见大士便悲不自禁地哭拜于地。大士道:“我从兜率天下来,正为相接你们,知过就好。”叔祖孚公稽首愿为弟子,依止大士修行,得三业清净。

弥勒应身 未来佛祖

时有沙门慧集(观音大士)来山,大士为说无上菩提,慧集法师愿为弟子。以后慧集法师到处弘法时便说:“大士是弥勒应身。”

大士每次说法或作功德,两眼常出金色光芒。他告诉大众说:“学道不遇无生师,终不得道。我是现前向无生法忍的人,以前尝把这事隐藏起来,今日启示你们不复隐藏。”弟子感戴顶礼。大士又说:“你们不要向我顶礼,可礼拜殿中佛,即我形象。”

座中有弟子问道:“善明世尊,是大士得道时的师父呢,还是发心时的师父呢?”大士说:“非发心时之师也,彼佛出时,我为国王供养彼佛,彼佛寿八万岁,将来我作佛时,寿量亦是八万岁。”

慈力服猛兽 说法到帝阙

大通三年,大士与弟子等于云黄山所居前,约十里方圆开凿为精舍,种麻、豆等。到秋熟时,有贾昙颖居士者,来布施其濑里之地,大士受之。濑里为山地,林麓葱翠,其中猛兽特多,人多害怕。大士居之,以所余之食饲养它们,从此猛兽变得非常驯伏。

大通六年,大士以双林僻处,教化不广,想到皇帝宫中去宣扬正教,于是遣弟子傅暀奉书于梁武帝。帝诏大士进京,先叫侍者遍锁诸宫门。大士心通预先知道了,乃做了大木槌一双,既到已,用木槌扣打一门,余门都开。大士直入宫殿,唱拜不拜。武帝问他:“师事从什么人?”大士道:“从无所从,师无所师,事无所事。”

武帝是佛心天子,除了修寺、斋僧、写经以外,还会宣讲佛经。一日,帝升殿讲经时,公卿大夫俱起座礼迎,唯大士端坐不动。大夫中丞问道:“大士何不站起来?”士曰:“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大士在宫阙住了约5个月,复还云黄山。激扬宗乘,武帝莫测高深。大同五年,复入京都。武帝请大士讲金刚经,他升座挥案一拍便下座。帝见之惊愕不已。志公问帝:“陛下会吗?”帝曰:“不会。”志公道:“大士讲经已毕。”(按:此乃禅家提倡宗乘之机锋转语。因志公入灭十余年后士方见武帝)

大士一日顶冠披衲靸履,武帝看到问:“是僧吗?”士以手指冠。帝问:“是道吗?”士以手指靸履。帝问:“是俗人?”士以手指衲衣。此一问一指,像猜哑谜、演双簧,但有谁知道这其中含有无量甚深的法味呢?是故至今在双林寺塑的大士像——头顶道冠,身着袈裟,足登靸履——便是从这里为缘起。

为渡众生发大愿 为救众生磬资财

大同七年,大士对弟子们说:“我是贤劫千佛中之一佛耳,汝等若能生千佛中,即可见我。”

大同八年,大士立誓持上斋,作愿文曰:“弟子善慧,今启释迦世尊,十方三世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弟子自念今生,无可从心布施,拔济受苦众生,今日起立誓三年持上斋,每月六日不饮不食,以此饥渴之苦,代一切众生酬偿罪业,降促苦劫,速得解脱。以不食之粮,广作布施,愿诸众生,世世俱足,财法无量,永离爱染,不作三业,得大总持,摧伏诸魔,成无上道。”这篇愿文言简意赅,真可为发大愿心之行者所效法。哄动京城道俗,沿途赶来参观,接连二百余里不绝于道,往来相庆,一代盛事,真是佛家功德不可量啊!

贪乞宝物 感德奉还

时有一沙门,来到大士住处说:“久闻大士修菩萨行,所谓菩萨行者:乞头与头,乞眼与眼,国城妻子,皆不吝啬。现在我乞大士身中香炉,若给我即是真菩萨,否则硬是假菩萨也。”大士道:“舍与不舍,都不是菩萨。”沙门不管三七二十一,强持香炉而去。过了十多天,沙门又来问道:“前日我来强夺大士的香炉,大士心里有何感觉?”大士说:“得亦不有,失亦不无,唯愿上人,擎炉焚香,供养诸佛,增进菩提,常为善友。”沙门闻言,感到非常惭愧,又把大士的香炉送回来了。

常见七佛 唯释迦与语

天嘉元年,弟子等欲启建龙华会。大士道:“汝等可作请佛停光会,龙华会是我自己的事。你们能听从我所言说,将来一定会见龙华会的。”又说:“我悟道已经有四十劫,释迦世尊因为能舍身苦行,所以先我成佛。”

天嘉二年,大士在山行道,常见七佛在前,维摩随后。于是对弟子们说:“七佛之中,唯释迦常与我话语,其余六佛则不与我交谈,每次见到都是如此。”弟子问:“余佛为何不语?”士曰:“释迦今正教化此世界,我以后又是绍继人,故世尊见我即说也。”

留诗别子 复还兜率

天嘉十年,嵩头陀入灭,大士心知。乃集诸弟子说:“嵩公已还兜率,我同度众生之人己去完了!我也决不久住世间了。”于是作《还源诗》十二章,并对子普建普成说:“我从第四天来,为度众生故,汝等慎护三业,当精勤六度,行忏悔法,免堕三涂!”言讫进入涅槃,世寿七十有三。

进入涅槃尚能举手

大士入灭,肉色不变,形相端洁。七日后,乌伤县令陈钟耆来结香火缘,因取香火遍传四众,到大士身边时,大士虽然已经涅槃了,但是竟伸手起来受香。此乃表示“生死即涅槃”存灭非异之义也。

建造轮藏 普利有情

大士在世时,常以佛经繁多,恐人不能遍阅,乃在山中建一层龛,中间一柱,周圈有八面,把佛经都放进去,可以运转着看,谓之轮藏。并立愿说:“凡登我藏门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如无阅读能力者,手推轮藏至诚一转,是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一样。今天下有建轮藏设大士像者,实始于此。

大士诗偈如水银泻地

大士虽未读过书,但以补处菩萨应世,故能一悟百了。慈悲渡人之外,吐语为经。现仅恭录其诗偈几首以作本篇结尾:

《还源诗》十二首

还源去,生死涅槃齐,

由心不平等,宛尔有高低。

还源去,说易运心难,

般若无形相,教君如是观。

还源去,欲求般若易。

但易是非心,自然成人智。

还源去,触处可幽栖,

涅槃生死是,烦恼即菩提。

还源去,依理莫随情,

法性无增减,妄说有亏盈。

还源去,何须更远寻,

欲求真解脱,端坐自观心。

还源去,心性不思议,

志小无为大,芥子纳须弥。

还源去,解脱无边际,

和光与物同,如空不染世。

还源去,何须次第求,

法性无前后,一念一时休。

还源去,心性不沉浮,

安住三三时,万行悉圆收。

还源去,生死本纷论,

横计虚为实,六情常自昏。

还源去,般若酒澄清,

能治烦恼病,自饮劝众生。

大士慈悲,曾于居住舍前,把干涸小塘中之虫鱼等投到大江里去。己死者葬于山下,牛犬死者亦葬之,并为它们设会超荐而说偈曰:

昔贤舍头目,王子救虎身,

慈尊推国走,修忍救慈亲。

今余阐此德,仰慕菩提因,

倾资度牛犬,舍命济鱼身。

愿为常乐友,共趣涅槃律,

同为俗无俗,齐证真无真。

太清二年,大士复舍田园产业设会,为此土及十方世界、六道众生,怨亲平等,供养三宝,请佛住世,普渡群生,而说偈道:

倾资为善供,归命天中天,

仰请亭光照,流恩普大千。

三涂皆解脱,六趣超自然,

普会体无体,齐证缘无缘。

另有可思议与不可思议的二首颂,遍传丛林与讲座,亦极耐人寻味:

其一: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其二: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

其余诗偈尚多,如水银泻地,颗颗皆圆,不能一一俱录。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