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说约 第四卷通字集
楞严经说约 第四卷通字集
深穷万法品第九
此卷以富那起教。富那说法第一。故藉讲明。以通疑滞。盖人道者。见性为本。了法次之。然虽见性。而不了万法。则触途成滞。故蹑前发明心见。显如来藏之后。复假富那。呈疑穷辩。山河大地。诸有为相使法法决了。一无疑滞。然后。进修可顺造也。
三种相续品第十
富那蹑前七大之文。未达循发之旨。故有二问。一疑藏性清净。诸相何生。二疑四大各遍。云何相容。佛答。山河大地。由妄觉生。以故世界虚空。众生业果。次第迁流。终而复始。二答。色相真空。体非群相。故能不拒诸相发挥。盖观相原妄。无可指陈。众生背觉合尘。故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中。观性元真。惟觉妙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责其不相容纳。
请穷妄因品第十一
世界众生。业果相续。皆由妄觉而生。富那请问。此妄因何而起。自蔽妙明。受此沦溺。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譬彼达多怖头狂走。了狂无因。无可灭者。汝但不随世间众生业果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彼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外道因缘自然疑辩品第十二
阿难蹑佛前语。终以多闻。而生见解。若谓三缘断故。三因不生。明明有个因缘。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何藉劬劳。肯綮修证。则是外道自然之说。成第一义矣。蓄此疑辩。请佛开示。不知大修行人。直下明了。自然不复。再加忖度。凡有言说。均为戏论。故佛再以达多狂走之事。两穷其辨。若谓因缘自然。二说自不相蒙。若谓头本自然。为何因缘。而怖走狂。怖有因头。又何尝不自然而有失乎。故知狂之无因者。狂歇即止。不复更论己头。以是知因缘自然皆为戏论。
诃责戏论品第十三
夫称生之谭。如来是真语者。是实语者。安得更引人间戏论参合。以求是非是处。盖此不二法门。非生灭法。若云生灭灭已。自然心生。此亦生灭。非菩提也。直使对待尽去。名言两忘。此句方名无戏论法。若阿难者。虽尔多闻。只益戏论。不修正定。安能解脱人间憎爱之苦乎。
决定二义品第十四
阿难因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恳请初地因行。佛为决定二义。一者生死妄本。依于生灭。二者烦恼根本。起于根尘。汝等若以生灭妄心。而求大乘不生灭法者。无有是处。何者。汝身之中。见有四缠。水火风土。相识妄成。五重溷浊。分汝湛圆妙觉明心。是谓生死根本。须以湛圆性成。旋其虚妄生灭。以为因地。又当详审烦恼根本。凡汝众生。六根为贼。自劫家宝。织妄成业。今以身中贸迁。世界相涉。通计六根所作功德。各各具有一千二百。于中全缺优劣不等。更当选择中间。谁为圆通。返穷无始。织妄业流。至不生灭。得循圆通。一门深入。一入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圆六湛品第十五
云何一门深入。能令六根一时清净。佛言。汝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然观耳来听法。口来问义。身起钦承。则又互相为用者。要知圆湛本然。非一非六。由汝无始有明。明觉黏湛发光。浮根流逸。奔于前尘。颠倒沦替。故于圆湛。六一义生。汝若不随前尘所起知见。随拔一根。脱粘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粘。应拔圆脱。是谓明不循根。寄根明发。则汝六根。互相为用。如是浮尘。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究竟修因品第十六
阿难误认六尘缘影。为自心性。故疑离尘入断。将谁立因。求无上觉。佛使罗睺击钟使验。根尘虽断。闻性不断。若能弃彼生灭根尘。独守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云何不成无上知觉。以此为因。则七常住果。于是可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