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东居士:正精进释论
陈士东居士:正精进释论
陈士东
八正道亦称“八圣道”、“八圣道分”,是三十七道品之一类,四谛中道谛的主要内容,学佛人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指导。八正道意为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正精进是其中之第六正道。精进是很重要的,德森老法师说的好:“窗外日光弹指过,为人能有几多时。人命无常呼吸间,眼观红日落西山。”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时度此身。世出世间,苦海到极乐是一条道路,佛法、大小二乘是一条船,世间的一切有情者是船上客。世尊早已把船为我们预备好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拿起浆努力去划,划的努力就会早登彼岸,划的不努力或贪恋沿途风光就会迟迟不达。佛菩萨在那里等待着,在那里着急啊!如母忆子,出差的游子为何还不见归来?所以我们要精进努力去争取,船行的速度由我们来掌握,何时到达这就要看我们精进的程度如何。不精进,我们也许会老死在船上而终未达彼岸,也许或遇风浪而落入水,不精进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见到彼岸的乐土。学佛者近年来已认识到这个问题,故于此我也不再做更多的谈论。
我们今天探讨的是“正精进”,请大家注意,这个是“正精进”而不是“精进”。学佛者要明白,世尊为什么要宣说八正道,尤其是正精进,而不是精进呢?这个“正”字大有文章。所谓正是对偏,斜或邪而言的,正的引申就是合于法则,规矩的。那么有邪精进的吗?有的。《佛本行集经》中载有裸形、卧棘、卧板上、卧冢间、卧蚁垤中,坌身正立而住、不梳洗拳挛而住、拔发等多种,这些均是苦行外道。《百论》中说有自饿、投渊赴火等外道。现今有人不吃饭,名曰辟谷,而他却未达到“气足不思食”的境界,这与自饿外道无异。以上种种,都可谓之邪精进,非正精进也,是故要遭到佛陀的贬斥。释迦牟尼初出家时虽修六年苦行,但后来认识到此非正法,指出苦行是生苦之因而非出苦之道。《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成就胜道宝鬘集》中载十项流入错误之法中有:“能努力精进但没有真实口诀的人,就容易走入过失之道”。这个“真实口诀”的奥秘之一就是这个“正”。没有掌握这个“正”的人就是邪精进,他走向的是错误之路,只会离佛而去而不会见到佛。
怎样是“正精进”,怎样又是“邪精进”呢?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大家可对之反思。我的一位同参道友,他妻子有些反对他学佛学,于是他便自己一个人修行,而不管妻子的意见,因此夫妻间经常有口角是非出现,后来险些造成二人的离婚。一次我对他说:“佛家讲‘一点心头火,能烧十万功德林’,你总是惹人家发火,把人家的功德林都烧光了,这是正确的吗?既然夫妻是缘,你就应该了了这段缘,不如此你如何能走(往生)?既然众生该度,你的妻子也是众生之一,你又何不先度化于她呢?夫妻二人能共同学法,相互激进,将来共登极乐,岂不是大善之事吗?”他听了心有所解,于是先向妻赔礼致谦,而后耐心地给她讲解一些佛家教义,如此耐心持续了数月后,其妻果然心有所转,不仅允其学佛,自己每日还看一些佛经,同参又有一日来对我说,他现在心情比以往好多了,每日学佛都小有收获。一个居士,应时时亲近三宝,但如不顾家庭的事务,放弃了对于父母子女及夫妇的责任,专来亲近三宝,那不是佛所希望的事(引自《怎样做一个居士》,圣严法师等著)。诺祖曾开示过一故事道:藏地有一道行甚高的喇嘛,往深山闭关修法,徒弟为其护关。喇嘛之母亲在家病重垂危,念子甚切,要见一面死方甘心,故一次二次派人去告诉喇嘛,嘱其回家与母亲见一面,喇嘛却对来人说:“出家人修道要紧”。第三次派人来召,他也仍不回家,其护关徒弟大发脾气,指师父大喊:“汝修道是为普渡众生,自己母亲尚不能承受顺其愿,天下哪有不孝之佛?”师父大悟,立即回家,为母亲见一面而死。此喇嘛常说,我无师父,只有徒弟能责我大义,可作之师父,以后每见徒弟即向叩头。由此亦可见精进确实要有正确的方法。学佛的不是不尽人情的人,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就有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有的人,男人学佛置工作家庭于不顾,女人学佛置丈夫孩子于不顾,更有不孝顺父母者,而去“孝敬佛”(像),佛会同意他(她)这样做吗?这不是真精进,正精进,他拿虚情假意那一套去哄骗佛去了,佛会许可他吗?正精进者,男人当做好本职工作,拿工资回家交与妻子,使妻子不会为柴米油盐之事而烦恼,妻子做饭时,丈夫应照看孩子或帮做家务,一切事理顺后,有空闲再去念佛参禅修法,每日尽管念得少些也胜过什么都不管而只会念佛的功德,此为真念佛、正精进。女人做完工作回家,当先操持家务,做好饭菜,使丈夫孩子都心安了,有空闲才去念佛,这样念佛才无牵挂,不会出现只念一两句就被丈夫和孩子打断的现象。丈夫看到妻子这么勤奋,又能干工作,又能操持家务,有空闲还不忘念佛,也一定会赞叹“学佛人真是好”,他一定也愿做一个学佛人。佛看了也一定会赞叹,“此善女人为真学佛者,正精进”,一定会加持你。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一味地邪精进。有一同参对我说,他很精进,每天到单位转一转就回家去念佛,每天念佛很多遍。我对他说:“我看你是一遍也没有念过”。他不解,问:“为什么呢?”我说:“做好本职工作,这也是精进的项目之一。你到单位转一转就回家念佛,你对单位没有什么工作贡献,而你每月又照常拿单位的工资,不劳而获,这就犯了盗戒。不与而取,不劳而获,这都是盗,而且你盗的不是一个人的,你盗的是很多人的,是国家的,这个业你承担得起吗?这样念佛,你能心安吗?”
另外,有些人还欲想利用些捷径来实现早登彼岸的目的,而这些捷径又是不正当的,这也是邪精进。有的人认为到深山老林里去修会证果很快,在家修行不会有成就,因为家庭负担太多,其实这是一种逃避,是不敢面对现实生活中困难的表现。佛为什么说“中土难生”?并不是因为中土好,而是因为中土有磨难,有磨难才会炼就金刚不坏的心。如果你跑去无磨难处修行,那是享清福,那不是修行。我们学佛要思考,什么是真学佛?佛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才叫学佛。当然,佛陀也曾离家修行,但他却不是去享福,他是躲避安乐生活,因为他是王子,王宫中要什么有什么,这会妨碍修行。佛陀出世还是为了众生谋求一个离苦得乐的方法,所以去深山独自思考。我们现代人不必再这样去做了,因为方法已经有了,我们要做的只是依法实修。所以,六祖慧能常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法音》杂志及《台州佛教》的封面都印着“提倡人间佛教”或“推行人间佛教”的字样,我们大家要于此有些领悟。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指出,只知出个人家庭的人是“出两片门家也,非出三界火宅之家也。出三界家而后名为大丈夫,犹未也,与三界众生同出三界,而后名为大丈夫也”。有的人千里迢迢去拜师学法,辗转大江南北,四川、广东、藏地、辽宁他都去过,但一无所成,这亦不是真精进,真精进一定会遇到好的老师。古云:“千里求师,不如在家守戒”。或许他在外面辗转的时间,如在家精进自学,或有所悟也说不定呢。还有的人以为供佛越多是越精进,每见到好的佛像都要请回家中,家中佛像、铜炉不计其数。佛是要尊敬的,佛像也可以供。我如此说,并非要大家不敬佛像,正象一个国家的国民,岂能不敬国家元首的肖像?敬重是可以的,但一像一炉足矣,何必非要见到好的佛像都要请回供养呢?这不是真的供养佛,他不是学佛者,是收藏家啊!《金刚经》法身非相分有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为什么呢?《金刚经》又指出:“如来三十二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增一阿含》卷二十八就以观空为礼佛,不是把塑画雕刻当做是佛的本身,佛像等都是表法的。供佛像除了表示尊敬佛陀外,还表示要学佛的愿佛的行,佛者觉也,要学佛一样有觉悟;供水,水表示清净无染,它是要修行者常清净;燃香,是表示心光,喻人心性光明,灯烛也是这个意思;花和果即表示因果。联系起来,大致可解释为:“要象佛那样觉而不迷,净而不染,明心见性,不昧因果”。大家要知道这个意义,不要只流于仪式。
总之,修行人要正精进,正确的如理如法的学修,既不被世间的尘垢所蒙蔽,又不舍于世间法,于世间修出世法,最后,恭录太虚大师的话来做为上述这些拉拉杂杂话的总结:“仰止惟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原发表于《台州佛教》
尽心力布施,解贫穷困苦
尽心力布施,解贫穷困苦《法苑珠林》上记载:隋朝的时候,终南山有一位高僧,法号叫普安,因为他是一位圣僧,所以凡是他所到的地方,大家都办素菜来供养他。有一天这位圣僧来到了大万村。村子里有一位名寸叫田遗生的穷人家,..
阿姜查:修行之难易
阿姜查:修行之难易修行与证悟大致可以分成容易与困难两种。前者已累积功德并开发波罗蜜(pa-ramita-,意译为“度”或“到彼岸”),那是觉悟必备的资粮,并非一般人可以企及,可作为衡量修行能力的方法。有些人说:“..
邪淫的果报:赤面恐惧症
邪YIN的果报:赤面恐惧症步入社会,在人前易脸红的毛病不堪其苦。其实知道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想改变自己,自如地与人交往,但就是做不到。有时同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本来还好好的,突然心里“格登”一下,心跳加快..
嘎玛仁波切:确定我们该确定的,淡化我们该淡化的
嘎玛仁波切:确定我们该确定的,淡化我们该淡化的人是无完人的,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心灵或是性格上的缺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个完美之人,因此会有很多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对准他人。..
读完金刚经如何回向
读完金刚经之后我们一定要记得做回向,这样我们的功德才不会消散,并且还能够使我们收获更多的福报。但还是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要怎样回向。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读完金刚经如何回向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十五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十五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三十五卷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辨业品第四之三如是已辨二表业相。无表业相。初品已辨。然经部言。此亦非实。由先誓限。唯不作故。彼亦依过去大种施设。然过去..
邪淫的果报:忏悔以往的过错
邪YIN的果报:忏悔以往的过错邪淫的果报一、头发常肮脏油腻,暗淡而无光泽;并开始掉头发,年纪轻轻就成为秃头;头皮常发痒,头屑众多且头屑块大。二、会得早泄,夫妻生活不和睦!导致猜忌!容易得性病!艾滋病,梅毒,阴..
诵读药师经仪轨
药师经是非常经典的经文,我们修持药师经的好处是非常多的,但需要我们坚持去念诵并信受奉行,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药师经为我们带来的好处。经常念药师经是对我们有莫大的益处的,对我们的修行会有很大的提升,对我们..
宋张迪《净土圣贤录》
张迪,钱塘人,官助教。从圆净律师受菩萨戒,专修净业,佛前燃臂香为誓。每称佛名,其声奋厉,至失音,犹不已。尝于静室,见白色频伽飞舞于前。又有绿发童子,合掌问讯。后三年,西向念佛名而化。(佛祖统纪)..
达真堪布: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
达真堪布: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问:用什么方法才能证悟空性?答:现在我们学加行,学中观,这都是为了证悟空性。证悟空性只有两种方法:第一,先通过逻辑去推理,在自己相续中产生相似的定解,然后通过修行获得真实..
达真堪布:怎么样能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
达真堪布:怎么样能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问:怎么样能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呢?达真堪布答:应该先闻思。去了解佛法,越了解就越有信心。若是你不去了解佛法、不去闻思,你的信心也是假的,很快就会没有的。真正的信..
铃木大拙:生活的好坏,取决于你持什么样的心
铃木大拙:生活的好坏,取决于你持什么样的心要知道,世间万事皆有变数,所以不执不取,才是最智慧的做法。不要认为眼前放下了某件事情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你要看到的是,也许正是因为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果断..
外遇如虎,已婚女人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
外遇如虎,已婚女人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作为一个已婚女人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吴爽的笑声是快乐的,言语质朴,情感真挚。时隔一年,讲述起自己曾经遭遇的情感误区,吴爽不断地检讨自己,并为最终的醒悟庆..
为甚么一定要受戒才比较好?不受戒修行不是一样吗?
为甚么一定要受戒才比较好?不受戒修行不是一样吗?问:为甚么一定要受戒才比较好?不受戒修行不是一样吗?(杨天元)答:戒是佛之遗教,佛灭以戒为师。戒是止恶向善之根本,是解脱之正门,是正知正见之南针,是三无..
化永法师:上香愿《莲华般若屋》
化永法师:上香愿《莲华般若屋》化永法师:上香愿《莲华般若屋》暮鼓:阿弥陀佛是舵手,观音势至已扬帆,船票一句阿弥陀,信愿即是购票款,只要上得此宝筏,横出三界脱苦海,就怕有人不生信,磋砣枉受此人身。一一朋..
包容越多,得到越多。坦然淡然,万般皆自在
包容越多,得到越多。坦然淡然,万般皆自在一家人,包容越多幸福越多;夫妻间,包容越多感情越浓;乡邻间,包容越多相处越好;朋友间,包容越多友谊越长;同事间,包容越多事业越顺……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