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凡是佛的经典,一定要恭敬
宣化上人:凡是佛的经典,一定要恭敬
凡是佛的经典,一定要恭敬。《金刚经》说:“凡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经典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有佛。
经典就是佛的法身所在之处,我们要恭恭敬敬,将放置经典的地方,整理得干干净净,不要有一种污秽的行为。佛经一定要放在其他经典的上边,或普通书籍的上边,否则就是不恭敬。
并且一定要把佛的经典放到头这一边,不要放到脚那一边;放到脚那一边,这就是不恭敬。尤其我们睡觉的床,是一个最不干净的地方,所以经典切记不要往床上放。
凡是佛经,或其他佛书,我们都要恭恭敬敬。恭敬经典,应像恭敬佛那么恭敬。所以,如果不恭敬经典,也就是不恭敬佛,也就是毁谤三宝。
这个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的罪业,都是一样的,要是有这种的行为,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想出地狱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切记,这是很要紧、很要紧的,学佛的人一定要恭敬三宝,恭敬经典,不要出佛身血。
读楞严经的好处
楞严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多多诵持肯定会功德无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心一定要诚。下面讲述一下读楞严经的好处:一、楞严经是正法的代表,有人诵持楞严经,就是正法驻世。楞严先灭,佛法才亡。因此,诵持楞严经的..
陈彩琼:怎么样有求必应呢?
陈彩琼:怎么样有求必应呢?我们大家都希望心想事成,有没有?怎么样心想事成?就是要有求必应,这是大家都最喜欢的。没有,就要去求;求,就希望它能够应验。可是,有求必应,这个道理是什么道理呢?大家要了解,有的人..
陈大惠:培养定力,要从嘴巴开始
陈大惠:培养定力,要从嘴巴开始现代人在轮回里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最缺乏的:一个是耐心,一个是定力。尤其是我们的嘴巴,毫无定力可言。好朋友把她的心思向你倾诉,当她做了一些不如你意的小事,你就可能把她的丑事..
广钦老和尚:别人的是非善恶与你何干?
广钦老和尚:别人的是非善恶与你何干?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
幸福,谁知个中味
幸福,谁知个中味我们常常将幸福建立在一个未知数上,建立在我们不曾实现的人生目标上。 幸福在哪里?我们盲目地追逐着。当我们没有成家的时候,会觉得成家是幸福的基础;当我们没有孩子的时候,又会觉得孩子是幸福..
你无怫性
潭洲慧朗禅师初参马祖时,马祖禅师看到就问道:你来求什么?慧朗:求佛知见。马祖:佛已超越知见,有知见就是魔。慧朗听了,恭敬礼拜。马祖禅师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慧朗回答道:南岳!意思是说他从湖南南岳石头希迁禅师那儿..
应对冬季手脚冰凉
冬季,很多人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如果长时间手脚冰凉容易生冻疮及其他疾病。其实,手脚冰凉的原因在于冬季血液的新陈代谢减缓,低气温造成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得手脚,尤其是指尖、脚尖等部位的血液..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与外界环境无关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与外界环境无关有好多天了,慧能小和尚独坐寺内,闷闷不语。师父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也不语,微笑着领着弟子走出寺门。门外,是一片大好的春光。师父依旧不语,怀抱春光,打坐于万顷温暖的柔波里。..
少欲知足是只能过苦日子吗
少欲知足是只能过苦日子吗在工作和生活领域,树立起积极的佛教徒形象知足而少欲的人,就很容易感受到快乐,佛教中有“知足少欲,圣者种”的教言。知足少欲,是一种内心修持的结果,需要警惕的是,它很容易变成我们懒..
应不应该教育孩子向善
应不应该教育孩子向善有位居士和我诉苦:她从小教育孩子要善良,要心存善念,爱惜生命,更不要和小朋友打架、不要和小朋友吵架;孩子很听话,也很善良。可是从他上幼儿园开始,问题就出现了,孩子老受别人欺负,甚至..
观世音普门品怎样回向
我们在读诵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想要回向的时候,有很多初学的师兄还不知道回向该怎么去做,或者不知道什么样的回向文适合普门品,其实这很简单,最适合普门品的回向文是什么在妙法莲华经中就有提及,这也算是一个比较..
少看别人,多想自己,才会幸福
少看别人,多想自己,才会幸福别人的东西不能要,这是我们孩提时代接受的最初教育。为什么大人首先要教会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呢?不能要别人的东西,首先是出于礼貌、自尊,不侵占他人的物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做..
观音心经念诵注意事项有哪些
现在念观音心经的师兄是非常多的,在念诵观音心经全文的时候也是要知道其中的注意事项的,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修行观音心经时从经文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而且自己长时间的修行心经时,从中得到的知识也就是更多的。1、..
往生要靠坚定信念来遣除内心的障碍
在表面上修行很精进,明白的道理也很多,行为与戒律也很清净,某种功德虽然可以说是很圆满,若是没有断除这些贪着,若是去执着这些法与功德,自己的心就会受到束缚。所以,修行要保持适度。很多人都特别着急,有的求..
楞严经述旨卷第一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一(并序)明 陆西星述劝持叙师子林沙门 惟识 撰首楞严王。具足万行。总持三昧。熏修奢摩他路。开示众生。妙在一门超出。由庆喜恨多闻。而未全道力。故迦文因妄见。而直..
彬县大佛 陕西境内最大的佛教石刻造像群
坐落在大佛寺的彬县大佛彬县大佛坐落在大佛寺旧名庆寿寺,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的泾河南岸,唐贞观三年(公元629 年)。大佛窟是全寺规模最大的洞窟,雄居石窟群的中心。窟前有护楼,曰明镜台,高70米,为五层三檐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