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繁体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书中语语真实.欲得佛法实益。但以未知净土法门之所以.其心愿便与佛愿相违。世之修持求了生死者多矣。然每每以己愚见.测度如来不思议大法。遂致北辕适越.不能了脱。今生尚无正见.况来生乎。万一复得人身.而被今生所修之痴福所迷.安望其更加精进以求出离也耶。佛说一切大小权实法门.皆须仗己功力.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惑业有一丝毫.生死决定难出。是以从生至生.从劫至劫.展转修持。或有力量充足.直进不退.即能了脱者。多皆旋觉忽迷.暂进久退.经尘点劫.不能出离。所以尔我今日尚为凡夫.皆坐不知如来普被三根.至极圆顿之净土法门故也。汝纵未亲知识.亦曾诵弥陀经.无量寿经.十六观经.及各净土发愿文.龙舒文.归元直指。彼皆令即生往生.汝偏欲展转来生。佛愍众生无力断惑.难了生死.故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横超法门。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此是正行)及修行众善.回向往生.(此是助行)不得生者。即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若心识不迷.闻善知识教以念佛求生西方。若念十声.或止一声.当下命终亦得往生。(此在十六观经下品下生章、系金口诚言、)既往生已.即已高预海会.永出轮回。渐次进修.以圆佛果。若此逆恶罪人.不闻此不思议法.经尘点劫.难出地狱。饿鬼畜生尚难得.况欲得人身而修行了生死耶。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余法门.皆须依此而入.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汝日暮途远.宜从径直之法。且专门读诵净土三经.及普贤行愿品。研究净土诸经注疏。若诸语录.金刚.法华.且先置之度外。以事宜急先.心无二用故也。至于寡过一事.实为儒佛切要工夫。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使人谓其欲寡其过而未能。此实在意地上用功.非身口动辄有过也。在家居士.日与常人酬酢.固宜刻刻堤防。否则不但意业不净.即身口亦或污秽不净。欲其自他兼利.莫过于多识前言往行.以存龟鉴。安士全书.实为古今第一融通儒佛心法.详示因果报应.及修持方法之导俗奇书。宜常翻阅.庶无疑不释.无行不谨矣。法苑珠林.更加阔大。虽非甚深经典.然初心由浅及深.则无误会之失。若不先悉罪福因果.便拟直探第一义谛实相妙理。或恐见地不清.错认消息。则以迷为悟.求升反坠矣。汝既专修净士.宜以莲池大师新定净土发愿文为主。(省庵语录下卷、有此愿文注解、阅之自知其妙、)或不用皆可。以彼愿文.事理周到.了无一义一法之渗漏。彼云法界.则包括无遗。汝云大千.校法界量.奚啻大地一尘.大海一滴。历观汝书.似是真实在心地上月功。然今之学者.每每专说假话.不修实行。意拟沽名邀誉以求体面.并非真实自省寡过而作是言也。此名自暴自弃.名大妄语.名不知惭愧。若非此等.则为圣贤之徒。若带此气.则是下流坯.乃法之罪人.佛之逆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直心直行.方与佛合。又自既修持净业(谓改过迁善及念佛、即生即愿往生西方、)亦修净业。宜依龙舒文普劝门.令其随分随力.种此不思议善根。然既欲教人.须由亲及疏妻妾子女.忍不令得此利益乎.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世出世自行化他.莫不如是。汝专求往生.晨朝十念外.凡行住坐卧.语默动静.著衣吃饭.屙屎放尿.一切时.一切处.皆当以六字洪名.置之心口之间。但于如法时处.声默随宜。若大小便睡眠.只只许默念.切勿出声。默则功德齐等.声则不恭。睡则又加伤气.不可不知。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亦名十六观经、此名净土三经、加普贤行愿品、名净土四经、仿单中有净土四经一本、其无量寿经、系魏承贯删削、又依余经增益、理虽有益、事实大错、不可依从、)

尽心力布施,解贫穷困苦

尽心力布施,解贫穷困苦《法苑珠林》上记载:隋朝的时候,终南山有一位高僧,法号叫普安,因为他是一位圣僧,所以凡是他所到的地方,大家都办素菜来供养他。有一天这位圣僧来到了大万村。村子里有一位名寸叫田遗生的穷人家,..

阿姜查:修行之难易

阿姜查:修行之难易修行与证悟大致可以分成容易与困难两种。前者已累积功德并开发波罗蜜(pa-ramita-,意译为“度”或“到彼岸”),那是觉悟必备的资粮,并非一般人可以企及,可作为衡量修行能力的方法。有些人说:“..

邪淫的果报:赤面恐惧症

邪YIN的果报:赤面恐惧症步入社会,在人前易脸红的毛病不堪其苦。其实知道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想改变自己,自如地与人交往,但就是做不到。有时同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本来还好好的,突然心里“格登”一下,心跳加快..

嘎玛仁波切:确定我们该确定的,淡化我们该淡化的

嘎玛仁波切:确定我们该确定的,淡化我们该淡化的人是无完人的,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心灵或是性格上的缺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个完美之人,因此会有很多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对准他人。..

读完金刚经如何回向

读完金刚经之后我们一定要记得做回向,这样我们的功德才不会消散,并且还能够使我们收获更多的福报。但还是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要怎样回向。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读完金刚经如何回向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十五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十五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三十五卷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辨业品第四之三如是已辨二表业相。无表业相。初品已辨。然经部言。此亦非实。由先誓限。唯不作故。彼亦依过去大种施设。然过去..

邪淫的果报:忏悔以往的过错

邪YIN的果报:忏悔以往的过错邪淫的果报一、头发常肮脏油腻,暗淡而无光泽;并开始掉头发,年纪轻轻就成为秃头;头皮常发痒,头屑众多且头屑块大。二、会得早泄,夫妻生活不和睦!导致猜忌!容易得性病!艾滋病,梅毒,阴..

诵读药师经仪轨

药师经是非常经典的经文,我们修持药师经的好处是非常多的,但需要我们坚持去念诵并信受奉行,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药师经为我们带来的好处。经常念药师经是对我们有莫大的益处的,对我们的修行会有很大的提升,对我们..

宋张迪《净土圣贤录》

张迪,钱塘人,官助教。从圆净律师受菩萨戒,专修净业,佛前燃臂香为誓。每称佛名,其声奋厉,至失音,犹不已。尝于静室,见白色频伽飞舞于前。又有绿发童子,合掌问讯。后三年,西向念佛名而化。(佛祖统纪)..

达真堪布: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

达真堪布: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问:用什么方法才能证悟空性?答:现在我们学加行,学中观,这都是为了证悟空性。证悟空性只有两种方法:第一,先通过逻辑去推理,在自己相续中产生相似的定解,然后通过修行获得真实..

达真堪布:怎么样能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

达真堪布:怎么样能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问:怎么样能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呢?达真堪布答:应该先闻思。去了解佛法,越了解就越有信心。若是你不去了解佛法、不去闻思,你的信心也是假的,很快就会没有的。真正的信..

铃木大拙:生活的好坏,取决于你持什么样的心

铃木大拙:生活的好坏,取决于你持什么样的心要知道,世间万事皆有变数,所以不执不取,才是最智慧的做法。不要认为眼前放下了某件事情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你要看到的是,也许正是因为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果断..

外遇如虎,已婚女人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

外遇如虎,已婚女人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作为一个已婚女人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吴爽的笑声是快乐的,言语质朴,情感真挚。时隔一年,讲述起自己曾经遭遇的情感误区,吴爽不断地检讨自己,并为最终的醒悟庆..

为甚么一定要受戒才比较好?不受戒修行不是一样吗?

为甚么一定要受戒才比较好?不受戒修行不是一样吗?问:为甚么一定要受戒才比较好?不受戒修行不是一样吗?(杨天元)答:戒是佛之遗教,佛灭以戒为师。戒是止恶向善之根本,是解脱之正门,是正知正见之南针,是三无..

化永法师:上香愿《莲华般若屋》

化永法师:上香愿《莲华般若屋》化永法师:上香愿《莲华般若屋》暮鼓:阿弥陀佛是舵手,观音势至已扬帆,船票一句阿弥陀,信愿即是购票款,只要上得此宝筏,横出三界脱苦海,就怕有人不生信,磋砣枉受此人身。一一朋..

包容越多,得到越多。坦然淡然,万般皆自在

包容越多,得到越多。坦然淡然,万般皆自在一家人,包容越多幸福越多;夫妻间,包容越多感情越浓;乡邻间,包容越多相处越好;朋友间,包容越多友谊越长;同事间,包容越多事业越顺……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