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福报-
如何增强福报?
人如果没有福报,生活上就会经常遭遇困难与挫折;相反的,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佛法常讲“福慧庄严”,福报来自于善法的薰修。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树比喻福报,有福报的人才能够庇荫大众。以家庭来说,如果一家之主没有福报,家人就要为日用所需而苦恼。公司也是一样,公司的负责人如果没有福德,员工就很难有好的发展。一般人都希望“福、禄、寿”三星高照。福是福德、福报,禄是官位、薪俸,寿是寿命绵长。福、禄、寿都具足,这一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有成就;否则,就是起伏坎坷。
节约惜福 修善开源
福报是由惜福、修福而来。拥有好的经济、环境、智慧,这都是福报。人的一生可以享用多少福报都有定数,就看自己前世努力了多少。譬如,今生只能得到一千万的财产,这一千万用完就没有了。就算拥有几百亿的财产,也是前世修的福报,这一生如果不努力,也只有坐吃山空,几百亿还是有用完的一天。既然了解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节流”,并且积极地“开源”。开源就是修福,也就是修善法,广修善法的人就像是擅于投资生产的人,在良性的循环下,财源不但不会断绝,还可以存到行库里翻本,乃至于布施给大众,生生世世受用无穷。
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惜福,节约就是惜福,要珍惜自己的福报,不要浪费。除了惜福,还要修福,修福就是开源,能开源又能节流,福报就会愈来愈大。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比过去充裕,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惜福。一般人容易喜新厌旧,家里的东西已经够用了,还一再花钱去买新的东西,甚至把一些还能用的东西送到垃圾场去,这不但是浪费资源,也耗损了自己的福报。
佛典中有一则故事:释迦牟尼佛的一位弟子接受了居士供养的新衣服,世尊问这位弟子:“有了这件新衣服,原来的旧衣服要怎么处理?”弟子回答:“世尊!我会等旧衣服穿坏了,才换穿新衣服。”佛再问:“旧衣服如果坏了,你要怎么处理?”弟子说:“世尊!我会把它剪成一块一块、拿来当抹布用。”佛又问:“如果这些抹布已经破损不堪,要怎么处理?”弟子说:“世尊!这些抹布虽然不能再用,但是还可以埋在树下做肥料啊!”藉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知福、惜福。能惜福、培福,福报就愈来愈增长,福报大的人,不仅自己人生顺遂光明,还可以布施福德资粮,造福社会、国家,让大众都分享这份福德与光明。
福慧双修 广结善缘
释迦牟尼佛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修福、修慧,福慧圆满,所以称之为福足、慧足,福慧两足尊。佛法告诉我们要“福慧双修”,福慧圆满才能成就如来佛的果德。所以除了修善法、广积福德以外,还要修智慧。跟随大善知识听经闻法,依循正确的知见修行,时时回光返照,这是修智慧。“回光返照”就是检讨、反省、改正过失,使这念心像明镜一样,没有一点尘垢。修行,一是动、一是静。所谓:“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在静中,一念不生,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当下这念心了了分明,就像止水、明镜一样;在动中,广修一切善法而不执著。
凡事有因才有果,善因要靠自己去努力开创,有好的因,将来一定能成就好的果报。除了因,还需要缘的配合,缘是外在的种种条件。心存慈悲、平等、恭敬,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以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这都是结善缘。发心修善,广结善缘,善因、善缘具足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利、很圆满。明白这些道理并且身体力行,一定能成就种种善法功德。
你还梦见么?
台州通玄林野通奇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蔡,四川合州人。通奇禅师生而澄净,不喜肉食,少时投金钟寺,从其叔父道然禅师出家,十七岁落发受戒。通奇禅师性乐禅寂,厌于读诵,十九岁即离四川,游方参学,遍历讲肆。..
可以默念地藏经吗
可以默念地藏经,因为念诵地藏经的方式有很多种,默念就是其中一种,虽然默念不用出声,只要我们心无杂念、专心致志的念诵地藏经,其实出声和不出声又有什么关系,同时默念地藏经也可以帮助我们平复情绪。那么默念地..
毁淫书得功名显耀
毁淫书得功名显耀谢履端,清朝云南人。为人端正好学,从小即有孝友的善名。少年读书时,凡看到有诲人淫佚的书籍,恐怕它流传人间,使人读了迷失心志,而做出损人败德的事。所以常不吝惜金钱,用高价全部把它买回来烧毁。因..
流水长者的儿子
流水长者的儿子流水长者子是世尊的前生,世尊成道后,那些鱼转生的十千天子前来闻法,佛陀为他们授菩提记。长者子小时候就知道救护动物,而如今的小孩,在有意无意中杀死很多动物,真应该羞愧,应象长者子那样救护众..
尘世中哪里可以修行?心即道场、心即禅堂
尘世中哪里可以修行?心即道场、心即禅堂这天清晨,露珠尚在草间滚动,一位少妇照例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摘鲜花到寺院供佛,碰巧遇到一位禅师从法堂出来。禅师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以香花供佛,来世当得庄..
普门品要念多少遍会有感应
普门品一共两千多字,是妙法莲华经的一品,千百年来,念普门品获得功德的佛弟子或者普通人数不胜数,有很多普通人每天都在念诵普门品,拜观世音菩萨,所以得观音菩萨感应的人很多。念普门品想要获得感应,就要知道怎..
嘎玛仁波切:人类比动物强在哪儿?
嘎玛仁波切:人类比动物强在哪儿?如今我们有很多前世的福报成熟了,拥有了暇满人身,但如果这辈子没有信仰,其实就跟动物差不多。我们以为自己很高贵,有崇高的思想,可你怎么知道动物没有理解力和领悟力呢?看看那..
降服生命的迷惑和烦恼
降服生命的迷惑和烦恼走在觉醒的路上,降服生命的迷惑和烦恼一晃参加三级修学已经四个多月了,现在的我烦恼少了,每天都很开心快乐,按时学习按时做定课,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也努力工作,过得都很充实。想想..
四位夫人
有一个富翁娶了四位夫人,四位夫人一个比一个娇美艳丽。大富翁最爱恋年轻貌美的四夫人,钻石珍饰、绫罗绸缎,应有尽有,都买给四夫人。富翁对婀娜娉婷的三夫人也倍加疼爱,交际应酬,出双入对,都带着三夫人。二夫人..
境界越高的人话越少
境界越高的人话越少我们人生所有的种种苦难和不能克制的欲望,都是因为没有守戒造成的。大家想想看,家庭的破裂是不是因为没有守戒?如果懂得守戒,懂得克制,懂得相互原谅,就是把自己的戒律牢牢地放在心中,你就不..
宋大善寺行童《净土圣贤录》
大善寺行童,常随师善辉,持诵佛名。一夕,梦妇人持数珠示之。童曰,欲得一串,恨无钱买耳。妇人曰,我当与汝,汝可开口,即以数珠投口中。童寤,以告师。辉曰,此是大势至菩萨,授汝念佛三昧也。过数日,童见二大士,持华座与之..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
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害的烦恼,就是嗔心!《菩萨戒》里面说:一个菩萨贪吃、贪睡、很喜欢买很多衣服,这些都乱不了,因为这些只是减损他的功德,增长一点过失,并没有伤到根本。但是..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佛教修行有三善,那么其中何为究竟善,何为无记心呢?中国的历史文学范围比较广,这些年主张的国学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也是一种信仰的传承。国学分类比..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导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当时以佛的境界写的四句偈,不是凡人的境界。现在我们的身心被客尘污染得一塌糊涂,需要运用佛法,让我们的菩..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