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师:天灾人祸都与心不平、脾气大、说他人过失有关
妙祥法师:天灾人祸都与心不平、脾气大、说他人过失有关
一居士:现在大家学佛以后,供养、护持三宝做得都是不错的,也都很发心,我感觉这块问题倒不大了,做的应该说还可以了,不敢说是圆满,做得还行。但某些人他不追究学佛这方面的钱和财物了,往往就开始追求名了。或者在佛教里他也追求名声、别人对他的看法,或者他的傲慢心可能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而且出现得很多。居士之间的障碍,很多可能跟傲慢心,或者对名的追求有关系。
妙祥法师:这个问题是难免的,在佛教这块有这么多人,不可能没有不追求名的,就咱们认为他没追求名,可能别人也认为他在追求名,所以这种错综复杂的事情是难免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对这些事情能有一个容纳的心。第一个就是我们不说他人过失,我们嘴封得严严实实的,互相都不讲,这个事很快就灭下去了。你越讲事越乱,而且就他没有追求名声,最后也会造成一个贪求名利的名声。如果不讲,它自个也就慢慢地消失了。什么事情,我们也不说他人过失,慢慢就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过去在盘锦有两个佛点,就互相不认可,最后导致不互相来往。后来我在那住的一段时间,他们就问我:怎么来解决这个矛盾?我说:“你首先跟你们佛点的人讲一下,第一个原则:不许说其它佛点的过失。”我说:“这不是你宣布就完事了,必须写入你们佛点的规章制度里。”后来他们真听话了,真的开会写到规章制度里了,不允许说其它佛点的过失。
这句话很短的时间就传到对方耳朵里去了,对方马上就过来人了,两方面和好,多少年产生的矛盾一下就解决了。原先他说你图名、你又说他图利,互相老是斗争,这一下子问题全解决了。实际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这些不和所造成的。他说他不如法、他又说他不如法,最后一看,两方面都有如法的地方、都有过失的地方,谁也不能都一样式的。
所以先检查自己,都不去说别人的过失,马上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出现矛盾的原因在哪?就是我们说他人过失,所造成的矛盾和对立。如果你不说,这个矛盾很快就消失了,而且两人很快就互相理解了。就算他错了,也允许他有个改正的机会,是不是?你要是一说他:“你不如法。”妥了,明天你等着吧,“呼”地就干起来了。他再说你不如法,最后你们俩都不如法,这个矛盾再一点点扩散,最后互相全斗争起来,这毛病就解决不了。
如果你首先管住自己不说,他今天不改,明天会改,后天不改,大后天可能就改了,是不是?首先从我们嘴上做起,不说他人过失,这个很重要。当然了,我们也有标准,也不是不知道。应该知道如法修行的标准,我刚才讲了,就是以戒律来衡量,就完事了。就是什么呢?你心平天下平。你心里要是不平,天下肯定不平,肯定得乱。你要是心平了,天下肯定平。首先平我们的心,不说他人过失。好像表面上是看到他有过失,我不去讲,实际上你是在不断地在平自己的心。平来平去,对方的过失没了,你原先所认为的那些矛盾也都全解开了,它是解决问题最好的一个钥匙。
像持地菩萨,不就是天天平地吗?挑土、平地、推车。后来毗舍浮佛告诉他:“你心平,大地皆平。”他马上就开悟了,马上就知道了:不是平地,而是心平,大地全平。本来大地不存在高低不平的问题,是我们心不平所造成的。你要是心平了,你看大地都平了,一个疙瘩也没有,就进入实相去了。而且整个物质它也是这样。你脾气越大,你等着,将来非得遇个大石头不可,撞得你脚非常疼。因为啥?你脾气大,它非撞你不可。如果你脾气小,你遇到石头之前,就叫别人给踢走了,碰都没你的事。所以它都是根据你的心平不平,来决定一切事物的,一切事情都离不开唯心所造。离开“唯心所造”、离开这句话那都是外道。
你要是不这么认识问题,天下没有一个事情能解决得了。包括我们诵经、念佛、参禅、修密全是解决这个问题。有时候不说他人过失也很难,遇到那个事刚想讲就得把嘴捂上,得使劲捂,不说,转过身捂着不说,就得那样做。
要不说,很难很难的,就硬不说、就捂上嘴,不行转过身,宁可买两块糖吃也别说。今天不说、明天不说、晚上也别说。有时候把心憋得可难受了,要说的那种力量就那么大,甚至自己憋得打墙、打门、想摔东西,都憋成那样了。你想一想:对你自己它都会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当你说完了会在法界产生多大的震动?如果大家都有这种心,那海能不海啸么?是不是?你自己的身体、生理上都要那么冲动,要是整个法界的心都这样的话,整个宇宙都会起变化的。看不见的那个力量太大了,一旦加入我们的生理上,或是某种现形上,它会起到很大的变化,甚至地震、海啸都是这些心不平所造成的。和什么也没有关系,什么风动啊这些东西,都是这心不平造成的。如果你心平了,天下什么都平了。
尽心力布施,解贫穷困苦
尽心力布施,解贫穷困苦《法苑珠林》上记载:隋朝的时候,终南山有一位高僧,法号叫普安,因为他是一位圣僧,所以凡是他所到的地方,大家都办素菜来供养他。有一天这位圣僧来到了大万村。村子里有一位名寸叫田遗生的穷人家,..
阿姜查:修行之难易
阿姜查:修行之难易修行与证悟大致可以分成容易与困难两种。前者已累积功德并开发波罗蜜(pa-ramita-,意译为“度”或“到彼岸”),那是觉悟必备的资粮,并非一般人可以企及,可作为衡量修行能力的方法。有些人说:“..
邪淫的果报:赤面恐惧症
邪YIN的果报:赤面恐惧症步入社会,在人前易脸红的毛病不堪其苦。其实知道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想改变自己,自如地与人交往,但就是做不到。有时同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本来还好好的,突然心里“格登”一下,心跳加快..
嘎玛仁波切:确定我们该确定的,淡化我们该淡化的
嘎玛仁波切:确定我们该确定的,淡化我们该淡化的人是无完人的,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心灵或是性格上的缺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个完美之人,因此会有很多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对准他人。..
读完金刚经如何回向
读完金刚经之后我们一定要记得做回向,这样我们的功德才不会消散,并且还能够使我们收获更多的福报。但还是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要怎样回向。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读完金刚经如何回向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十五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三十五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三十五卷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辨业品第四之三如是已辨二表业相。无表业相。初品已辨。然经部言。此亦非实。由先誓限。唯不作故。彼亦依过去大种施设。然过去..
邪淫的果报:忏悔以往的过错
邪YIN的果报:忏悔以往的过错邪淫的果报一、头发常肮脏油腻,暗淡而无光泽;并开始掉头发,年纪轻轻就成为秃头;头皮常发痒,头屑众多且头屑块大。二、会得早泄,夫妻生活不和睦!导致猜忌!容易得性病!艾滋病,梅毒,阴..
诵读药师经仪轨
药师经是非常经典的经文,我们修持药师经的好处是非常多的,但需要我们坚持去念诵并信受奉行,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药师经为我们带来的好处。经常念药师经是对我们有莫大的益处的,对我们的修行会有很大的提升,对我们..
宋张迪《净土圣贤录》
张迪,钱塘人,官助教。从圆净律师受菩萨戒,专修净业,佛前燃臂香为誓。每称佛名,其声奋厉,至失音,犹不已。尝于静室,见白色频伽飞舞于前。又有绿发童子,合掌问讯。后三年,西向念佛名而化。(佛祖统纪)..
达真堪布: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
达真堪布:怎么样才能明心见性?问:用什么方法才能证悟空性?答:现在我们学加行,学中观,这都是为了证悟空性。证悟空性只有两种方法:第一,先通过逻辑去推理,在自己相续中产生相似的定解,然后通过修行获得真实..
达真堪布:怎么样能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
达真堪布:怎么样能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问:怎么样能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呢?达真堪布答:应该先闻思。去了解佛法,越了解就越有信心。若是你不去了解佛法、不去闻思,你的信心也是假的,很快就会没有的。真正的信..
铃木大拙:生活的好坏,取决于你持什么样的心
铃木大拙:生活的好坏,取决于你持什么样的心要知道,世间万事皆有变数,所以不执不取,才是最智慧的做法。不要认为眼前放下了某件事情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你要看到的是,也许正是因为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果断..
外遇如虎,已婚女人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
外遇如虎,已婚女人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作为一个已婚女人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吴爽的笑声是快乐的,言语质朴,情感真挚。时隔一年,讲述起自己曾经遭遇的情感误区,吴爽不断地检讨自己,并为最终的醒悟庆..
为甚么一定要受戒才比较好?不受戒修行不是一样吗?
为甚么一定要受戒才比较好?不受戒修行不是一样吗?问:为甚么一定要受戒才比较好?不受戒修行不是一样吗?(杨天元)答:戒是佛之遗教,佛灭以戒为师。戒是止恶向善之根本,是解脱之正门,是正知正见之南针,是三无..
化永法师:上香愿《莲华般若屋》
化永法师:上香愿《莲华般若屋》化永法师:上香愿《莲华般若屋》暮鼓:阿弥陀佛是舵手,观音势至已扬帆,船票一句阿弥陀,信愿即是购票款,只要上得此宝筏,横出三界脱苦海,就怕有人不生信,磋砣枉受此人身。一一朋..
包容越多,得到越多。坦然淡然,万般皆自在
包容越多,得到越多。坦然淡然,万般皆自在一家人,包容越多幸福越多;夫妻间,包容越多感情越浓;乡邻间,包容越多相处越好;朋友间,包容越多友谊越长;同事间,包容越多事业越顺……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