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幸福是超越自私和冷漠的人生实践
世间讲幸福,佛法谈苦乐,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幸福的问题其实就是人生苦乐的问题。幸福感是人们对于生命苦乐的一种感受,我们往往将悦意、快乐的感受叫做幸福,反之则是不幸福。
我们总以为拥有财富就是幸福,事业成功就是幸福,感情甜蜜就是幸福,为了追求幸福,不惜付出很大的辛苦和代价。我们习惯于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外境上,寄托在某个人、某段关系、某项事物身上,然而外境纷繁复杂、变化无常,并非我们所能左右。一旦发生变化,我们所谓的幸福便会灰飞烟灭。这样脆弱的幸福,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幸福仿似沙上之塔、水中之月,刹那繁华、转瞬即逝。
幸福不在远方,就在当下。它不是外在的充实,而是内心的富足,是一种不假外物的自由和解脱。它体现为一种觉悟的智慧和慈悲的能力。当我们以智慧之光照破烦恼、开启内心的光明时,当我们以慈悲之心去感受自己和他人的苦乐、传递人性的温暖与喜悦时,我们已然在与幸福共舞。幸福不是具体的结果,而是我们不断超越隔阂与对立、自私与冷漠的人生实践,是我们的人生价值不断彰显、生命不断圆满的过程。
幸福源自一颗良善、清净和感恩的心。因为这颗心,我们有能力去发现并觉知生活中的美好。佛法讲心物一体,外在的人事物境其实是我们内心的展现和投射,心外无物,离开内心去寻觅幸福,犹如缘木求鱼,注定无法求得。
阻碍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一些不如意的外境会影响到我们对于幸福的感受和认知。如家庭不和睦、工作不满意、身体不健康、生活没目标等都会让我们觉得不幸福。我们经常会陷于未得到和已失去的懊恼与追悔中,因为那些不如意的境界而抱怨、挑剔、指责,却忘记了审视当下拥有的幸福。我们想要一座更大的房子,却忘记自己并没有露宿街头;我们经常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却忘记了他已经带给我们很多快乐;我们觉得没事的时候太无聊,却忘记了应该去做些什么。
其次,永不 满足的贪嗔之心也会阻碍幸福感的获得。当我们的心被贪欲所捕获,就会沉沦于对物质的追求,失去清净的喜悦;当我们的心被嫉恨所覆蔽,就会深陷于与他人的对立,失去善良的光辉;当我们的心被漂泊所左右,就会迷失于外在的刺激,失去觉悟的力量。另外,一些错误的观念也会将我们导向不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断刺激着人们向外部世界去攫取和扩张,让人性中的阴暗面空前放大。这种寄托于外在变化世界的幸福感,飘忽不定、脆弱不堪,难以捕获。想要获得长久的、持续的、纯粹的幸福,需要治疗我们这颗被欲望捕获、被嫉恨覆蔽、被迷茫左右的心,寻找她的光明和力量,恢复她的自足、她的自在。
幸福不自外来。它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假外求的自足。真正的幸福,并非建立在外境的基础上,而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佛教禅宗主张菩提自性本来清净,每个人内心都有一颗本自具足、光明圆满的幸福之珠,让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外境,内心都始终光明、善良、充满力量。当下内心的这种圆满,就是幸福的无尽源泉。
幸福并不是一套高大上的理论,通过掌握幸福的规律、培养幸福的思维模式,我们就可以真真切切得到幸福。如,当我们不再把别人的生活当成幸福或成功的唯一标准,而是清晰地知道自己生命的宗旨和目标;当我们不再把自己的苦乐系缚于他人的存在,而是坚定地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与追求;当我们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由衷地随喜、赞叹他人,替别人高兴,而不是嫉妒、比较,抱怨为什么自己没有得到;看到别人遭受不幸时,生起慈悲心,随分随力地去帮助别人这时便会体悟到真正的幸福。当幸福来自于内心中这样一种自足的力量,而不是寄托、依附于外境,就不会被别人抢走。
幸福的因果非常直接,放下贪婪、嗔恨、烦恼的当下就能找回幸福。奉献爱心、传递温暖、付出努力的当下就能收获幸福。持续不间断地这样做,就一生幸福。
本文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不当或侵权,请告知删除。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