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真正修道的人,遍身体肤渗透着一层光彩

繁体

宣化上人:真正修道的人,遍身体肤渗透着一层光彩

人道学好了,佛道自然会圆满的,仁义礼智等都源于心,心地上得蒙真理及法水的灌溉,自然产生一种色泽。

所谓“一天能卖十斤假,十天难卖一担真。”倘若说假的话,一般人乐意信受;如果说真的话,却没有人相信。

自无量劫以来,众生认贼为子,染苦为乐。我今天跟你们说的话都是假的。真的话不能以言语表达,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言,皆是虚言。真实的东西,处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间。

不过,假的可以从真处表达出来,即假即真、即真即假,真不碍假、假不碍真,真假是圆融无碍的。

凡夫现时背觉合尘,依真起妄,但一旦苏醒过来,转迷即悟。我们欲寻求真理,就不要做虚伪的事情,每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要躬行实践。“道是行的,不行何成道;德是立的,不立哪有德?”外立功、内立德;外不立功,内里也无德可言。

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有一段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孟子云:“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现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又云:“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广博无私,以平等大悲普及众生,这种关怀就是“仁”爱;随着应该的,本份地做去称为“义”;从此地实行到彼处,即是在“道”上迈进;不靠外缘反求诸己,充实品行称之为“德”。仁义礼智等都源于心。心地上得蒙真理及法水的灌溉,自然产生一种色泽。

真正修道的人,遍身体肤渗透着一层光彩。当然,这也有或多或少的成份,但这光辉泛澈在他颜容上,充盈于臂膊,洋溢于四肢。故曰“四体不言而喻”。

至于美、大、圣、神者,都是首先从做人最基本的仁义道德做起。修心养性,敦品立德,心灵上打了一个稳定的基础,然后逐步进化到神妙不可测度的境界。

孔子也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达到登峰造极的精神生活,也即是回复到一切众生具有天真纯朴的自性上,返本还原。

圣贤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回到敦厚庄重,未经雕琢浮靡的本质,也即是回到“道”上。他与宇宙运行,与万物为一,归根复命,纵使从心所欲,也丝毫不违反天道,犯越自然的规矩。故我们若要学佛,倒不如先老老实实地学会了做人的规矩。你若不再损人利己,做伤天害理的颠倒事,人道圆满了,佛道也自然会成就。

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中感叹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虽然是一首田园诗,但对于学佛的人却另有一层深邃的意味。所谓“田园将芜”,象征我们的心地荒芜一片,无明的野草丛生,堵塞了自性光明。

为什么我们还不回到本来家乡?

因为我们自久远劫来,流放异乡,忘了怀里揣着的无价摩尼宝珠,反而循声逐色,在生死激流中翻卷。我们应该回来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倒驾慈航,来接济娑婆世界的疾苦众生。

心神已被身躯所支配,被无明当了家,自己不能任运作主,故诗曰“心为形役”,怎不值得我们黯然神伤,悲恸哀叹?

不过,我们“若悟以往之不谏”──也即是孔子所说的“今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仍不算太晚。只要知道有“来者之可追”,向光明的大路勇猛直前便是。我们既洞悉从前的迷途尚未太远,便应该醒觉“今是而昨非”。

如果我们明白从前虚度光阴是不对,现在学习佛法是对的,便应该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以往种种,好比昨日死;以后种种,好比今日生。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妻财撇下非君有,罪业偕形难自欺;

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纵使你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倘若你不求真正的解脱,只有辜负了自己的才华。尽管你满腹经纶,文翰渊博,但若不求大道,仍然是埋没了自性最高的智慧──这又怎堪称为大丈夫呢?大丈夫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创非常业,出类拔萃的人。百岁光阴一须臾便溜走,如石上燃起火花的一顷。

无论你金玉满堂,富埒王侯,这个身躯只不过是水中浮泡,浮云朝露,瞬息万变。难道名利钱财,或者如花似玉的夫人,会永远守在你的身旁吗?尽管你金银堆成山,也买不通无常鬼。

故各位明眼的善知识,赶快回头,不要再空度光阴。莫待老年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你们不用相信我,要相信自己的智慧,发掘开垦自性的金刚矿。首先把人道学好了,佛道自然会圆满的。

恭录自《放眼观世界-法界佛教总会1978年亚洲弘法记实》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