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悉达多太子与频婆娑罗王

繁体

宽运法师:悉达多太子与频婆娑罗王(五)

──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我经常提醒大家,佛七的目的,就是希望在这七天里面,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为什么要讲这么多的公案、这么多的故事给大家听?其实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欢喜信受,依教奉行。佛教讲求信、解、行、证;「解」实在非常的重要,就像我们所讲的释迦牟尼佛和频婆娑罗王的关系;韦提希夫人和阿阇世王子的关系,到提婆达多与阿难尊者的关系等等;如果我们明白了其中的关系,便能对当时教团内部的情况,以及种种经教的来源,有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这些对于我们的修行,将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我们能够真正在解的基础上,一步一步的达到证悟的境地。

我们都知道,释迦佛与提婆达多是多生多世的仇敌;虽然提婆达多是释迦佛的堂弟,可是却处处和佛作对,原因是他与佛陀有宿世的仇恨,其实,佛陀的成道,他是逆增上缘助道的人。当时提婆达多为了与佛陀争夺教团领袖的地位,他刻意破坏僧团,率了五百教徒,离开了释迦佛,另立组织;提婆达多称自己为「大师」;他们离开之后,去到摩竭陀国;摩竭陀国即频婆娑罗王的国土,此时频婆娑罗王已经年老,阿阇世王子则日渐长大;提婆达多心想将来继承王位的人,一定是阿阇世王子,于是便转而投向阿阇世王子,希望从王子处得到的供养;而且若能控制阿阇世王子,即等于控制了整个国家。当时的阿阇世王子,还是非常的单纯,并没有想到杀父弒母。

有一天提婆达多来到大殿前,故意于空中示现神通,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左边出水右边出火,或现大身或现小身,或坐卧空中,随意自在。王子见到这种情况,便问左右:「这是什么人呢?」左右回答说:「这是尊者提婆。」王子听说是尊者,心里非常的欢喜,并举手呼唤:「尊者,你为什么还不下来呢?」提婆达多听到太子叫他,于是便灵机化作婴儿,躺在王子膝上;王子看见这个婴儿非常的可爱,于是便抱着他亲吻,并把口水吐在婴儿口中;提婆达多为了讨好王子,于是便将口水咽下,然后变回原形。阿阇世王子见到这种情况,便生起邪见,觉得尊者有如此大的神通,比释迦世尊更胜一筹,于是深生敬信,答应每日送五百车的食物,供养提婆达多和他的门徒。此时,提婆达多因为有阿阇世王子的护持,声名大噪,内心便越发贡高我慢,犹如以杖打恶狗鼻转增狗恶。教团中一些比丘看见提婆达多有如此大的神通,还有这么多的供养,如是便转而投向提婆达多,使僧团形成了分裂的局面。

其时,弟子中有人将消息向释迦佛报告;释迦佛便开示说:「你们不要羡慕提婆达多所得的供养;提婆达多如此贪求,将来必定会为利养所伤害,因为就好像芭蕉、芦苇中间本来是空的,如生实则会死,亦好像駏驉骡,如果怀孕之后,便很容易身体受伤或丧命。提婆达多也是一样,因为他贪求供养,所以不但坏了今生,而且坏了来世,终究得不到真正的利益。所以你们不但不要羡慕,而且要生起舍离之心。提婆达多这样的愚痴无智,不识义理,长夜受苦;你们看见他所受的利养之害,便应该舍弃贪求,审谛观察,了解其中的道理,莫贪利养。」当时众比丘听完佛陀所说的话,欢喜奉行,对提婆达多不再生起羡慕之心。

比丘们将此消息,(提婆达多背判佛陀以求名闻利养,而慈悲的佛陀教诲弟子们要以此为鉴,应该舍弃贪求),在僧团以外四处宣扬,提婆达多也知道了,但是他不但不反省,而且生起更大的瞋恨心,伺机向佛陀报复,伤害佛陀。有一天,他来到佛陀居住的地方,趁着佛向大众说法的时候,非常不敬的向佛陀要求,要求佛陀将法藏传给他;并说世尊年将老迈,应该静养自修。当时教团内众比丘都很愕然,大众都望着佛陀的反应,心想:「会不会传给他呢?」大众都沉默地等待着佛陀的答复。于是佛陀便对大众及提婆达多说:「如精进的舍利弗及目犍连等大法将,我都没有传法交给他们,何况你这个食人唾液的愚痴人呢?」时提婆闻佛在大众面前的毁辱,犹如毒箭入心,更发痴狂之意,非常愤恨地离开了;内心对佛陀、对教团极度的怀恨。从此以后,便每一天储心积累、想方设法来谋害释迦佛。由于当时频婆娑罗王对佛陀非常的护持,因此他觉得频婆娑罗王是一个心腹大患,一定要把他铲除,于是想了一个一石二鸟的计谋,在打倒佛陀的同时,也可以消灭频婆娑罗王。

(未完待续)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