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③
康宁③
五福临门
福慧增长宏开善门
《尚书·洪范》有五福之说:“曰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世人谓之洪福。”古人认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为五福,五福合起来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
长寿——命不夭折且福寿绵长。
富贵——钱财富足且地位尊贵。
康宁——身体健康且心灵安宁。
好德——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五福之三——“康宁”
人的一生,辛勤劳碌,刻苦奋斗,追求的目标虽多,但总不外乎「福寿康宁」四个字,比如当在贫困之际,希求的是能生活过得好一点;名利全归之后,不再为物质的生活烦恼,却又期望能够活得健康无病,进而活得更久、活得更安宁。
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所谓幸福,往往只似水中的月亮,镜中的影像,正自以为得到幸福时,幸福却悄悄地溜走了。以致越追求幸福,幸福离得越远,因为物质的条件,人生的现象,有圆必有缺、有离必有合。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世事无常。永无止境的渴望与追求,是可敬的,也是痛苦的。
所谓的“康宁”,是说身体健康且心灵安宁。想要得到真正的“康宁”,确实不易。
01
病由业起 业由心造
常常听人说:“我昨天晚上没有盖被,着凉了,所以感冒了。”他把感冒全归罪于没有盖被。其实错了。没盖被不一定着凉,盖了被也不一定就不会着凉。没盖被只不过是感冒的“缘”和“导火线”罢了,这不是感冒最基本的原因。
同理可知:“过度疲劳”和“淋到雨”等也都只是感冒的“外缘”,而不是真正的原因。因为有许多人淋到雨不会流鼻水,或者虽然工作劳累仍然不会患感冒的。有许多青年人喜欢以“细菌传染”来解释一切疾病,其实也大有问题。细菌只能解释像天花、白喉、淋病等传染性疾病,而无法解释像胃弱、血癌、糖尿病等机能性的疾病。
从另一方面来说,为什么么细菌只传染给某甲、而却不传染给某乙,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呢?有些人每天吃同样的食物,而却生了不同的病呢?为什么有些婴儿一出生,就会带有黄疸病和血癌遗传,为什么有些婴儿不幸会染上这些呢?只有用佛教的“业力”说,才能圆满地解释一切疾病的起因。
《维摩诘经》上说:“现在所有的病,都是由于过去(世)的妄想所造成的。”又说:“众生因为执着了我相,所以才产生烦恼和疾病。”“一切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内心攀缘外境所产生的杂念。”(《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
归根究底来说,一切疾病都是由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所以在身体、语言和意念上,造作了许多疾病业因的助缘,就会开花结果,而生出病来。
“淋到雨”、“细菌传染”、“错误的饮食”、“不适当的生活方式”、“遗传”等都是疾病的导火线和助缘,而不是根本原因。由于过去曾造作了会导致疾病的“业因”,所以遇到了那些“缘”,才生出疾病的果报。《黄帝内经》说:“只要我们淡薄欲望,宁静心神,四肢勤于劳动而不疾倦,生理机能就会顺畅,身心安泰,疾病怎么会侵入呢?
02
病由业起 业由心造
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或恶业。所以说:一切病其实都是心病。假如过去没有妄念和恶业,今生就不会遇到导致疾病的因素和条件。如果过去没有种下致病的业因,纵使遇到不好的环境和恶缘,也不会产生疾病。那么,生病的条件到底有那些呢?
《大智度论》上说:生病有“外缘”(外在条件)和内缘(内在条件)。
外缘(外在因素)
1、受到寒热饥渴。
2、摔伤、或碰伤。
3、细菌感染——空气传染、饮食传染、接触传染。
4、饮食的材料本身有问题。
5、食物调配不当。
6、滥服用药物——滥服维生素等。
7、使用不当的东西——如柏油遇热会产生致癌因素。
8、鬼神和其它动物的冤报。
9、遗传带来。
10、污染的环境造成——如噪音、污水、浊气等环境污染。
11、遇到挫折和打击。
12、农药和洗洁剂余留的毒素。
13、食用变质的食物。
内因(内在因素)
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
2、纵欲贪爱。
3、生活方式不当或坐禅的方法不对。
4、常发脾气。
5、操劳过度。
6、忧郁烦闷。
7、紧张恐惧。
8、无知及焦虑。
9、心理不平衡和内心的冲突。
10、幻觉和错觉。
11、欢笑过度。
12、思虑过多
内因和外缘有时是不易严格要求划分的。例如恐惧和紧张有时是因为错觉和幻觉引起的,有时是因为外在食物的刺激,但主要还是人格心性修养的因素影响较大,所以我们把恐惧归纳在内在因素中。
03
贪着五尘会引发疾病
《摩诃止观辅行》的第三十二卷上说:贪着美好的色、声、香、味、触这五样东西都会产生疾病。因为色、声、香、味、触这五样东西,会蒙蔽我们的心智和德性,所以叫做“五尘”。
(一)沉迷色境的人多半会生肝病。
(二)贪享声音的人多半会生肾病。
(三)贪爱香气的人多半会生肺病。
(四)贪图口味的人多半会生心病。
(五)眷恋触觉的人多半会生脾病。
只有当一个人的心地清净到“一尘不染”时,才能没有病痛。否则举心动念攀缘五尘境界都是在造罪业和病因。
04
佛教对疾病的分类
身病疾病可分为“因中的实病”和“果中的权病”两种。
因中的实病
“因中的实病”就是我们凡夫业报所感的疾病,我们深受苦痛,所以叫做“因中实病”。
果中的权病
“果中的权病”是像释迦牟尼佛和维摩诘居士那样的圣人本来已达到没有病痛的境界,为了度化众生,所以示现身体上的疾病。由于这种病是方便示现的,圣人不以为苦,因此叫做“果中的权病”。圣人只有身病而没有心病(见《摩诃止观辅行》第三十二卷)
“身病”和“心病”
“因中的实病”又可分为“身病”和“心病”两种。
身病是指身体、肌肉、骨骼、神经和五官、忧愁、憎恨、愚痴等苦恼。《贤首五教仪科注》的第三十七卷上记载:身体上毛病有三种现象。
1.四大五脏病相
四大增损所生的病:(1)地大增者,肿结沉重、身体枯等一百零一种病生;(2)水大增者,痰阴胀满、腹痛下痢等一百零一种病生;(3)火大增者,煎寒壮热、呕逆气急等一百零一种病生;(4)风大增者,虚悬、呕气急等一百零一种病生。
五脏所生的病:(1)从心生病者,身体寒热,头痛口燥(心主口故);(2)从肾生病者,咽喉噎塞,腹胀耳聋(肾主耳故);(3)从肺生病者,身体胀满,四肢烦痛,心闷鼻塞等;(肺主鼻故);(4)从肝生病者,多无喜心,忧思嗔恚,头痛无味等(肝主眼故。)(5)从脾生病者,身体面上游风,通身痒闷疼痛,饮食失味等。(脾主舌故)。
2.鬼神所作病相
怨鬼缠绕,令人身体不安,或行瘟疫,或生疮变毒等。
3.业报所感病相
有由过去所造的恶业,现在感受恶病的报应。也有因为今世破戒,带动过去的业力而生病的。例如:以恶口毁谤发菩提心的人,所以得了无舌的报应。(以上见《大方广总持经》)
过去毁谤别人,所以今生得了耳聋口哑的报应;过去轻蔑别人,所以今生长得矮小身材;过去遮盖佛的光明,所以今生皮肤长得又丑又黑。过去鞭挞众生,所以今生身上长恶疮;(以上见梁皇宝忏)
过去杀生的罪业,会引发肝脏和眼睛的毛病。过去偷盗的罪业,会引发肺部和鼻子的毛病。过去邪淫的罪业,会引发肾脏和耳朵的毛病。过去妄语的罪业,会引发脾脏和舌头的毛病。过去饮酒的罪业,会引发心脏和嘴巴的毛病;(以上见《摩诃止观辅行》第三十二卷)
今生持戒有时也会引动罪业而生病。这是一件好事,大家千万不可因持戒时生了病就退心。因为今生持戒才使得过去的罪业减轻,这是罪业将要消除的好现象。
心病。佛经上说:由于众生的心理现象和所造的恶业错综复杂,所以众生身心疾病的种类无量无边。随着众生所造的罪业越多越复杂,疾病的数量和种类也就越多。末法时期众生的疾病不断地在增加。
心病主要由烦恼产生,无尽的烦恼可以归根为八万四千种。这八万四千种烦恼,又名“八万四千尘劳”。查阅《教乘法数》一书,便可一目了然。
八万四千种烦恼也可以浓缩为“贪、嗔、痴”三种烦恼,也可以浓缩为一个“痴”字。痴就是不明事理,就是无知。由于愚痴,所以才会有我执;由于执着有我,所以才有了烦恼和造恶业;由于造恶业,所以才会受生、老、病、死的果报。《百法明门论》对“烦恼”有详细论述。
1、根本烦恼:
(1)贪(2)嗔(3)痴(4)慢(5)疑(6)不正见
2、随烦恼:随“根本烦恼”而产生的烦恼。
(1)大随烦恼——不信、懈怠、昏沉、掉举、失正念、不正知、不知正法散乱。
(2)中随烦恼——无惭、无愧。
(3)小随烦恼——忿、恨、覆、恼、诳、谄、憍、害、嫉、悭。
05
未善归纳
所谓的“康宁”,是说身体健康且心灵安宁。
健康
健康可分为︰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身体的健康很重要,心理的健康更为重要。所谓心理健康,即是心理没有烦恼或观念中无有偏差。
安宁
安宁,包括生活的安宁、内心的安宁、家庭社会国家的安宁。想获得真正的安宁,只有反省和修行双管齐下,使业障消除而获得心地里真正的安宁。学习佛法是获得一切安宁的基础。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