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鑫博士:面容有光泽的好办法—叩齿吞津保健法
彭鑫博士:面容有光泽的好办法—叩齿吞津保健法
作者:彭博士
我经常对我的病人讲一个道理:“很多人虽然把脸洗得干干净净,但是远远望去,好像蒙了一层灰一样,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气色晦暗,其原因在于元气肾精不充足。所以,美容不是表面功夫,只有脏腑安和,气血均平,经络通畅,元气肾精充沛,气色才能由内而外的润泽透亮,皮肤自然会变得细腻嫩滑。”下面这个方法,是古代经久不衰的健身术,几乎任何一本养生专著都会把它收录,足可见古人对这种方法的重视程度和实用价值。笔者曾经拜会一名老中医,七十余岁高龄,爬山依旧健步如飞,很多随同爬山的年轻人都气喘吁吁,疲惫不堪,而老人家却谈笑自若,未见疲劳之态,其气色明润含蓄,声如洪钟,问及养生之道,答曰:“叩齿吞津法”,跟老人同行时,经常听到旁边“咕咚”一声咽口水的声音,那便是老人将叩齿吞津养生法融入生活中,随时咽津以充盈肾精,久而久之,元气充沛自然身轻体健,气色名润。现将叩齿吞津法介绍如下:
“叩齿吞津保健法”是传统中医重要养生术之一。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据文献记载 ,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时的医家陶弘景 ,年过八旬 ,齿紧完好 ,身体健壮 ,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齿法 ,他认为“齿为筋骨之余” ,叩齿则会筋骨健壮 ,精神爽快。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明朝有位长寿者叫冷谦 ,史载活了一百五十岁 ,他的长寿经验就是 :“每晨睡醒时 ,叩齿三十六遍。”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 ,他曾说:“一过半夜 ,披上上衣面朝东南 ,盘腿而坐 ,叩齿三十六下 ,当会神清气爽。”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 ,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古谚语曰:“晨起,叩齿三百响,齿坚固”。人随着年龄的曾站,身体各器官由成熟逐渐走向老化,其功能渐渐衰退,牙齿也不例外。对中老年人来说,牙齿的健康与否至关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在这里向广大糖尿病患者及中老年朋友介绍一些牙齿保健的方法。
1 功法要领:
1.1叩齿:早晨醒来后,先不说活,心静什凝,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徽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为完成一次叩齿。
1.2 吞津: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来看,叩击结束,要辅以“赤龙搅天池”,即叩击后,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可按摩齿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
1.3 时间及次数以上为完整一次的“叩齿吞津保健法”,每当做时以十次为佳,一天当中早、中、晚各叩齿十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即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
2 保健机理:
2.1从西医的角度来看:
现代食物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使牙齿的咀嚼功能相对减弱 ,经常叩齿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在欧美发达国家 ,牙医是最吃香的行业 ,那里人的牙齿都干净健康 ,而国人走出国门 ,牙齿外观丑陋肮脏、口腔异味及牙病丛生成为了一大标志。所以,在普及护牙和治牙的同时 ,经常叩齿 ,做好牙齿的自我保健也不可忽视。人们一般都认为 ,牙痛不是病 ,而世界卫生组织则把引起牙痛的龋齿和牙周病列为全世界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口腔健康是关系到全人类健康水平的大问题。现代医学证实,口腔疾病可引发多种疾病 ,如心脏病和胃病就与牙周炎有关。
从现代医学对牙齿功能研究的认识来看,牙齿的牙腔内有由血管等组织构成的牙髓,是牙的营养通道。牙所需要的营养在血液里,叩齿产生的生理性刺激,可以振动牙髓及牙床,巩固牙齿和牙周组织,兴奋牙神经、细胞和血管,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牙齿的营养供应,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和再生能力,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发挥类似咀嚼运动形成的刺激,提高牙体本身的抵抗力,使牙齿变的坚硬稳固、整齐洁白,有益于口腔健康。经常叩齿,还可以使咬肌及牙齿的咬肌部保持和增强机能,并维持其一定体积的充盈度,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因年老机体萎缩造成的凹脸瘪肋状。已经有牙病的患者,经常叩齿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叩齿时,嘴、舌充分活动,血液循环加快,这对延缓面部皮肤衰老大有裨益。
叩齿后跟着做吞津,所谓“津”,就是口腔活动后所产生的唾液。唾液能维持口腔的清洁,帮助浸湿、软化食物以利吞咽,其中含有淀粉酶,对食物有消化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种酶和维生素等,这些物质能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强免疫机能。
2.2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
在叩齿过程中,口腔唾液增多,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唾液能滋养五脏六腑,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唾液中有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养生学家把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样,是生命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曰:“脾归涎,肾归唾”。唾液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长寿、摄生保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叩齿吞津所发挥的的养生作用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
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东坦《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 (饮食物 )”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补肾: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律”,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强骨益脑: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聪耳明目:《灵柩·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柩·大惑论》),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美颜荣发: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发白而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
2.3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说明
糖尿病患者在中医看来主要为阴精亏乏,而造成“上中下三消”。叩齿吞津保健法持之以恒,所产生的“津液”便可自上而下灌溉五脏六腑。津液滋润上焦心肺,使人产生“不思小饮”之感,即产生的津液将心肺中虚燥的火气清润后,糖尿病属“上消” 型患者的“口渴欲饮,喝水多而不解渴”的症状便会消失;津液滋润中焦,会使人食欲正常,即产生的津液将中焦脾胃滋润后,胃中亢进的火气自然褪去,糖尿病属于“中消”型患者“食欲亢进,吃得多”的不正常表现就会慢慢消失;叩齿本身可以固齿,齿为肾之余,经常叩齿,可以固密肾气,同时,产生的津液可以滋润肾阴,糖尿病患者属“中消”型的“小便多,腰酸易疲劳”的感觉就会慢慢消失,肾气逐步充盈。可见,叩齿吞津法通调上中下三焦,补充阴精,固充肾气效果非凡,不啻为糖尿病患者日常保健方法的上上之选。
总之,“百物养生,莫先口齿”。牙齿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保护消化道的重要任务。古代养生家对护齿很重视,总结出许多有关固齿保健的方法。其中,“叩齿”和“咽唾液”是其中重要的两项。常叩牙齿,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气血,畅通经络,从而增强机体的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叩齿能对牙周组织进行生理性刺激,可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兴奋牙神经和牙髓细胞,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和再生能力,使牙齿变得坚硬稳固,整齐洁白。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