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卖酒、制酒的害处!

繁体

饮酒、卖酒、制酒的害处!

《俱舍论》十四曰:

‘契经说:诸有苾刍称我为师,不应饮酒,乃至极少如一茅端所沾酒量,亦不应饮。’

《梵网经》下曰:

‘若佛子,故饮酒而生酒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大佛顶首楞严经》:

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

《大般涅槃经》:

酒为不善诸恶根本。若能除断,则远众罪。

不食肉、不饮酒。五辛荤物,悉不食之。是故,其身无有臭秽。常为诸天、一切世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

《念住经》:

制酒、饮酒、令他饮之人,多转生嚎叫地狱。

《宣说善恶经》:

今生饮酒后,久睡不醒;死后,转生饮铁液之地狱中。

《分辩善恶经》:

饮酒之人,将转生饮铜液之地狱中,此间感受罪业之果报。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喜饮酒醉,犯三十六失者,死堕沸屎泥犁之中。出生堕狌狌中,后还为人愚痴,生无所知。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乱酒无礼节,迷惑失人道。死入地狱中,洋铜沃其口。

《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

复有众生,或癫或狂,或痴或騃,不别好丑。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时,坐饮酒醉乱犯三十六失。后得痴身,如似醉人。不识尊卑,不别好丑。八万劫堕沸屎地狱,狱卒斩锉,求死不得,求生不得。五穷六极,长夜受苦。以坐贪酒过。受罪已,始得为人,癃残跛蹇,为人之所憎嫉。行逢接他,横事常无乐时。以酒过犯,故获斯罪。

《长阿含经》之《善生经》第十二:

当知饮酒有六失:

一者失财,

二者生病,

三者斗诤,

四者恶名流布,

五者恚怒暴生,

六者智慧日损。

善生!若彼长者、长者子饮酒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分别善恶报应经》:复次,饮酒三十六过。其过云何?

复次,饮酒三十六过。其过云何?

一,资财散失。二,现多疾病。三,因兴斗诤。四,增长杀害。

五,增长嗔恚。六,多不遂意。七,智慧渐寡。八,福德不增。

九,福德转减。十,显露秘密。十一,事业不成。十二,多增忧苦。

十三,诸根闇昧。十四,毁辱父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信婆罗门。

十七,不尊敬佛。十八,不敬僧法。十九,亲近恶友。二十,舍离善友。

二十一,弃舍饮食。二十二,形不隐密。二十三,淫欲炽盛。

二十四,众人不悦。

二十五,多增语笑。二十六,父母不喜。二十七,眷属嫌弃。二十八,受持非法。

二十九,远离正法。三十,不敬贤善。三十一,违犯过非。三十二,远离圆寂。

三十三,颠狂转增。三十四,身心散乱。三十五,作恶放逸。

三十六,身谢命终,堕大地狱,受苦无穷。

---------《分别善恶报应经》

《大智度论》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何以不饮?--饮酒三十五种过失

问曰: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何以不饮?

答曰:益身甚少,所损甚多,是故不应饮。譬如美饮,其中杂毒,是何等毒?

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酒有三十五失,何等三十五?

一者、现世财物虚竭,何以故?人饮酒醉,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

二者、众病之门;三者、斗诤之本;四者、裸露无耻;五者、丑名恶声,人所不敬;

六者、覆没智慧;七者、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者、伏匿之事,尽向人说;

九者、种种事业,废不成办;十者、醉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已惭愧、忧愁;

十一者、身力转少;十二者、身色坏;十三者、不知敬父;十四者、不知敬母;

十五者、不敬沙门;十六者、不敬婆罗门;十七者、不敬伯、叔及尊长,何以故?醉闷恍惚无所别故。

十八者、不尊敬佛;十九者、不敬法;二十者、不敬僧;

二十一者、朋党恶人;二十二者、疏远贤善;

二十三者、作破戒人;二十四者、无惭、无愧;二十五者、不守六情;二十六者、纵色放逸;

二十七者、人所憎恶,不喜见之;二十八者、贵重亲属,及诸知识所共摈弃;二十九者、行不善法;

三十者、弃舍善法;三十一者、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三十二者、远离涅盘;

三十三者、种狂痴因缘;三十四者、身坏命终,堕恶道泥梨(即地狱);

三十五者、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呆。如是等种种过失,是故不饮。

——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