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群疑】佛教徒可以有谈情说爱吗?
佛教
徒可以有豪情日子吗?
所谓豪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兄弟之间的联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谊。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爸爸妈妈,也不可能没有兄弟,而除了落发人以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爱人。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即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并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端的,任何人之间的触摸往来,都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假如佛教只讲离欲,则无法使一般人进入佛门;假如佛的教化没有豪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
佛法所称的「慈善」,好像跟豪情不一样,但是慈善的根底即是人与人之间的豪情,有人称之为「爱」。爱除了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以外,也有「有我」和「无我」之别。佛菩萨的慈善是无我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有我的;亲子之爱是无条件的,男女之爱和兄弟之爱则可能是有条件,也可能是无条件的。佛法是要从根底的爱来引导至无我的慈善。
因为佛菩萨可以无我,众生不可能无我,因而要教训众生从有我的爱而渐渐进入无我的慈善;也需求先从有条件的爱,而加以净化成无条件的爱。因而,佛教不能一开端就叫人脱离豪情日子。
至于
佛教徒应怎么处理豪情问题呢?家庭是豪情联系的根底。家庭的根底从道德上说是亲子之情,它的构成始于男女的配偶联系,继而从家庭成员扩展到家庭以外的亲属兄弟。这都是因家庭的需求和社会的活动而形成友谊的必要。我国有句俗谚说「在家靠爸爸妈妈,出外靠兄弟」;又说「夫唱妇随,白首偕老」。这些都是以理性的情为基点。假如没有情,就像机器没有光滑的油,随时都可能发生毛病,也很简单因冲突而受损伤。佛法目的不过为教化人世凡夫,诱导凡夫将对立化为调和。因而,佛法有两个不变的法门──才智和慈善。才智是理性,慈善是理性;以才智来辅导慈善、运用慈善,就可使凡夫的情感从紊乱变为条理,从对立变成调和。情感假如脱离理性的才智,就会泛滥成灾,自害害人。
有一部
佛经,叫《六方礼经》,其间提到释迦牟尼佛年代的印度,有一种宗教信仰,教人专门拜方位。如有一次佛看到一位叫尸迦罗越的青年,正十分虔诚地礼拜六个方位,便问他拜的是什么。那位青年说不出所以然,只答复这是爸爸的意思,爸爸在世时拜方位,他逝世之后儿子也应照著拜。
佛陀通知他,佛教也拜六方,如其以孝顺爸爸妈妈为东方,恭敬师长为南方,配偶相互谅解为西方,保护亲朋为北方,体恤奴隶部下为下方,尊敬落发修行人为上方;一起并说明晰爸爸妈妈对儿女、师长对弟子、部下仆人对主人以及修道的沙门对俗人,各异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像这些都归于豪情的规模,是人世的道德联系。可以长于处理豪情问题而过合理的豪情日子,即是修行佛法的开端。
《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维摩诘的一段问话。
菩萨问维摩诘说:「你有爸爸妈妈老婆,也有亲属等眷属,还有部下和兄弟,这不是很负担吗?」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安闲呢?维摩诘答道:「我的妈妈是才智,爸爸是度众生的办法,老婆是从修行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好心,儿子代表好心和诚笃;我有家,但它代表毕竟空;我的弟子即是一切众生,我的兄弟即是各种不一样的修行法门,在我周围献艺的美人即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这一品涵盖了在家人日子环境中的各种人事物,维摩诘不光不因有这些负担而不安闲,反以大才智来运用大慈善。他尽管过著与一般人一样的豪情日子,但是自有其摆脱安闲的内心世界。
可见,佛教徒并不需求排挤豪情日子,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来辅导理性;以理性来交融理性。可以以理性的才智来辅导理性的情感,日子必定过得十分丰富、顺畅、得心应手,并且自利利他。
所谓佛法的辅导和才智的原则,是教咱们怎么处理豪情问题,而不是要咱们放弃、排挤或讨厌豪情。假如用情不妥,会带来困惑;用情没有控制,也会形成灾祸。例如:爸爸妈妈对后代当然要保护,但是溺爱,反而害了后代;男女之间应当相爱,但是婚外情或婚前杂乱的豪情日子,不仅会惹来家变的麻烦,也会给社会制造纠纷。别的,对亲属兄弟以及师生之间、主仆之间等等联系,也都要基于理性而支付豪情,不然徒生困惑。佛法,并非对立豪情日子,而是要辅导咱们怎么过合理合法的豪情日子。
2024-03-17 13:52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