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到心无杂念的持咒念佛?
有三种念法:金刚朗诵、通常的开口朗诵和瑜伽朗诵。
三种朗诵,都要知道调气,调气便是调心。
但是你们一贯对调气朗诵的法门搞不了解?为何搞不了解?这便是你的业障。从喉轮到头轮这一部份的气脉很难通,自己对于一口气一口气心气合一的朗诵,根柢没有得到办法;甚至许多人都是轻声念,怕把喉咙念哑了,不肯投身进入,这都是松懈、取巧,甚至有些人以为我只需心念就好了,何必出声呢?也是姑息。
我一再告诉你们,开口朗诵等于在修气修脉,要想转这个色身的果报业报,非念不可。但是看到你们受不了的景象,颇有意外之感。因此我一念慈悲心起,算了!从今天起,一个钟头朗诵,一个钟头不念。不念干啥,改为瑜伽朗诵,瑜伽念便是心念,也是默念。意要观想,都摄六根,耳根回转来,眼根回转来,你身心的主见与观想配合为一,才调得止。瑜伽朗诵也在念呀!不是不念,而表面上叫做参
禅,这个里头也可等于一同修慧,也便是与参
禅合一的,便是观照自己,观照得清了解楚,忘却身躯,不要必定放在心窝子、胸部基地,或是喉咙、脑筋里头,不要在身上转。以我们身体的心脏部份、喉咙部份、头轮部份而言,假定你能洒然一放,与虚空合一,尽法界遍十方,同声一念,那可好呀!你做得到吗?做到就融化了身心,然后观照一同,也便是密,也便是
禅。即观即照,即照即观。即观照,便是止、便是定。你能做到吗?真能做到就不得了了,就好了。
朗诵与唱念,除了通常的节拍以外,这儿首要的便是教你们心气合一的办法,依之而行,假定真有人念到此一情况,持诵一个钟头或半个钟头,那便获益很大,身心的病痛可以逐一去掉。但是我坐在这儿,听你们一个个的动态,转了一圈听过来,没有人抵达这地步的。如此,不要说气脉的脉结(结使)打不开,便是心念的结使贪、瞋、痴、慢、疑、见思惑的结使也打不开。所谓顶轮的脉、喉轮的脉,真的翻开了,效果就来。真的你的顶轮的脉翻开了,喉轮的脉翻开了,那么心轮、大乐轮(丹田)等气脉悉数都悉数可翻开。这个道理要好好参究。
我们朗诵的时分,要如何才调心气合一,翻开脉轮,使气脉归一呢?我一再告诉你们,要一口气一口气的念。
到现在所谓一口气一口气的朗诵,你们一贯没有实在的体会到。假定实在体会到,一开口朗诵,现已没有杂想,必定没有妄念了,天然心气合一,并且感到身心皆空,与法界同体。一开口就做到了嘛!南-无-,身体没有了,也没有所谓音声啥的。南-无-萨-哆-喃-,身体天然空了。那么为何重视一口气一口气的念?为的是要使你们心里的气脉翻开。所早年一阶段格外要我们开口念,不要金刚念,因为你们还没有资历做金刚朗诵。宽厚讲,金刚朗诵也便是一口气一口气唇齿不动的念,一身百千万个细胞都在动,都在念,身心全投进入了。开口念也是这个道理。南无萨哆喃三藐三菩陀嗡部林,尽量舌头在拌动,唇齿不动。南无一下就心气合一了,嘴巴天然懒得动,那是因为心气向内归一了。这一点我们要格外的留心。
你们身心的阻挠照旧非常的大,一再告诉你们,身体的阻挠、四大的老化全在一口气,所谓习气也是一口气,习气不能转化便是气质不能转化。气质是个真的东西,它不改进,身上的情、爱、欲、业力就难打败。这所谓的气,不是呼吸之气,但是现在要转化它,倒先要从呼吸之气开端练起,这一点格外慎重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因达不到朗诵的需要,便静静静坐,不肯用心,提不起正念,身口意观想的主见都没有,那便是严峻的大昏眩。你要知道大昏眩的果报是啥?小则畜生道,大则阴间道。许多畜生,格外愈低一级的,大部份时间都在昏眩中、在睡觉中,也便是在蛰伏情况中。
动物有蛰伏,人也有蛰伏,气候一冷,你就简略打坐了。但打坐岂是这么简略?通常你天冷打坐,觉得很喧嚣、很酣畅,那是细昏眩,一种变相的蛰伏情况。气候太热也会昏眩,一个是阴的,一个是阳的。冬天的昏眩好像静坐一样,实际上是种不折不扣的蛰伏情况,它是内敛的;气候太热的昏眩它是外放的、消耗的,在这个时分,虽然坐着不念,宁可悄然翻开双眼,不要落在昏眩中。要真修持的话,身口意的观想要清明,不清明时,抵挡昏眩的办法之一是闭气。闭气不是宝瓶气,虽差不多,实则有别,要留心。气一闭精力就来了,然后冲出去。
再说昏眩的表象,是身心两方面的,有了身体就有昏眩。你在静坐中不执守身体内部,哪里在哀思也不管,哪里气不通也不管,你从顶门上一冲就出去了,与虚空合一。
准提仪轨的修法,我不是把法本交给你们了吗?终究一冲与虚空合一,虚空即我,我即虚空,虚空与我无二无别,也无虚空之量可得,你们学过没有?法本看过没有?为何不求证?仍是守在色身内胡搞!如何不去参呢?光是需要灌顶,好啊!拿冰水来,一个个跪在佛前,头上每人各给一瓢,让你冻死,有啥用?不必慧去修有啥用?
许多学佛的人都躲在色壳子里搞,口口声声四大皆空,满是妄语。你哪里空得掉、冲得出来?等于黄龙
禅师骂吕纯阳祖师,原来是个守尸鬼!所以教你修白骨观、死观,两腿一盘坐在这儿,这个尸身几十斤臭肉一摆,身心表里皆空,我与虚空合一,还管你这一堆死肉干吗?这个气势都没有,如何学佛?倘若有这个气势,你们的朗诵就很简略抵达昨日讲《楞严经》上,文殊
菩萨说到普贤菩萨的那个修法。那四句如何说?--【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这样一口气一口气念,同你练九节佛风一样。念到后来连肚皮都瘪进入了,没有了,还在念;终究放松,天然吸气,布满了再开端念,比你练九节佛风,啥气功都有用。身体、精力越来越健旺,甚至两腿坐不住,气脉念好了,一贯念到下面气通了,天然经过屁股那里,一路一路都会自己震开了,到了大腿、膝盖、足底心,连十个足趾头都在发乐。气通了,一身都暖和了,甚至想脱衣服才好哩!而终究连所穿衣服都没有感触,也没有身体的感触,完全在一片音声海中,音声海是啥?空的。念念皆空,念念皆有。然后法界同声,此身同空,投入本尊佛母与我合一的心海中。
但是为何现在改变方式,教你们可以瑜伽念呢?因为看你们不可。即便动态停了,键槌(木鱼引盘)一下停了,全堂静了下来,心中仍是要此声此音继续瑜伽朗诵,仍是南无萨哆喃一路下去,不过一个是正常发音,一个是声自内发,声自内发是啥法门?知不知道?昨日正巧讲过《楞严经》。哪四句?--【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非得生于大因力不可。为何你们不能入!这不就明了解白了吗?!因为你们不能入,所以云何获圆通?倘若能入那个心闻洞十方的地步,你早已进入普贤菩萨的行愿海去了,所以要生于大因力,主张实在学佛的大愿心啊!
再给你们讲瑜伽朗诵的道理,要搞了解,好好体会。现在静下来的时分,并不是叫你参
禅。心闻洞十方,进入这个三昧,就不是初心了。倘若可以入,当然获圆通。文殊菩萨现已说得很了解,问你自己,云何获圆通?我们正在修学,想证得
菩提,就要细心参究。观音法门从耳根入,到了普贤法门,亦同耳根有关连,闻声在心,这一旨要已透露了《楞严经》是无上的密宗。
你看佛说法五处放光,五次放光每次不一样。你朗诵的音声只需打通那一轮,都能体会到个中道理的。不要说我坐在这儿,心空一念就好了,万缘不起,那是大昏眩;即便做到完全空了,也不过是小乘的果位,因为你那个空仍是知道现量的一个地步。那么,我说有呢?也是知道现量的地步。
所以永嘉
禅师告诉过我们: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因此古人一再劝诫我们修行的道理:宁可着有如须弥山,不可失利如芥子许。一落了空,回身很难。
所谓金刚朗诵如此唇齿不动,音声、气脉在里面念,完全融在一片音声息海里,这个里面便是指你的色壳子。所以用不着修气脉,气脉天然都震开了。但是我们朗诵不在求气脉震开,在求专一得止,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一样的道理。不是在那里穷叫唤,我听到你们只在那里吵吵嚷嚷,不是朗诵。
要知道这样一口气、一口气的朗诵,嘴巴不会发干的,稍微有点伤风,这样一念,身世汗就好了,都化掉了。精力欠好的,待精气神一布满,当然好了。甚至肠胃不通也会走通了,心脏欠好也会打通了,肺部不清也能清理了,这些都是趁便的功用,目的不在医病。
释迦牟尼佛不是传下来有
禅定修气治病的法门吗?你们一落发了,便是佛的弟子,这都不会,弯腰驼背地坐在那里穷嚷,动态再大,有啥用?几十个大破锣,一听便知不是修持人的动态。真修持人的动态,句句从胸襟中流出,每个音声从丹田宣告,自天然然的,不假做作。
道家的庄子也早年说过:常人之息以喉,至人之息以踵。通常人的呼吸到胸部肺部连续,得道的人却从脚底心宣告来。你不要说丹田在人的肚脐下一寸三分,谁去量过?是有这个道理,但一寸三分终究在哪里?这些我都讲了,但你们不要去管它,不要着这个相,气天然通了,布满了。
心闻在念,气脉在身体的里头颤抖,发生不坚决表象,可以让它动一下,不让它动也可以。这些自己应当懂得收放自如,适可而止,要知道我的一念跟到受阴在跑,所以它才会动;假定念不跟到感触跑,这个身体坐在那里,便是一具白骨,甚至白骨都没有了,发光了,等于一个虚架子,一层很薄的烟雾一样,包着身体,表里都是亮光,都是气,哪里会动?不动了。我不答理你这个受阴,不管你酸也罢,痛也罢,麻也罢,胀也罢,酣畅也罢,连酣畅也不管。你觉得酣畅好啊?一耽溺这个享受的滋味,你就被受阴所困,色受想行识不能脱节,如何行呢?千万不要被受阴困住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因为你们不能得定,气脉不能通,不能脱节色身,所以修
禅定要你先得喜得乐。先主张乐,再得喜,那也是为了打破受阴,打破这报身中的业力的一个起色。这是以楔出楔的道埋,拿这颗钉子去掉那一颗钉子,终究再把它拔掉。所以一再告诉你们,虽然在修持密法,
念准提咒,道理仍是要参究呀!傻里瓜叽的坐在这儿,那岂是楞严法会?倒成了愣头愣脑的法会。
2024-03-17 13:52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