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非迷信,世人对佛教的彻底误解

繁体

※神佛不分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关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收。流傅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认为

佛教

,实则,许多民间信奉之神只,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外行人披上佛教外衣,不知神佛二者,其本质、愿力悬殊,应当究明。

神为六道轮回的众生,归于鬼道之有福德者。或以生前对国家、人类奉献卓著,后代为追思其恩惠,立庙祭祀。或因民智未开,对天然表象无知,遂于山川雷电发生敬畏之心。

人们认为神有掌控万物的生杀大权,操作吉凶祸福的身手,却不知神自身就是人世凡夫,其主旨不过以劝善为主,并无满意翔实之思维体系。拜神寻求的是现世的庇佑、消灾,但无法究竟脱节。其他宗教对所判定的神,神与人是主仆关系,耐久无法对等。

佛则是放下王位、妻儿,寻求真理的修行者,是出生圣人,顿悟世界人生真理,证得灵通赋性的才智。他建议全部吉凶祸福,皆由人自招,若不在心地下手,彻底改进自个的思维行为,盲目的崇拜无法趋吉避凶,更不能净化自个的品格。佛以慈悲喜舍对待全部众生,他是一个指导者,因而佛与人是师生关系,只需依循其教法,人人皆可成佛,因而就赋性而言,佛与人是对等的。

※智迷不辨

常有人批判信佛为迷信。何谓迷信?不经审慎考虑和理性明辨,模模糊糊信任,称为迷信。批判者通常未曾听经闻法,甚且连佛之原意亦无言以对,即片面判定佛教为迷信,此批判者岂非更为依从、迷信?

何谓智信?凡透过才智区分,冷静查询,确知为善良夸姣,能令人脱节者,方去承受、信任,称为智信。梁启超尝言: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非但不认同迷信,甚且煽动以理性根究质疑,此种宽恕大度,脚踏实地的心境,就是智信的表征,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一样。

※风俗外道误为佛教

民间有许多风俗,或外道各种作为,皆非正信佛教,兹列举如下:

⊙算命看相:以抽签、卜卦、紫微斗数、摸骨......等方式,断言终身祸福。此系因为人对自身将来迷惘无措,盼能藉此指引方向,佛教则建议欲知宿世因,此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此生作者是。自个的起心动念就能决议往后的命运,毋须仰赖算命,应自转缘由。

⊙地舆风水:地舆风水与南北极、磁场、地下的水流等有关,是有科学依据,契合天然的。对未断惑证真的凡夫,确有影响。但已证阿罗汉果者,则所到之处皆是亮光净土,此正可为凡夫境转心,圣人心转境。做最好注脚。可是,佛教重视的是心法,全部福田不离方寸,内涵的心性远比外在的地舆更主要。

⊙跳神扶乩:此系民间信奉的仪式,以灵媒为桥梁,进行各种恳求。此绝非佛教的商品,而是巫术的范畴。

⊙掷杯筊:人无法与神鬼交流,便依我见自问自答,估测神意.

⊙烧冥纸:始于汉朝纸商的促销术,沿用至今,甚且衍生出纸扎冥具,祈令亡者受用的风俗。佛教建议,若欲做积德行善,当以亡者之名布施、印经、供养三宝,更能利益亡者。盖火化冥纸、冥具,仅鬼道受用,然亡者却未必投胎鬼道。

再者,往生钱万不可烧,以其上印咒文,若火化则视同焚毁经文,罪行不小。

⊙杀生害命认为供品:不知情者通常以鸡鸭鱼肉供佛,以示诚心。然则佛教以慈悲为怀,建议众生对等,尊敬全部有情之生存权。且六道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眷属,焉知所杀者,非以前生父母骨血?是以其底子戒规就是--不杀生。

※过失认知--消沉、失望、崇拜偶像。

佛教掀开生命的面纱,彻见其本质是苦、空、无常的,关于佛法未深化者,通常依文解义,判定佛教是消沉而失望的。正本,佛教对造恶消沉,对行善度众则抱持舍我其谁的心境,非常生动。佛教愿拔全部众生之苦,因而是慈悲观,而非悲哀观。更有人驳斥落发为不孝、逃避责任。殊不知,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心灵救度的大任,正有赖僧宝来承当。落发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落发才是真正大孝,因为出离的是烦恼之家,所做的是绍隆佛种,弘法利生之事。

地藏菩萨

发愿:阴间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

菩提

。这是多么生动!

教徒

常批判佛教崇拜偶像,但不知佛教施设佛像,乃是便当契合根器,让礼拜者见贤思齐,学习佛的精力和行为,并非恳求保佑。就如同国旗、国歌、十字架,皆为精力的表征,佛像亦是表法的。

佛教本来就是即相离相,不离人世,不染着人世,而《金刚经》更是句句破相,何来崇拜偶像之事呢?但得无相,即心即佛。

2024-03-17 13:52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