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经讲话叙

繁体

佛说观无量寿经讲话叙

默如

有情识的人类,就有思惟:有思惟,就有颐乐和企求。企求什么呢?企求生命的延长,不要死;企求生活的美满,舒适而安逸;企求最後找到理想中最适当的归宿,生天到佛国。试问:这三种企图,能如愿的实现吗?

要想办到这三件事,只有佛法是从,如能崇尚佛法,是会使其逐步实现的。佛法里最简要的方法是令人念佛,观无量寿佛。并且有一部观无量寿佛经。对这部经,多读,多学,多修,多行,就能有益於身心,达到一般人所企图的以上的三个圆满目的。

现在学佛的人,有个最好的因缘来了。台中慈明寺圣印法师,博学多能,富於佛学,精於宏法,写作很多,智慧很高。於余暇时,广览穷究,顷已完成观无量寿佛经讲稿,内容丰富,讲解清晰,实是启廸智慧华呆,增长法门无量功德。於以上三个企图的解决,有大裨益。

所谓观无量寿佛,能够解决这三个企求者,我说给你听:

第一,要想生命延长,要想不死。延长和不死,是有着程度上的距离的。但是,延长和不死,却也可能沟通的无量寿佛,顾名思义,就可知道他是寿命延长而又是不死的。原因:无量寿,寿命既是无量,那末,生命当然便是延长的了。郎因寿命到达了不可限量的无量寿,没有尽命的时限,这不是显然的而不死吗?无量寿佛如此,可不是人类的一些人,都是如此。话虽这样说:要知道:这部经,叫做观无量佛经。妙哉,在这一观字上,如能於无量寿佛作观想,也就会得同於无量寿佛,可以延寿,可以不死。

第二,要想得满足的生活,人间当有缺韬,十八九事不如意。不过,人们还是富於理想的,宗教家的天国观,陶渊明桃花源记,礼记上的大同篇,都觉得是可期而不可求的。无量寿佛的国土,美妙的境界,并非理想,而是现有的实事。无量寿经说得广博,一般熟读的小本弥陀经中所说,可见一班。其佛国土,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重栏循。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昼夜六时,天乐盈空。风树水鸟,念佛法僧,演说七觉八道。声闻菩萨,充满国中,主伴随从,天人安乐,这是何等的美满璟境,可说是非常满足的生活。有人以为这不是人间事,不错。毕竟是实有,那末,不是人间,也是人间了。

第三,要求最後找到最适当的归宿。上文说的无量寿佛国,那么好,国土清净,庄严微妙,道念真善,品级高尚,物质生活,胜过天堂,精神生活,宁静安和,这不是人生的最美好的归宿吗!十六观经,对於无量寿佛国的一切的一切,都有详尽的描写和鲛说。十六种观,大致是说物质美好的国土、水、日、树鸟花木,一切布置的庄严,再说到观音、势至、无量诸天、声闲的慈悲威力的精神的庄严。并说到十方世界,尤是我们娑婆世界有无限数的有情,都往生到那里去,而找到各自最後的美满归宿。无量寿佛,委实是个大慈大悲者,特在那无量寿佛国裹,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设置了九品的莲台,以便安择我们往生的人,好有安住。在十六观中,最後有往生观?叫我们修这种往生观,这就是指示我们的往生的方法,由修观行而得往生。那末,我们该依法观行求取往生,不要辜负无量寿佛的慈悲愿力。这莲台要分戍九晶是何故呢?佛心是平等一味的,无分别,无作意的,毕竟空无相无愿的,还分什末等级呢?世界的众生千差万别,为的普应群机,随其根性差别,自然而示现其九晶的不同。就由如此施设晶级的区分,更增加了不可计算的往生人类,更显得无量寿佛的心包太虚,量周法界。

今日世界的文化,直飞猛进,人类凭空,居然登上了月球,可以对於以上的三个企求,依然未能把握得任,如此看来,这三个企图,毕竟不能实现吗?以佛法谈佛法,而佛法并不抹杀事实,所谓世间极成真实。大乘佛法亦主张於五明中求,科学也有功於佛学的。要实现以上三个企图,以佛法的观点,还是着重在一观字上,观有观想、观察、观念的三类此佛学观念,观郎是念,念者,即是心之所之,心念之所任处,普通的观念,是指印象而言。观想,观和想,融成一体,佛法修禅定三昧,都不离观想的。观察,是瑜伽七作意之一,修世间解脱,和出世解脱,都需借重於观察作意的。如能切实的运用这个观字,以一观而融贯观想,观念和观察以去观无量寿佛的依正二报,及其庄严,则其所要求达到的三个企圆,必能突破。

这一观字,为何而有如此胜大的功用?要知道:世间的事,都是由想像中得来的。如果浮生若梦,不去克勤克俭,从想像中去求发展,求进步,可以有收获吗?今日科学发明昌盛,登陆月球,不是徒然从空掉来,这便是想的成果。佛法的成就,也还是不离观想的。比如,要做一个好人,就要向好人处着想。孟子说:子服羌之服,诵咒之言,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是杰而已矣。学佛何尝不如此,修净土亦复如此。比方:第一,要延长寿命。无量寿佛,寿命是无量的。那末,就要对无量寿佛起观想,观他的相好庄严,观他的寿命无量,深刻的观,作意切实观。做到了不观还现有无量寿佛在眼前,这便是事观上的成就。观他佛,还要反观自佛,看自己与无量寿佛有何不同?是否也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尤其是:无量寿佛,往昔发了四十八颐化度众生,我今日曾发愿,发了那几种颐呢?无量寿佛,慈悲善舍皆具足,我具足不具足呢?要互相对照作比,这便是净土宗所说的理观。如能事理兼并,融会通观,学尧何愁不成尧?学佛又何不成佛。

此上理论,满布净土三经。圣印法师观无量寿佛经讲稿中多所发挥,言之綦详。幸参照!

民国七十五年,古七月廿日,台北法云寺。

原载《海潮音》67期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地狱罪业,你能躲得过地狱吗-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地狱罪业,你能躲得过地狱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法身菩萨必修的科目。第一个是礼敬,我们没做到,我们还有傲慢心、还有嫉妒心,不会尊重别人。第二个,属于口业,称讚如来。我们看到人家好的,能..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需要学的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需要学的爱欲之心深而难越,人的贪爱这是俱生烦恼,不需要学的。我们细心去观察,你看婴儿叁、四个月,如果有两个小孩在一起,你放一块糖在那裡,你看两个人就抢了。你在这裡面..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路子,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路子,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念佛,各人善根、福德、因缘都不相同,所以念佛的方法也是无量无边。一定要适合自己根性、适合当前生活环境,才没有障碍。最重要是念得踏实、念得欢喜,念到妄想、杂念..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真实功德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真实功德「故远离虚伪颠倒,是为真实功德。」什么是虚伪颠倒?大乘教裡,世尊常说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虚伪的,分别、执着就是颠倒;远离,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就是真实功德。真实功德,换..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的爱、真的情,是聪明人干的事情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的爱、真的情,是聪明人干的事情怎样拔除情执?这是大事。念佛是很好的方法,佛号念不下去,于是就功夫不得力。要怎样才能产生效果?还是智慧。这智慧从哪来?从读经,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

净土法门法师: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

净土法门法师: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士农工商,为给自身,故云以自给济。‘给’,供给也。‘济’,周济也。有对自己,有对别人,这个文字古人写的。古时候的社会安定,为什么安定?我们看这四个..

净土法门法师:迷到了极处,样子就像觉的样子,俗话常说“大智若愚”

净土法门法师:迷到了极处,样子就像觉的样子,俗话常说“大智若愚”所以,信佛这两个字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在历代,像观音菩萨感应传里面所看的种种那些感应,他们那个信虽然是迷信,迷信也能起作用。它起什么作用?..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画面就是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寂定明察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画面就是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寂定明察所以《宗镜录》里头这两句话是修行人的总纲领、总原则。一心照万法,照见。照见万法是什么样子?五蕴皆空,跟观世音菩萨一样,这个境界非常困难。可是我们今天..

学佛的人常会遇到的问题

正见: 本人是一佛学爱好者,只看书,无修行。本人一直以为学佛首重树立正确的见解,有四个问题一直困扰我: 一、既然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都是缘起性空,一切必将流逝,那么我们还能追求什么,还能凭什么安身..

面对你讨厌的事,最管用的办法

面对你讨厌的事,最管用的办法你的生命里有让讨厌的人事物么,用下面的三个方法来化解吧!面对他时,在心里告诉自己:1、感恩你的出现,让我迎回静心的力量。所有静心的力量,都藏在我们排斥的事物里面。如果排斥了..

吃肉念大悲咒有效果吗

《大悲咒》是佛家的一部经典的咒语,其中蕴含着无量的智慧。诵大悲咒的禁忌有很多,比如说,念大悲咒不要在污秽的场合,念大悲咒的时候要用心,念大悲咒的时候,不能持怀疑的态度等等。那么吃肉念大悲咒有效果吗?接..

静波法师:有病方知身是苦

静波法师:有病方知身是苦有人说可怕的是痛,痛得非常难过,如果病了不痛,病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人生病了就会痛苦,所以会特别难过。很多人说:我生死不怕,就是怕痛。这是很能被理解的现实。尤其是得了一些非常痛..

晚上在家能念华严经吗

《华严经》是大乘佛学的重要经文,也是非常经典的经文,对佛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读诵《华严经》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我们念诵《华严经》是没有任何的时间限制的,多以我们晚上在家念诵《华严经》也是可以的。在家念..

金刚经威力

金刚经威力是很大的,我们在去接触的时候,就会让我们对经文有好的体会,也是能使我们产生好的感悟,让我们能够见识到金刚经的益处,从而能够让我们保有好的人生信念,能使我们一直坚守心中所想。1:消业培福每个人..

看护比库就是看护佛陀

看护比库就是看护佛陀世界的本质是苦的,因为世上的一切都是无常而不断变化的,有所得必然会导致因失去而带来苦的结果。世法皆是相对的,有生就有死,有聚即有散。普提珈塔提舍比库得到佛陀给他的观想题目后,努力禅..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实功德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实功德「故远离虚伪颠倒,是为真实功德。」什么是虚伪颠倒?大乘教里,世尊常说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虚伪的,分别、执着就是颠倒;远离,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就是真实功德。真实功德,换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