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幻士仁贤经

繁体

佛说幻士仁贤经全文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鸟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五千俱。皆神通菩萨,一切大圣悉得总持辩才无碍,其名曰:师子菩萨、师子意菩萨、诚乐菩萨、道御菩萨、大御菩萨、光首菩萨、光净菩萨、寂意菩萨、人明菩萨、开化人菩萨、常应菩萨、慈氏菩萨、文殊师利六十贤者。一切五千菩萨,皆此上首者也。梵王、帝释、四王诸天、龙王、神无央数。于时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群臣僚属,供奉世尊衣被、饮食、医药、床卧之具。世尊名称普闻远至,是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诸神通慧普见所睹无余,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法不共,不舍大慈,不废大哀。慧眼佛眼具足变化无极,神足变化,说本变化,教授变化得无极。发意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州城河海,须弥众山龙神天宫,铁围山川、沟坑树木、国邑墟聚,在一毛孔,从劫复过一劫。

是时,王舍大城中,有一幻士名曰颰陀,明经解术晓了幻伎,所作巧黠多所喜悦,所兴如意名闻于远。其摩竭国诸余幻者皆所不及,所至到处最上第一。除诸见谛清净士女得法忍者,一切人民莫不倾侧,如所言者无不迷惑,随未曾有法,而以此幻邪行之术,得众利养。幻士仁贤,闻佛世尊名称普徽如来至真等正觉,闻已自念:我身转化摩竭人民及诸州城,莫不受教。唯未化沙门瞿昙,亦未曾试及诸弟子,我宁可试知可惑不?假能惑者,摩竭人民皆共同心来供事我。

于是仁贤,缘本功德承佛威神,出王舍城至灵鸟山。见佛世尊光踰日月百千亿倍,明净无垢光炎远照,髻相之耀灼若摩尼,晔如莲华清净,超梵八部音说法广度。见佛色身具足严妙,意甚踊跃心自念言:我欲试佛诸通之慧审普见不?便行趣佛,稽首作礼,用试佛故:缘此请佛,设知我意当不受请,若不知者必受无疑。佛知其意,愍伤仁贤及王舍城一切人民,欲度之故默然受请并比丘众。

时仁贤念:沙门瞿昙,无诸通慧亦不普见,以不见故今当晓试。是时,仁贤稽首作礼,绕佛三匝而退。

贤者大目揵连白佛言:幻士仁贤内怀诳诈,请佛及僧,云何受之?

佛告目连:汝且安默,如来深究一切群民长夜迷惑,因化立之以平等行。天上世间无能施秽欺惑佛者,如来以断淫怒痴乱,无余瑕垢灭诸缚著,离八十垢得不起法忍,以故三界无能惑者,一小幻士何所能谐?如来解畅一切法幻,自致最正觉,使诸人界及其本原,皆使巧妙幻过。仁贤终不能与佛幻术等,百倍、千倍、无数亿倍,不可假托以为比喻。

佛告目连:于意云何?幻士仁贤,宁能庄严化三千大千世界令净好不?

对曰:唯然,此幻不能。

佛言:如来发意之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严净入一毛孔,佛之幻术终不惑。正使十方佛国,有风名随岚及断截风,飘坏三千大千世界,还复如故。有风名追逐风、住止风,旋转世间。有风名曰波栗屠那,回行三十二天。有风名曰摧破,崩坏须弥。有风名曰拘那,起大火上至三十二天。有风名曰常来,起劫烧天地。有风名曰炽火,使三千大千世界一时俱燃。有风名曰浇洒,起大雨。有风名曰枯竭,除尽水灾之变。

佛告目连:今我粗说是诸风名,从劫过劫无有竟时。云何,目连,宁有人能止虚空,坐诸风之中作四器行,使此诸风入一芥子,其于芥子无所挂碍亦无毁害,令诸天人安隐娱乐而不惊怖?如来幻法而复过是无有极也,非弟子、缘一觉地之所能及。

于时,目连在众会前,稽首作礼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等为得善利。所以者何?世尊威神巍巍如是大尊无极,其人民闻佛如来此变化者,欢喜踊跃逮得善利,便发无上正真道意,一时欣然功德无量。

于是幻士仁贤,入王舍城还归到家。即其日夜,于城内秽恶流聚最不净处,化于其中作大讲堂,悬缯华盖而起幢幡,现地平正树木茂盛,瓶罃珍器香炉镫锭,散众华香,于讲堂傍植八千宝树,枝叶华实众色馚馥,一一树下为诸比丘敷师子座。于讲堂中央,特为如来设师子座,众宝为足校饰无量,高四丈九尺。于座四面化四宝树,作百味之馔若干种食。其为供者合五百人,端正皎洁宝璎珞身。

幻士仁贤化作是已,时四天王,往诣幻士所化作讲堂,谓仁贤言:甚善!仁者,乃请如来,于此讲堂而供养佛。宁可听我次助所乏,欲造宫室以奉如来?于是仁贤,益用踊跃得未曾有,报听天王:宜知是时。四天王即化作立宫室极妙姝好,仁贤所建厌蔽不现。

时,天帝释与三万二千夫人,俱到幻士讲堂,谓仁贤言:善哉快乎!真得善利!乃请如来于化饰讲堂以供养佛。宁可听吾给助所乏,欲造宫殿以奉如来?于是仁贤,倍复踊跃得未曾有,私自疑怪,报听帝释:宜知是时。天帝即化作大殿馆,踰于忉利最胜之宫,化植宝树,超乎已质拘者之树姝好,厌蔽仁贤、四王所立,讲堂宫室所校诸树。

仁贤则自念言:世尊非凡,乃有如是神妙尊天及诸天子,兴大供养奉事如来。今我宁可没灭我之所建,大为迷谬,岂忍以此举向上尊乎?于是仁贤,欲没所幻而不能灭,遍作诸术亦不可灭,幻食供助讲堂严饰师子之座,永为真实而不可变。

仁贤惊怪心自念言:往昔所言,幻现则现,欲没即没,今为如来变作化供而不能改。

于是天帝知仁贤所念,便告言:如卿为佛化作严净供具,不能变复使如本,故其见如来发欢喜心,常得安隐至泥洹道。

尔时,仁贤踊悦怡怿,晨旦白佛:饭时已到,愿可自屈。

于是世尊,著衣持钵,与诸菩萨及比丘僧眷属围绕,往诣仁贤庄校讲堂。佛时变化,使仁贤知坐所为立师子之座,四天王亦见如来坐所造宫师子之座,帝释自念:如来坐我所化庄严之座。

时王舍城诸不信法众邪异道,弃自贡高及嗔怒心,一切共诣庄严讲堂,今日共观瞿昙所现感应。其边道法清净士女,悉共喜踊往诣讲堂:今日我等当见如来至真等正觉,听师子吼睹其变化。

于是仁贤,蠲除自大稽首佛足,白世尊言:唯愿如来,原我罪过本愚所作,欲乱如来,化作此食助供侍使,师子诸座亦皆化作。心中念悔欲得灭没所可化现,佛为圣尊矜恕为意,诸所施造令不复变。

于是佛告仁贤:一切人民及其所有皆如幻化,诸坐比丘亦如幻化,如我之身亦是慧幻,此三千大千世界则复为化,因缘罪福一切诸法亦如幻化,皆由因缘各在合会,便持所化饭食之具分布施设。

于是幻士仁贤,梵王、帝释、四天王,诸助供者,擎化食供养世尊及比丘众。

于是贤者大迦叶说偈言:

如今所设座, 及其处上者,

定意为平等, 善哉施无上!

舍利弗颂曰:

如今供具心, 及其受者意,

如是常等觉, 是疾毕信施。

须菩提颂曰:

是施无所施, 受者无所受,

其有应是行, 是为毕信施。

阿难颂曰:

是施为尊乘, 食者无有心,

其身意无著, 是为世众祐。

于是光英菩萨曰:

譬如彼幻士, 仁贤现此化,

一切世亦然, 愚者不及解。

光造菩萨曰:

譬如坐树下, 悉以幻化作,

所有幻亦空, 适等无差异。

师子菩萨曰:

不闻师子吼, 小兽树间鸣,

师子适震吼, 驰走窜十方。

仁贤卿有恨, 以幻惑人民,

如来所现幻, 众魔不能当。

师子意菩萨曰:

是饭食化作, 供助者亦幻,

食饭者皆化, 善哉祠无上。

慈氏菩萨曰:

油醍醐浇火, 其明益炽盛,

仁贤幻如是, 佛幻为普现。

软首童子曰:

譬如本此处, 一切皆化造,

仁贤所兴幻, 欺诳惑众人。

一切法如是, 本为悉平等,

不觉了当来, 愚痴行生死。

于是世尊,欲劝化幻士仁贤,则于讲堂之东化造殿舍,长者处其中,谓仁贤曰:今何所作?

答曰:我供养沙门瞿昙及比丘僧。

长者答:幻士,勿说是言!今者世尊,在王阿阇世宫而食,及比丘众。时仁贤承佛威神,见佛及僧在王宫食。

时,佛复化作长者来入讲堂,问仁贤曰:今何所作?答曰:今供佛及僧。长者答曰:勿说是言!今佛及僧游于异道分卫。时仁贤承佛威神,见佛之众于异道分卫。

复有长者到仁贤所曰:今何所作?答曰:供佛及众。长者答曰:勿说是言!今世尊在耆域医王后园,为四部众讲说经道。仁贤承佛威神,见佛在耆域后园,为四部众讲法。

时,天帝释谓仁贤曰:今何所作?答曰:我供佛及众。帝释答曰:勿说是言!今者如来,在忉利天昼夜树下为诸天人讲法。仁贤承佛威神,见佛在忉利天为天人说法。幻士仁贤见诸树上,枝叶花实皆有宝座,如来相好具足僧众围绕,在诸化师子座上。四天王、帝释、梵王,而化师子座皆见坐如来,并王舍城诸街里巷馆宇,皆见如来。遍诸佛世尊前,皆见仁贤悔过自韪。

时仁贤目之所睹,不复见余但见如来,幻士喜踊即生善心,用欢喜故得佛意三昧,从定意起叉手于佛前,以颂问佛曰:

今我睹见, 如来神足, 发意之顷, 化若干佛。

其数百千, 复过是限, 若江河沙, 诸佛如是。

我本自谓, 广学幻术, 于阎浮利, 无与等者。

今日观见, 佛之神足, 计校譬喻, 不可为比。

今我目睹, 不复见余, 普见诸佛, 相好庄严。

是故今我, 欲问法王, 何许是佛? 唯愿尊说。

奉事何佛, 为第一供? 施何所佛, 功德最大?

何所清净, 受施众祐? 愿为说是, 平等普见。

我今首过, 一切所犯, 身所试佛, 世雄导师。

其于尊人, 不行恭敬, 是为自弃, 不得所愿。

诸天已闻, 及与帝释, 于是众会, 一切普达。

我今为发, 菩萨之心, 用一切故, 今悉度脱。

今我为请, 一切众生, 皆使饱满, 甘露安隐。

令睡瞑者, 疾得觉悟, 逮得奇特, 智慧灯明。

谁能化变, 如是所现, 闻其所言, 安定柔软,

其慧无碍, 导行最上, 彼不生心, 道意最尊?

愿为我说, 微妙道行, 为奉何尊, 疾逮佛道?

云何如是, 为具足行, 一切弟子, 所不能及?

无行之行, 德为何类? 正义云何, 而谛听闻?

何谓所乐, 礼节经行? 云何而发, 所生无疑?

云何精进, 闻受无厌? 何时逮得, 坚固听闻?

云如之何, 讲说法教? 何谓光耀, 法皆照人?

云何施道, 而得慈行? 云何得立, 无异之心?

何谓祠祀, 所在充备, 于众人民, 为坚固慈?

云何善师, 当奉习效? 云何恶友, 而当远离?

云何得往, 见佛世尊? 已得见值, 云何供养?

当学何学, 得为上尊? 云何精学, 而得智慧?

云何于戒, 而为清净? 云何逮得, 三昧定意?

何所施设, 成严净行? 云何舍离, 非法之义?

云何于道, 而伏其意, 示现降魔, 欲尘系缚?

云何听受, 思惟经义, 其心不舍, 一切众生?

云何教化, 人物群黎, 坚固奉德, 无所行处?

云何于人, 而不舍行, 善权慈心, 仁爱之迹?

云何神通, 而得具足? 何谓意志, 道心尊特?

云何一切, 得成所愿, 逮得分别, 总持法忍,

辩才清净, 行不退转, 深奥之意, 解义第一?

云何于是, 得极过度, 已得道证, 微妙晓了,

一切皆知, 是佛道行, 于道坚住, 而不动转?

唯愿说是, 上妙之义, 诸通之慧, 明智如海。

世尊愍伤, 愿为我说, 我思逮得, 坚固奉行。

于是佛为幻士仁贤说偈曰: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堕胎对于女人来说是道永恒的伤,梦魇般一生如影随形讲述人:绿莹31岁精算师第一次堕胎年龄:22岁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没有一天没想到过他,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把他叫做我的孩子,他只是一个没成的胚胎..

奇怪的友谊

奇怪的友谊真真在小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是失忆症,于是不知怎么的,就和一直叫珞珠的老虎交上了朋友。他们两个亲密无间,如果真真被老狼追击,珞珠就立刻窜了出来,老狼便不敢来袭了。每当珞珠受了伤,真真便用自己的..

随缘之义

随缘之义 杨云唐 识与智的最主要差别在—识是有「自我」的成分,而智是脱却了「自我」的色彩。意识,它所取的都是有利自己、保护自己、顺于自己的;所以它能自己养胖自己。也因此,意识活在自己世界里,一直在自我堆..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

圆 梦 王宽心

圆 梦 王宽心我曾有过一个梦。此梦已圆多年,然而却羞于启齿,原因是,别人为了圆梦,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我圆梦,未有点滴付出,却坐享其成。此因此果,作下陈情。我是学俄语的,对地铁的了解,早在上世纪中叶。当..

姻缘靠天定?算命先生都说孤独终老的姑娘,靠这个办法竟然找到如意郎君收获幸福美满

姻缘靠天定?算命先生都说孤独终老的姑娘,靠这个办法竟然找到如意郎君收获幸福美满 俗话说,婚姻是人的第二次投胎,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能否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几乎决定了人生最后..

信愿法师: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

信愿法师: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问: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答:以末法时代,我们凡夫众生要修学,很多人在弘扬佛法,到底谁讲的才对呢?很简单,依法不依人。无论出家在家大德,他所讲的,引经据论,我们就听从;不..

堕胎活见鬼

堕胎活见鬼 小饼的大姐是北京人,他有个女性朋友,婚前曾经堕过胎,无神论者,毫不在意也毫不愧疚,婚后生了个大胖儿子,红红火火。 儿子几岁的时候,突然开始天天哭,用稚嫩的声音惶恐的哭喊:窗外有人!窗外有人!..

妙江法师: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都是正法住世的能量

妙江法师: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都是正法住世的能量妙江法师我们向往正法住世,这也是一种动力。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就是这个动力,就是正法住世的能量。诸位都是能量,我们出家人也是能量。三宝就代表明灯,大家能..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原文]智首菩萨说念佛《华严经》云:“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暂断,如是业应做。” 智首菩萨说念佛在《华严经》中,智首菩萨劝人念佛的偈子中说:“作为法王子,在平时..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可知学佛为吾人极平常极必要之事。而决非不近人情者也。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日用寻常之中,并非离掉吾人日用寻常另外有所谓佛理佛法..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和美丑之分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和美丑之分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 胜鬘夫人地位尊贵,但面貌却长得不太好看,她心里常常因此生起疑惑。 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园精舍的时候,她来到佛前顶礼佛..

宁愿拖著尾巴

猴子转生为人仍残留尾巴余报(前生可能是马来西亚猴子)达尔文尝试以进化论解释人类的进化,这个理论至今仍是争论不息。然而马来西亚的一名有尾婴孩,却似乎增强了此进化论的可信程度。这名已三个月大的婴孩,居于马..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俯瞰苍生 它是唐代一位皇帝的化身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俯瞰苍生 它是唐代一位皇帝的化身洛阳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景区,龙门石窟分为西山石窟和东山石窟,中间是易水河昼夜不息地流淌。龙门石窟最大的看点,就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群像。..

女XA生气,会导致很多疾病

女XA生气,会导致很多疾病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吧,你心情好的时候,别人跟你开两句玩笑,你不怎么放在心上。一得病,身体不舒服,情绪就容易敏感、波动,心态往往就会不好,这时候别人稍微一惹你,你就烦,对吧?这说明..

姐姐亲身经历的六字大明咒驱魔的威力

姐姐亲身经历的六字大明咒驱魔的威力作者:reading我姐姐信佛20年,常年吃素,虽已经50岁,但和40岁的人没有什么区别,看上去很年轻。姐姐平时以念佛和诵《地藏经》为主,也持一些短咒:比如六字大明咒、大悲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