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 佛教与礼俗规范

繁体

第十九课 佛教与礼俗规范

礼俗是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文化,其形成往往受到民间风俗习惯的影响,或因宗教信仰而日久成俗。例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不但深入民间,融入生活,自成一套婚丧喜庆的仪礼规范,而且对于中国民间流传的男婚女嫁、八字算命、冲喜、冥婚、哭墓、看风水等迷信色彩浓厚的民间习俗,无形中也发挥了移风易俗的功用。

首先有关婚嫁的礼俗,佛教鼓励青年男女到寺院举行佛化婚礼,以信仰为力量,期许彼此遵守承诺,互相尊重与包容,携手建立健全的佛化家庭。

在生儿育女方面,佛教认为眷属都是有缘来相聚,身为父母者,平时就要有健康的心理及端正的行为;尤其在母亲怀孕后,更要培养善因良缘。因此,父母于平素礼佛诵经、听经闻法、乐善好施、长养慈悲善根,具足清净福慧的身心,将来子女出生,其肉体与精神必能受到父母良好性格遗传的影响,这就是最好的胎教。

孩子一旦出生,可以参考具有佛教意义的词语命名;弥月时可至寺院礼佛,甚至举行寄名礼,过寄给佛祖,作为将来皈依三宝的因缘,并以素斋供众,切忌杀鸡宰猪,大宴宾客,或为滋补母体。因为飞禽走兽虽是畜生,同为有情生命,应给予尊重,若为口腹之欲,恣意宰杀,令彼子母离散死亡,结下怨仇,自己也难以获得安乐幸福。

子女成年后,可参加寺院举行的成年礼,亦可自行诵经礼佛回向。尤其,佛化家庭最好能从小就确立孩子的佛教信仰,尽早皈依三宝,如《杂阿含经》卷三十六说:「我见众生主怀妊之时,我即教彼,为其子故,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及其生已,复教三归;及生知见,复教持戒。」

有生必然有死,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历程,一般民间基于「生死事大」,或为显示身分地位,一旦眷属亲人过世,往往极尽铺张浪费,例如出殡时安排电子音乐、花车、游街、哭墓等;甚或迷信看风水、坚持土葬、择日、死后八小时内不能入殓、焚烧纸钱纸屋等,这些迷信与执著不但丝毫无益于亡者,对于眷属的精神物力更是一大耗损。

佛教认为丧葬仪礼贵在真心诚意的悼念,尤其应当重视临终关怀,让亡者平静安心尊严的往生,让家属尽快平复哀伤的情绪,正常生活。因此,佛教主张火葬,不求奢华;入殓时不一定用豪华棺木,或特置新衣、寿衣、珍宝等;佛事法会应当力求庄严而不繁琐,最好参加寺院的随堂超荐,或是配合亲朋好友的时间,共聚一堂,为亡者念佛致意,并不一定要经过头七、二七乃至七七等重重祭拜仪礼。尤其,佛教主张真正对亡者有意义的缅怀是让他遗爱在人间,例如为他布施,护持文教事业;为他出书,发扬其精神理念;成立基金会、奖助学金,乃至器官捐赠等。这些作为,不唯利他,更是亡者往生善道的资粮。

关于喜庆方面,民间庆贺寿诞的方式很多,有人大宴宾客,有人唱歌跳舞,有人请戏班敲锣打鼓,总不离喧譁吵闹,反而失去庆生的意义。佛教并不主张过生日,因为生日正是母亲生产受难的日子。因此,佛教徒可于母难日诵经礼忏,或参加寺院举行的报恩法会、大悲忏法会,乃至打斋供众、助印佛书、布施供养等。如果真要为自己作寿,应在六十岁以上,之后每逢十年再过寿,如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等。过生日最好能团体举行,集合同一年龄的寿星,定期供佛斋僧;若宴请亲友,最好不设荤席,不收贺礼,以庄严节约为原则。

此外,一般的喜庆,如乔迁、新居落成、开工破土、开张、开市、佛像安座,乃至新车启用等,可请法师举行洒净仪式,至诚诵念大悲咒,以杨枝净水荡涤坛场,以期消灾增福。就职、颁奖、开会可依佛教仪式,于会场安设佛像,唱三宝颂,礼请法师开示,也可以选择寺院讲堂为会场,既庄严又方便。

总之,佛教主张礼俗规范应以不虚荣、不执著、不舖张、不迷信为原则。尤其,佛教徒应将信仰融入生活之中,让佛教生活化,生活佛法化,有佛法指导的人生,必然时时心安,处处自在。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很多人知道,学佛能让自己增加智慧,让自己的心,更加的清净。但是,到底怎样学,才对呢。有人觉得学佛就是要皈依,觉得佛教中讲三皈五戒,很复杂。有人说,其实学佛就是将佛当做..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问: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与目的,并付诸实现呢?答: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非常重要。你现在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目的,所以用头脑去思考和寻找。你可能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也不..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都是给我们表法的,我们用见贤思齐的心瞻礼尊容,这就是修功德。我们一定要知道瞻礼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的。在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位比丘学佛,学着学着佛因为..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如何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的事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金刚般若的这种智慧,当即名字以离名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金刚般若的智慧。如果我们还取法相,还取..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顶礼可以分为三个..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问:“东区长者之声”,这大概是个刊物,里面登载说本港卫生局长说,香港严重缺乏灵龛,倡将骨灰洒在纪念花园,化做春泥更护花。世俗也有把骨灰洒入江海的..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一个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一样,都想解脱,都想成佛,只是不会或不敢用“解脱”、“成佛”这些词而已,他们认为这是迷信。一说要解脱、要成佛,..

孩子,这是甜的

好甜!好苦!好甜呀!我说好苦才对!邻家哥哥结婚,分礼糖。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刚到手的糖果跑一边享受这难得的喜悦。可是吃着吃着就吵了起来,一个说糖果是甜的,另一个穿得破旧、年纪稍小点的却说这是苦的,谁..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文:宏海法师今天这一讲,我们想,主要把我们做一个大的视野整合,就是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它是怎么来的。就着说前面的几种国土,净土..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文/学诚法师所有人都要面对出世和入世这两种心态。入世就是要做事,出世也要做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有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时,..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每次演讲,我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为什么爱得愈深,痛苦就愈强烈?”这是很普遍的问题,而且我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各个年龄层的人。当然,这里所..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是蕅益大师讲的,讲得一点都不错。绝对不是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包括菩萨,菩萨、声闻、缘觉没有法子理解净..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安忍不是只在表面上“忍吧、忍吧……”你一忍再忍,总有一天会露馅的。这都是表面上的忍,实际上心已经动了,因为心里已经有怨恨了。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深信这些道理。佛讲的这些道理..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我们已经有幸得到了暇满人身,丰衣足食,比较健康,也没有什么疾病,顺缘样样具备,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地利用此良机精进修行。我们往昔造过很多恶业,业力缠身,这些恶业早晚都会现前的。业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解】六、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