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信仰
第一课 信仰
一、怎样才是正信的宗教?
正信的宗教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有教主:历史上真有其人,而不是从神话鬼怪中产生。
2.有教义:所奉行的经典,流传的法义,皆合乎宇宙自然的法则,如佛教的三法印,即是普遍、必然存在的永恒真理。
3.有导师:传播宗教者,必须持守律法,有著清净庄严的品德,并且不以主宰者自居,或假藉威权操控人心。
此外,正信宗教的目标,是教人以布施、守戒、忍辱、慈悲等,作为修行的内涵;以不侵犯他人生命、钱财、身体、名声等,做为修行的德目。正信的宗教,不以神通变化骗取信徒的膜拜,不以鬼怪附身造成信徒的不安。正信的宗教是开发吾人道德光明的本性。
二、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经云:「皈依三宝者,能破除忧悲苦恼,得到无上寂灭之乐,故以此因缘皈依三宝。」又皈依含有皈投、依靠、救护之义,藉由三宝的威德加持,净化身心,感召善因好缘,成办诸事。
皈依三宝者,如得灵丹妙药,能够医治贪瞋痴的心病;如灯烛星月,能够指引我们的迷途;如苦海舟航,能够脱离生死的苦海;如贫人得宝,能够庄严我们的身心。皈依三宝者,以佛陀为导师,以三藏教典为法宝,以一切善知识大德为僧宝,亲近学习,护持一切。皈依佛,如同在我们心中建一座发电厂;皈依法,如同在我们心中建一座自来水库;皈依僧,如同我们在心中的良田上栽植功德。因此,我们必须要皈依三宝,找回生命的价值,重新认识自我宝贵的清净本性,开发每个众生本具的如来佛性、平等的法性以及清净的真心。
三、诸佛菩萨那么多,我们要信奉那一位比较好?
经云:「佛佛道同。」佛、菩萨并没有前后的名次及功德多寡的分别。我们要信奉那一尊佛、菩萨,视各人因缘而定。如:欢喜慈悲的性格,可以礼拜观世音菩萨;爱好智慧的人,可以信奉文殊菩萨;发大愿心的人,则以地藏菩萨为典范;重视实践的人,就以普贤菩萨为榜样。
佛教是个尊重包容的宗教,信奉那一尊佛、菩萨,是个人的自由,就象是学生填写志愿表,选择喜欢的科系研读,只要努力用功,不论就读那一种科系,都能得到学位。修行也是如此,以有缘的佛、菩萨作为学习的对象,生起见贤思齐的向上力量,终究殊途同归,人人成佛有份。
四、皈信佛教以后,应如何实践?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皈信佛教后,除了防非止恶,还要积极的奉行众善:
1.要正信三宝:对三宝信心不退,对戒法持守不毁,对饶益有情不变,对护持道场不疑。
2.要正见人生:正见人生有善有恶,有业有报,有圣贤和凡夫,有前生和来世。
3.要正语说话:维护善良纯净的口业,不乱说、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还需布施爱语、柔软语,给人信心和欢喜。
4.要正命生活:不从事违犯五戒的工作,也就是要有正当的经济生活和谋生方式。
此外,亲近善知识,常到道场听经闻法,或者早晚一炷香,吃饭三称念,每日诵《般若心经》一卷,或静坐五分钟,生活中不离正思、正念等,都是实践佛法,圆满菩提的要门。
五、信仰之后,应如何维护信心?
信心乃一切功德的根源,信仰之后,如何保任、维护信心的根苗,有以下十种方法:
1.亲近善知识。
2.经常参于定期的共修活动。
3.听闻正法。
4.阅读佛书。
5.参加道友集会。
6.要有自我的密行。
7.学习六度四摄的菩萨道。
8.要有禅悦法喜的体验。
9.关心佛教的发展。
10.正见、正思、正念。
此外,对于信心的维护,要勤于拔除贪瞋嫉妒的杂草,要勤于灌溉清净戒法的甘露,让信心的田园生长慈悲、般若的丰硕果实。信仰佛教之后,要以佛为导师,以法为良药,以僧为医护,化贪欲为喜舍,化瞋怒为慈悲,化愚痴为智慧。持之以恒,就是维护信心最好的良方。
六、对民俗信仰应该有什么态度?
人人有信仰的自由,佛教徒应本著慈悲的胸怀,对于民俗信仰要有尊重、友善的态度;对于其它宗教,也能含容等视,以礼相待;不皈依外道天魔,不信奉外道邪教,不跟随外道门徒,这就是佛教徒面对民俗信仰或不同宗教时,应该有的立场。
七、我们究竟应该信仰什么?
1.建立四不坏信:皈依佛、法、僧、戒四者,即具有根力,信心坚固。
2.肯定三法印:确认无常、无我、涅槃寂静的人生实相。
3.信仰业力自作自受:深信世间的善恶好坏都是自己所造作,不由神力,即使有神通也抵不过业力。因此,自己所造的业,一定要自己去受报。
4.信仰依法不依人:人有生灭来去,唯有「法」--宇宙人生的真理,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5.信仰自性三宝:肯定自己的清净本性,认识自己的本具佛性,所谓「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自己是最好的依靠。解脱生死苦患,不是诸佛菩萨所能替代。相信自己是佛,自然会爱护一切众生,不会有侵犯众生的言行举止。信仰「我是佛」,所做的都是慈悲的佛事,所说的都是柔软的佛语,所思的都是清净的佛性。
八、信佛必须拜偶像吗?
信佛有必要拜偶像,因为有见贤思齐的价值。
拜偶像不是拜泥塑木雕的形像,而是礼拜此像所代表的意义,透过圣者形像,容易生起恭敬、怀念、效法的心意。如:一块布裁成帽子戴在头上,做成鞋子穿在脚上,大家不会把帽子穿在脚上,也不会把鞋子戴在头上,布的本质相同,但功能和价值不同。这块布如果制作成国旗,象征著国家的尊严,将受到千万百姓的敬礼。又如耶稣教的耶稣像,不论是铜铁木器,当他高挂在教堂中,同样受到耶稣教信徒的礼赞。天主教的圣母玛利亚像,对于信奉她的信徒,见其塑像,献花膜拜,精神意义大于物质形像,礼拜偶像更有利于凝聚信仰力量。因此,崇拜偶像有其存在的价值,使我们的心灵有了皈依,生命得到救护,情感扩大升华,并由此唤醒吾人清净圆满的觉性。
2024-03-17 13:52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