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第八课 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在现代世界文明互相交流,地球村民往来频繁之际,佛教也逐渐突破旧有型态,走出山林,进入社会,扩大寺院功能,深入人群服务,走向家庭,助益国家,进而超越国界而延伸全球。为了促进人类融和,发扬慈悲友爱的精神,国际佛光会应运而生,为历史写下辉煌的篇章。历年来,国际佛光会为推动佛教人间化、现代化、艺文化、大众化,自一九九二年起至今,每年例行举办会员代表大会,更推展「主题演说」来作为会员的精神指标与未来努力的行事方向。其简介如下:
一、欢喜与融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二年于洛杉矶音乐中心)
世俗之财富、感情、知识、权力等,人人希望拥有,但这一切都可能带来烦恼,其实,最好的是拥有欢喜与融和。我们希望世界上每一个人要本著欢喜做事,要本著欢喜做人,要本著欢喜处境,要本著欢喜用心,更要本著欢喜利世,欢喜修行;而融和,则不但大小乘要融和,显密要融和,而且应扩大到种族融和、古今融和、自他融和、事理融和。所以,国际佛光会是要把欢喜布满人间,使世界融和一体,不分种族、国籍,同中有异,异中求同,而能和睦相处。
二、同体与共生(第二、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三年暨一九九四年于台北国立体育馆、加拿大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
同体是平等观,含有平等、包容的意思。譬如众生虽然有男女、老少、强弱、智愚的分别,但是清净的佛性是平等一如的。正如佛陀成道时发出「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的宣言,揭开「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同体平等的精神,提倡「生佛平等」、「圣凡平等」、「理事平等」、「人我平等」的思想。
共生,是慈悲观,含有慈悲、融和的意思。法界一切众生是彼此互相依附成就,共存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共生是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观,是无染污的慈爱,是无对待的包容。在工作中没有上下阶级的对待,在日常生活里没有计较的分别。共生,就是人我的尊重与包容,就是自然的共存与共荣。
大家同住在一个地球上,应该捐弃我见偏执,彼此守望相助,以同体来推动众生平等的思想,以共生来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让地球成为和平安乐的人间净土。
三、尊重与包容(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五年于澳州悉尼达令港国际会议中心)
在科技进步,来往频繁的社会里,尊重与包容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以奉持五戒代替侵占掠夺;尊重生命的价值,以喜舍布施代替伤生害命;尊重大众的所有,以共享福利代替自私自利;尊重天地的生机,以环保护生代替破坏残杀。此外,我们更应用人我无间的雅量,包容异己的存在;用净秽不二的悲心,包容伤残的尊严;用怨亲平等的智能,包容冤仇的伤害;用凡圣一如的认知,包容无心的错误。如果大家都能以尊重的态度敬业乐群,以包容的心胸广利众生,将娑婆建为净土将是指日可待之事。
四、平等与和平(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六年于法国巴黎会议中心)
平等与和平是一体两面的真理,真正的平等不是表面上、齐头式的平等,真正的和平也不是只用吓阻、限武等外在措施所能达成,我们还必须注意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共识来体会平等与和平所散发的喜悦。今日要推展人我共尊、互易立场的美德,在生活处事上,要能以大尊重小,以多尊重少,以强尊重弱,以有尊重无,以上尊重下,慈悲宽容,消除我执,以达世界平等共尊,和平共荣。
五、圆满与自在(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七年于亚洲香港国际展贸中心)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不圆满的境界,如人间的悲欢离合、生命的苦乐无常、感情的爱恨恩怨等,总为吾人带来诸多遗憾。在佛教里,无余涅槃、常乐我净的境界才是真正圆满自在的净土。圆满,是最自然、最完美的意思;圆满,是人们最向往,最欣慕的境界,我们应学习从心意的包容、生活的知足、人我的平等、处世的般若、社会的安定、家庭的和谐、身心的健康以及自我的解脱上,去体证世间的圆满自在。
六、自然与生命(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主题,一九九八年于加拿大多伦多星座大饭店)
自然是世间的实况,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转、众生生老病死的轮回,都很自然。世间事合乎自然,就有生命;合乎自然,就有成长;合乎自然,就能形成;合乎自然,就有善美。佛教一向追求自然,重视人心、人性。唯有尊重自然,顺从自然,我们的心灵才得以解脱,生命才能自由。生命是不在乎一息尚存,而应在于具备有用的价值,除了人,山河大地亦能为人所用,凡对于人间有贡献,也应视为有生命者。故国际佛光会以「自然与生命」为题,期勉大众能在生活中体验自然的定律与生命的尊严、自然的生命与生命的自然、自然的和顺与生命的永恒、自然的生活与生命的佛道;更希望唤起人类的觉醒,珍惜生命的跃动,与大自然结合为一体。
世间上的每一个人,若能以自然与生命作为生命的实践,必定能使内心自在吉祥、安庭和乐、社会安定,这就是佛法带给我们的圆满世界!
2024-03-17 13:52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