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

繁体

第四课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主要有四点:

一、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二、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三、佛法为体,世学为用。

四、天下一家,人我一如。

简要述说如下:

一、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简而言之,乃指吾人本具之佛性。横遍十方,依空间上来说,法身无处不遍,无所不在;竖穷三际,依时间上来说,佛性不生不灭,永恒如一。以此真理之妙用,能够了知群我之关系,能够掌握因缘之生灭,能够透彻时空之来去,能够开发内外之宝藏。

常有人问:「佛光教团,人多事杂,如何管理,令其上下一心,和合无诤?」其理趣在于「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因为横遍十方,便能扩大我们的心胸;竖穷三际,便能拓展我们的视野。知众生刹尘心数,无有国家地域的界限,无有肤色种族的分别,能视众生为生命的共同体,故能甘心奉献,广修供养,圆满菩提。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是做人处事的金科玉律,是领导群众的最佳管理,是事业成功的雄厚资本,是团体发展的根本助力。

佛光学是人本之学,未来发展的方向,须着重现实生活之圆满。重视身心的净化,家庭伦理的建立,群我关系的融和,自然生命的尊重。念念依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无穷妙用,普门大开,接引各界人等,如《华严经》所言:「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二、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慈悲是弘法的根本,失去了度众的慈悲,就没有佛道可成;方便是弘法的应用,不能巧妙运用方便,则不能圆成度众的工作。《维摩诘经》云:「慈悲为父,方便为母。」慈悲与方便是令众生入佛知见的最佳要道。

所谓方便有多门,六根都是入道的方便。例如:有人见到庄严堂皇的殿堂而入道,有人聆听钟鼓海潮而入道,有人嗅闻坛场馨香而入道,有人品尝酥酡妙味而入道,有人朝山礼拜而入道,有人感悟生命无常而入道。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众生入道法门众多,寺庙的法会固然可以得度,文艺、书画、素斋、茶道都能引度有缘的社会大众。国际佛光会也针对各种不同的对象,规划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如:妇女法座会、金刚禅坐会、星期儿童班等,以教育儿童,为妇女说法,为金刚开示,就如观世音菩萨的无量神通方便,「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是以无量方便,给予众生慈悲欢喜,令其奉行诸善,增益道德。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是效法观世音菩萨弘法度众的勇猛精神,「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用无尽的慈悲、无量的方便,成就广大无边的教化事业。

三、佛法为体,世学为用

面对现代科技文明,信息新知日新月异,佛法应该现代化、生活化,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佛法为体,世学为用,是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意义,是佛法和世学融和的表现,也是佛光学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方向。

「佛法为体,世学为用」,佛法之体,是拔苦与乐;佛法之用,是融和方便。如佛陀年少时遍学五明;出家后,遍访诸师外道沙门。因为佛陀贯通世、出世法,故能教化不同对象,应病予药,解脱他们的身心苦恼。

当今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佛教徒不能逃遁于山林,而不顾众生疾苦。应该对民生经济、国际形势、民主人权、自然生态、教育改革、种族冲突、优生保健、生态环保、家庭暴力、试管婴儿、器官捐赠、风水地理、看相卜卦等种种问题,以佛法的智慧,提出契理契机的对治办法。此外,对自杀、死刑、核武、战争,以及安乐死、复制人等问题,皆应吸取世间的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生化科学为用,融和佛法的理体,以解除现代人的迷思。

佛法为体,世学为用,如:以佛法的缘起观,结合心理谘商课程,让大家懂得尊重生命,珍惜人身;以佛法的因果观,举办各种成长教育,让大家懂得惜福结缘,惭愧感恩;以佛法的轮回观,邀请专家论文发表,让大家明了薪火相传,生死一如。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佛法为体,世学为用,以缘起中道的真理为体,以四摄六度的方便为用,广纳世间万法,如善财童子寻访五十三位老师,学习世间的天文、地理、医药、算数、航海、贸易等知识,学贯内学外学之后,始入毗卢华藏世界之中。

四、天下一家,人我一如

儒家以世界大同为天下升平和乐的期望;孙中山先生也以「天下为公」做为他草创民国的理想;佛教则以四生九有、法界平等的「天下一家,人我一如」的理念,建设人间净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国传统的兼爱思想,而佛教除了对人权的维护,更进一步,重视「生权」的平等。此为「众生皆有佛性」、「汝是未来佛」,恭敬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权利。由于佛教提倡生权的平等,自然跨越国界的藩篱,而能天下一家;泯除同异的分歧,而能人我一如。

天下一家,人我一如,是彼此同中存异,不排斥每一个因缘。例如:人的眼睛欣赏自然美景,耳朵聆听鸟语虫鸣,口鼻呼吸清新的空气,供应血液的养份,身上的毛孔虽然微细渺小,却能帮助身体新陈代谢。佛法主张「众缘成就」,不轻视任何一位众生,也不错失任何微小的因缘。

佛光会的发展与方向,以「天下一家」为出发点,让每个人胸怀法界,成为共生的地球人,懂得保护自然,爱惜资源。以「人我一如」的同体观,自觉觉他,升华自我的生命,为自己留下信仰,为众生留下善缘,为社会留下慈悲,为世界留下光明。

2024-03-17 13:52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