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和僧衣的种类及介绍
袈裟是梵语,这两个字原本是kas!a^ya,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罗沙曳,义译是浊、坏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义。
袈裟是僧尼们的法衣,它是从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坏色衣或染污衣。又因为袈裟的缝制方法,必须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块,然后缝合起来;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又据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说:袈裟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
袈裟的制式,也有它的一些原因和含义的。第一:印虔地点处于热带,人们多著白衣。佛教为了僧俗有别,所以规定衣服染色。第二:白色俗装,比较亮丽;法衣坏色,不求美艳。第三:割截缝制,能以杜防典卖,且无法移作他用。第四:染污杂碎,能除爱美心理。第五:割截染坏,可息盗贼夺衣之念。
袈裟虽然是以色立名,但是它的颜色如何,却是异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我们且把其中的基本的、主要的说法,介绍如下:
四分律第十六说:有三种坏色:或青、或黑、或木兰色,可随意染。十诵律第十五说:或青、或泥、或茜,三种坏色。
另据五分律第九、磨诃僧祇律第十八、毗尼母经第八、萨婆多毗尼毗婆沙第八、有部毗奈耶第三十九、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第九等典籍,也都说是三种坏色。三种色是:青色、黑色(或作泥巴、皂色)、木兰色(或作茜色、栈色、赤色、乾陀色、不均色)。这三种色,是袈裟的如法之色。
所谓坏色,有一种解释说:青、黑、木兰皆属坏色。比丘著其任何一色,都算是如法、如律。又有一种解释说:必须把青、黑、木兰混浊一起,才能算是坏色。更有一种解释说:必须把青等五色混合一起,才算是坏色。如法藏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疏说:袈裟此云不正色。谓将青等五色,相互混合,染成不正之色,名为坏色。
另据毗尼母经第八说:诸比丘衣色脱褪,佛听用十种色染:一者泥、二者陀婆树皮、三者婆陀树皮、四者非草、五者乾陀、六者胡桃根、七者阿摩勒果、八者法陀树皮、九者施设婆树皮、十者种种杂和之色。
关于袈裟的颜色问题,还有一些阐述,不过一时无法作更多的介绍了。总而言之:佛制袈裟染色,主要用意在于毁其形好,僧俗有别。如梵网经卷下说:无论在何国土,比丘服饰,必须与其国人俗服有别。
裁制袈裟用的材料,叫做衣体或衣材。关于这一项,佛制也有一些规定。据善见律毗婆沙第十四所举示的,有驱磨、古贝、句赊耶、钦婆罗、娑那、婆兴伽等六种材料。十住毗婆沙论第十六所举示的,有劫贝、刍摩、憍絺耶、毳、赤麻、白麻等六种材料。磨诃僧祇律第二十八所举示的,有钦婆罗、劫贝、刍摩、俱舍耶、舍那、麻、牟提等七种材料。更据四分律第三十九所举示的,有拘舍、劫贝、钦跋罗、刍摩、叉摩、舍冕、麻、翅夷罗、拘摄罗、嚫罗钵尼等十种材料。
另外在十住毗婆沙论第十六及四分律第三十九曾经提到过粪扫衣之名,这种衣服,在阿含部藏经说:它是从旷野间拾取包裹尸体用过的布块,或是其他破旧布缕,洗净之后缝合而成的。
袈裟的种类,主要的凡有三种,它们是五衣、七衣、大衣,点称为三衣。现在把它们分别介绍于下:
一、五衣:五衣梵语安陀会,义译为中著衣。此衣是用五条布料,每条一长一短做成,共计十隔。
二、七衣:七衣梵语郁多罗僧,义译为上衣。此衣是用七条布料,每条两长一短做成,共计二十一隔。
三、大衣:大衣梵语僧伽黎,义译为众聚时衣或大衣。此衣共分九品。下下品九条、下中品十一条、下上品十三条。这三品衣全是每条两长一短。中下品十五条、中中品十七条、中上品十九条。这三品衣全是每条三长一短。上下品二十一条、上中品二十三条、上上品二十五条。这三品衣全是每条四长一短。这九品大衣:下下品九条,每条三隔,共计二十七隔。乃至上上品二十五条,每条四长一短,共计一百二十五隔。
三衣的用处:五衣是平常起卧时用的。也有说是工作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作务衣。不过在我国来说,僧尼们在工作时,都穿著国式的裤袄,并未著用五衣。七衣是听经闻法、诵经礼忏、或是大众集会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入众衣。大衣是说法、论辩、羯磨,或是面见国王重臣时用的。
三衣的缝裂方法,据磨诃僧祇律第二十八及四分律第七说:如果衣料细薄,也可以用两层三层四层合并缝制。
原始的袈裟,本来是没有装配衣钩的。据四分律第四十说:佛弟子舍利弗入白衣舍(俗人家),深恐风吹袈裟,脱肩落地。由于这一因缘,佛才听许诸比丘们,在左肩胸前袈裟领边,穿钉钩纽,以便系牢袈裟。后来才演变成现在这样的如意形的衣钩、衣环。
三衣的穿著,必须绕身三匝。并且可以视乎天气的冷热,随穿一件、两件、三件。如果夜里太冷,也可以把大衣盖在身上。又五分律说:佛言:若出村入村,若草木钩衣破、风土污坌入叶中(叶即衣相),或日曝坏衣色,听为护衣故,聚落外翻著袈裟。若衣易坏,听颠倒著衣,上下安钩纽。
三衣之外,还有一种叫做金襕袈裟或金缕衣的;这种袈裟实际上就是大衣的一种。不过它的质料珍贵,是用金缕织成的。这种金缕衣的来历,说法不一。据禅林象器笺服章门引中阿含经说:金缕衣是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献给佛的袈裟。另据菩萨璎珞经说:金缕衣是用天人福盖献给佛八万四千金缕,所织成的袈裟。
以上所介绍的种种袈裟,都是出家僧尼们所著用的法衣。除了那些之外,还有一种叫做缦衣的法衣。这种法衣,是用大块整幅布料制成,它是给出家还未受戒的沙弥(尼),和受过在家戒的男女居士们著用的。因为他们都还没有受过出家大戒,不堪为世福田。所以他们著用的缦衣,不能裁缝田相。又沙弥辈不谙割截制衣法,所以且著「缦衣。
再者:搭衣、抽衣(穿脱袈裟)、捧持、折迭,也有一定的制式,同时还得诵持偈咒。这些仪轨,在佛教仪式须知第三章(搭持衣具仪式)里,都有很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多叙述了。
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是有关于袈裟的传统规制。佛教东来以后,由于空间的转移、和时间的变迁,袈裟的原本形象,已经有些破坏!现在的袈裟:幅面已经缩小,质料日趋浮华;著用时也只是绕身一匝、披搭肩上便是了。
最后还须要向大家提示的一点,那就是袈裟的功德。据戒坛经说:五衣表断贪,净身业也。七衣表断嗔,净口业也。大衣田相,长多短少,表圣增凡减。并表断痴,净意业也。又据悲华经说:佛于宝藏佛前,发愿成佛时,袈裟有五种功德。一者:入我法中,犯重邪见等;于一念中,敬心尊重,必于三乘受记。二者:天龙人鬼,若能敬此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三者: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饮食充足。四者:若众生共相违背,含袈裟力,寻生悲心。五者:若持此(袈裟)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摘自释氏要览)
另据大般涅槃经说龙得袈裟,各戴少分,即免金翅鸟之难。地藏十轮经说:有一犯人,被判绑缚弃置旷野之间。头顶袈裟指许,得免鬼魅之难。又经云:有一猕猴,趁僧不在,戏著袈裟;欢喜跳跃,失足堕谷,命终得生天上。后九十劫,得出世道。阿含经说:破旧袈裟,不堪更用,悬于旷野山林;人畜鸟兽,若有见者,得种福善。
袈裟乃佛教之标帜,是圣人之表式,它的功德善利,岂是寻常可比?不怪清主顺冶皇帝赞叹它说: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
堕胎是道永恒的伤堕胎对于女人来说是道永恒的伤,梦魇般一生如影随形讲述人:绿莹31岁精算师第一次堕胎年龄:22岁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没有一天没想到过他,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把他叫做我的孩子,他只是一个没成的胚胎..
奇怪的友谊
奇怪的友谊真真在小的时候生了一场病,是失忆症,于是不知怎么的,就和一直叫珞珠的老虎交上了朋友。他们两个亲密无间,如果真真被老狼追击,珞珠就立刻窜了出来,老狼便不敢来袭了。每当珞珠受了伤,真真便用自己的..
随缘之义
随缘之义 杨云唐 识与智的最主要差别在—识是有「自我」的成分,而智是脱却了「自我」的色彩。意识,它所取的都是有利自己、保护自己、顺于自己的;所以它能自己养胖自己。也因此,意识活在自己世界里,一直在自我堆..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
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如何做到念佛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
圆 梦 王宽心
圆 梦 王宽心我曾有过一个梦。此梦已圆多年,然而却羞于启齿,原因是,别人为了圆梦,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我圆梦,未有点滴付出,却坐享其成。此因此果,作下陈情。我是学俄语的,对地铁的了解,早在上世纪中叶。当..
姻缘靠天定?算命先生都说孤独终老的姑娘,靠这个办法竟然找到如意郎君收获幸福美满
姻缘靠天定?算命先生都说孤独终老的姑娘,靠这个办法竟然找到如意郎君收获幸福美满 俗话说,婚姻是人的第二次投胎,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能否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几乎决定了人生最后..
信愿法师: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
信愿法师: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问:念佛修行如何择法择师?答:以末法时代,我们凡夫众生要修学,很多人在弘扬佛法,到底谁讲的才对呢?很简单,依法不依人。无论出家在家大德,他所讲的,引经据论,我们就听从;不..
堕胎活见鬼
堕胎活见鬼 小饼的大姐是北京人,他有个女性朋友,婚前曾经堕过胎,无神论者,毫不在意也毫不愧疚,婚后生了个大胖儿子,红红火火。 儿子几岁的时候,突然开始天天哭,用稚嫩的声音惶恐的哭喊:窗外有人!窗外有人!..
妙江法师: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都是正法住世的能量
妙江法师: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都是正法住世的能量妙江法师我们向往正法住世,这也是一种动力。每一个四众弟子的发心就是这个动力,就是正法住世的能量。诸位都是能量,我们出家人也是能量。三宝就代表明灯,大家能..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四[原文]智首菩萨说念佛《华严经》云:“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暂断,如是业应做。” 智首菩萨说念佛在《华严经》中,智首菩萨劝人念佛的偈子中说:“作为法王子,在平时..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
太虚大师:为何要修学佛教可知学佛为吾人极平常极必要之事。而决非不近人情者也。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日用寻常之中,并非离掉吾人日用寻常另外有所谓佛理佛法..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和美丑之分
女人为什么有贫富和美丑之分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 胜鬘夫人地位尊贵,但面貌却长得不太好看,她心里常常因此生起疑惑。 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园精舍的时候,她来到佛前顶礼佛..
宁愿拖著尾巴
猴子转生为人仍残留尾巴余报(前生可能是马来西亚猴子)达尔文尝试以进化论解释人类的进化,这个理论至今仍是争论不息。然而马来西亚的一名有尾婴孩,却似乎增强了此进化论的可信程度。这名已三个月大的婴孩,居于马..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俯瞰苍生 它是唐代一位皇帝的化身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俯瞰苍生 它是唐代一位皇帝的化身洛阳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景区,龙门石窟分为西山石窟和东山石窟,中间是易水河昼夜不息地流淌。龙门石窟最大的看点,就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群像。..
女XA生气,会导致很多疾病
女XA生气,会导致很多疾病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吧,你心情好的时候,别人跟你开两句玩笑,你不怎么放在心上。一得病,身体不舒服,情绪就容易敏感、波动,心态往往就会不好,这时候别人稍微一惹你,你就烦,对吧?这说明..
姐姐亲身经历的六字大明咒驱魔的威力
姐姐亲身经历的六字大明咒驱魔的威力作者:reading我姐姐信佛20年,常年吃素,虽已经50岁,但和40岁的人没有什么区别,看上去很年轻。姐姐平时以念佛和诵《地藏经》为主,也持一些短咒:比如六字大明咒、大悲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