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说难相处也难相处,说好相处也好相处,人与人的相处,无论相聚一小时、一天或一辈子,都是过去生中的业缘,如果没有缘,对面也不会相逢。佛不是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修得今生的擦肩而过因婆媳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利益的冲突,而且本来双方进入了一个家门也都是希望往好处走的。
女人都希望有美满的家庭,关爱自己的丈夫、融洽的婆媳关系。其实,我们日常修行:念佛,念经,放生,并不难。难得是解开我们心魔的缠缚,这个心魔就是执着。也就是佛学里说的我执自我欲望的满足,凡夫都希望别人能听自己的、能迁就自己,能满足自己的欲求。凡是为自己考虑得多,为别人考虑得少的,就会对他人有很多要求和不满,别人也不可能总满足自己的要求啊,所以相处起来就容易吵架;凡是为自己考虑得少,为别人考虑得多的人,就会心平气和,容易宽容和谅解,矛盾也很快化解,也就能形成和睦的家庭气氛了。
有一点不可不知:婆媳关系是间接影响夫妻关系是否和谐的主要因素:处于婆媳矛盾中的他扮演双重身份既是儿子、又是丈夫,最难做人了。婆媳关系不好的话,夫妻感情肯定会存在一些隔阂和一些遗憾。就算错在婆婆的身上,作为媳妇的如宽宏大量,能和人见人怕的婆婆能和好相处,丈夫内心深处对妻子感激涕零,更加深爱妻子。因此,处理好婆媳关系,也是俘获自己的男人的另一秘密武器。
其实,融洽婆媳关系,主要还是在于儿媳怎么做。因为毕竟年轻人要尊重长辈,而且年轻人头脑更灵活、经济上更富裕,在婆媳交往中应当处于更为主动的地位。
对于婆婆来说,儿子是自己生养的,从小到大母亲对儿女付出太多,付出越大就爱得越深。惊雷骤雨母亲仍然能安祥入睡,但身边婴儿轻轻的哭声却能立即把母亲唤醒,母子之情是人(也是所有动物)的天性。儿子和媳妇祸福是联系在一起的,婆婆也便从爱儿子的角度也爱媳妇。但媳妇不是自己生养的,这就缺少了一份母子之间原始的天性。人是理智的生物,广东澄海某翁娶媳撰一对联写得非常好:女无不爱,媳无不憎,愿天下翁姑抹三分爱女心爱媳;妻易于顺,亲易于逆,望尔曹男子取三分顺妻心顺亲。
对于媳妇来说,自己和丈夫如日中天,而翁婆辛劳一辈子,已渐进暮年。他们是长辈,是上一代人,他们只有今天,对他们应该多一分宽容和谅解,实际上这更是对丈夫的一份关爱。
如果婆婆能想到这是我的儿子,但同时是别人的丈夫和父亲,媳妇想到他虽然是我的丈夫,但同时是婆婆的儿子,领导的下属,那矛盾就会减少很多,那儿子也能更愉快得做好他儿子和丈夫的角色。有个词叫舍得,有舍才有得,就是当我们太关注、太想得到时,我们偏偏得不到,当我们放下了,可以放弃自己来成就别人了,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愿望也实现了。因为放下,能把得失看淡,我们才拥有真正的尊严,因为别人都会敬佩和尊重这样的修为,无论作为婆婆还是媳妇,能从自己的地位解放出来,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问题,其实会得到更多,婆媳关系自然就没有理由相处不好了。
对于丈夫来说,千万不要充当婆媳间是非的裁判。出现了婆媳矛盾,只能设法引导、沟通。
总之,家庭问题,婆媳矛盾只能通过相互间的换位思考、宽容、体谅、迁就、忍让才能得到比较妥善的解决。
儿子要善于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这也是古德所提倡的。比如,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父母会特别注意儿子和媳妇的脸色,有时看到儿女们脸色不好,就以为是针对他们,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就特别嘱咐妻子要注意这个事情。然后,趁父母很高兴的时候,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在外边工作,什么人、什么事都会遇上,要么挨了领导批评、要么受了同事误解、要么工作不顺利了,等等,反正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我们就像演员,在生活中不停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上班了,就换上行头、打起精神,去演好工作中的戏目,即使受点委屈往往也要默默忍受。等下班回家了,就真想把行头卸掉,不再掩饰什么,把外边受的委屈全部倾诉、发泄在自己的港湾里,以寻求一点精神寄托和心理平衡。因此,当我们微笑着离开家,却沉着脸回到家的时候,肯定是在外边不太顺当了,而绝不是针对您们的,所以,您们什么也不必管,更不必介意,只要等我们自己发泄出来,调整好情绪,心态也就自然恢复平静了!自从有了这次交谈,父母再也不在意我们的脸色了,即使看到我们脸色不好,也会安慰安慰我们,说几句宽心话儿,因为他们明白,这肯定是在外边不顺了,而绝不是他们引起的!
家庭、社会都一样,就是一个大大的人字的缩写,而人字的结构就是需要相互支撑的一种平衡。因此,我要提醒天下所有做儿子的,在孝顺自己父母的同时,一定要记住对岳父、母也要给予同等的孝敬。这既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对妻子的交代。试想,如果你不能真心孝顺妻子的父母,那还能指望妻子会真心孝敬公婆么?这些浅而易见的道理,人人都应该懂得并照做。这样,再难的关系也会处理好的!婆媳之间相互体谅、少说话、多念佛。口业能让人下地狱,在六道轮回里永受轮回之苦,念佛能让你离苦得乐往生西方、永出轮回、永不再受轮回之苦。阿弥陀佛!
2024-03-17 13:52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