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坏事可以做吗?应该如何正确管教子女?
提问:
有一句俗话说:小时偷拔葫,长大偷牵牛。现在的家庭由于子女的人数比较少,所以父母对于子女非常的溺爱。有时候孩子犯了错,也舍不得处罚或者是责备,甚至还鼓励称赞孩子错误的行为,这样的管教方式正确吗?小小的坏事可以做吗?做一个现代的父母,应该如何管教子女才不会害了孩子,又危害社会呢?
圣严法师开示:
我呢,不是一个儿童的教育家,我自己也没有孩子,我也不晓得怎么样子,如何地把孩子,小的孩子能够抚养长大,但是如果是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人基本上都是能够成佛的,能够成为菩萨的。一个小孩子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把他当成菩萨来迎接的,也就是说,自己家里生了一个孩子,是来了一尊菩萨,是来帮助我们的,是来使我们父母能够成长的,是使得父母们修行的,修行什么?修行有智慧、修行有福报。那么如何的教导孩子、抚养孩子,这就是要智慧;父母是在不断的成长之中,自己增加了智慧,而把孩子带大,所以从小把孩子带大,是非常的一桩大事、一个大功德。这要花掉二十年到三十年的时间,才能把一个孩子带大,成为一个真正的作为菩萨。
一个菩萨,在我们人间的菩萨,要雕好,所以雕啊、塑啊、刻啊,那都是要花工夫的。一尊菩萨,一尊佛像,都是要巧匠,也就是啊,很有智慧的高明的塑匠,或者是巧匠,才能够把它雕成一尊让我们看得来,起恭敬心,让许多的人认为,这是一个高级的艺术品。我是譬喻,就是对于一尊佛像的完成,或是对于一尊菩萨像的完成,是要训练的,训练自己来把这个像雕起来。还有呢,作为一个菩萨的完成,一个人就是把他当菩萨来看,菩萨是一个凡夫,那么你把他熏陶、训练成为一个菩萨,那一定要花很多的心血在里头,使得孩子们渐渐的成长,就像一个菩萨一样。说我要塑你像一尊菩萨,把你塑成一尊菩萨,我把你当成一尊菩萨来把你塑成一尊菩萨,而你本来就是一尊菩萨,可是呢,还没有塑成功,还没雕起来,现在我要把你雕起来。所以做父母的人,一定要有这样子的一种心理的认识,才能够把孩子真正的,用种种的方式来教养孩子、培养孩子、辅导孩子。
那么溺爱孩子对不对呢?溺爱孩子,等于是把一块非常好的玉石,或者是一块、一段非常好的木材、贵重的木材,应该可以雕成被人家拜的佛像、菩萨像,结果把它劈了做什么,做柴火烧了;或者是呢,把一块玉石啊,去做墙脚,去垫墙脚去了;或者是打碎了以后啊,变成了三合土里边的石子、石块去了,这个多可惜啊!不要糟蹋了好材料,所以是呢,要慢工出细活,精雕细琢,才能够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为在社会上有用的人。你能够使得他变成你们家庭里边争取光荣的一位成员,如果孩子将来长大了以后,不能够成材,而是危害社会的人,报纸上常常看到你儿子的名字,然后再问他的爸爸是谁,就是你,他的妈妈是谁,就是你,你看看你把这孩子溺爱到这样子程度的话,究竟是害了谁?害了自己,害了孩子,也害了社会。
所以是父母要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要小心、要留意、要规劝、要规范、要劝告、要教导,不能够说孩子偷人家东西,你还要袒护孩子,还要跟人家吵架。当然啦,孩子偷人家东西,是很没有面子的事,那自己呢,要说对不起,然后把孩子带回家去,好好的跟他讲,你多打他,打死他也没用,但是好好的跟他讲,要给他一点点的处罚,处罚是怎么样的处罚?处罚不是要叫他丧失自尊心的,也不是要叫他身体上受到伤害的,那这种处罚办法蛮多的。如果完全没有处罚,而是袒护他,护短,那这个孩子长大了以后,很麻烦,那可能常常看到报纸上有他的名字,你的名字也会出现,而且不止一次的出现,甚至于你不断的要到监牢里边、看守所去看他,这个时候你悔恨已经来不及了。
阿弥陀佛!
2024-03-17 13:53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
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害的烦恼,就是嗔心!《菩萨戒》里面说:一个菩萨贪吃、贪睡、很喜欢买很多衣服,这些都乱不了,因为这些只是减损他的功德,增长一点过失,并没有伤到根本。但是..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佛教修行有三善,那么其中何为究竟善,何为无记心呢?中国的历史文学范围比较广,这些年主张的国学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也是一种信仰的传承。国学分类比..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导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当时以佛的境界写的四句偈,不是凡人的境界。现在我们的身心被客尘污染得一塌糊涂,需要运用佛法,让我们的菩..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最好的供养是什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4)最好的供养是什么上师教言集:佛法就在于一个 善 ——慈悲,不伤害任何众生,这是第一要素;然后尽力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就是正法,这是我们无须怀疑的。很多人认为,学习佛法要做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8)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上师教言集: 那为什么要具足发心殊胜,为什么要生起这个菩提心和慈悲心呢?因为一切众生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或者我们看不见,体会不到的地狱、饿鬼、..
大空经的观法
有一次,佛陀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这天早晨,佛陀入城乞食后,顺道去加罗差摩精舍。当时,尊者阿难正与许多比丘在精舍内缝补衣服,看到佛陀到来,连忙出来迎接,并且禀告佛陀,他们正在..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禅茶动作 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
什么是“娑婆世界”?
什么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说,就是指我们所在的这个苦难的世界。 佛经里说的婆娑世界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来来去去,皆为利往。人活在这..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内心的分别识中,对外在有二元对立的分别,认知的好与坏会导致自己快乐或不快乐,于是自然会喜欢能为自己带来好情绪的作为。就个人而言,关爱自己是正常的。..
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觉自己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好。在1930年的一个初秋的早上,一个只有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年轻人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这是个冷幽默,一个让人对人性失望的无奈的悲哀故事。 两个朋友携手一起去旅行,游历了山川,穿越了河流,奔驰在草原。 最后,他们到了一片森林。森林很大,他们走了好几天,似乎..
彩虹总在风雨后
彩虹总在风雨后在修行的道路上,时而感觉好,时而感觉不好;时而有好的征相,时而也会出现不好的征相。好比长途客车行驶的路途一样,有时候要过桥,有时候要翻山,有时候要钻洞,有时候会走平地,都很正常!若是遇到钻..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本人所写的法语中有这两句话,“心咒,不一定是佛语;佛语,不一定是真谛”。很多人看后不解,纷纷表示质疑:“难道心咒都不是佛传来的吗?佛语不是真谛还有什么真谛呢?在这里我就把心咒、佛语..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遇到不好的事情,要不排斥、不强硬地对待。社会本来就是,有正的,也有负面的。这才是常态。所以佛法讲为什么不去算命,问卦,因为你一问,好的你就去做,坏的你就要躲掉。但其实你是躲不掉的,因为..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