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经常做错事怎么办?

繁体

老公经常做错事,我该怎么办?

其实很难从事物对错上来讲这个问题,作为佛弟子更多的应该是从因果上来讲述这个问题。佛法是从人性的角度,从长远目光的角度,从修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单单只是考虑当下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其实每个人心中对错是有不同的标准,也有不同的目的。

比如说:只是追求人天福报,只是种善因得善果,你认为这样的标准是对的,那你就会建立在这种标准上去评判是非对错。如果我们眼光再看得更长远一点,你如果去体会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而立志要得到解脱,那你刚才追求的那个人天福报,其实就是错误的。再往后走,如果我们发心是为了成佛,利益一切众生,为了度众生而需要世间的财富、学问,自己本身对这些有清醒的认识而且毫无贪着,如果你用这种心去修福报,那这个时候又变成是对的了。

不同的修行人有不同的用功重点和修行的阶段,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自己内心的见解要清楚,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位置,我们应该怎么修,当下是什么因缘,你是什么样的段位。如果你连这些东西都拎不清楚,就容易把不同的说法混为一谈,然后产生矛盾、困惑。

就像刚才讲到的,如果这个人是追求人天福报,他种善因得善果,这就是对的呀;但是,站在解脱的角度来讲,你只是追求人天福报,那其实就变成一种颠倒错误;如果一个人他是为了行菩萨道广修福报,那又变成对的了。所以,不同的人学佛有不同的动机,其实并没有高低对错之分,只是根基不同而已。

通过学习慢慢培养我们更长远更究竟的发心,那才是正确的。我们凡夫往往喜欢盯着眼前的一件事情不放,眼前这件事情的对错真的那么重要吗?是非对错是重要,但是你不要局限于在这里,我们学会去理解对方、去宽恕对方,那这些问题可能最终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你盯着人家的一件错事得理不饶人,那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不好的。所以考虑问题最好能站在比较长远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情确实会比较正确。

学佛之人要开启自己内在的智慧。不然的话,我们思考问题就容易一根筋。一根筋其实它就是异度空间,就说下地狱,那我们跟地狱的众生感应了,因为嗔恨心下地狱。你嗔恨心的时候,你在那个念头当中是跳不出来的,非常恼火,但是当你能为对方去想一想,真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啊!每个人都是一步一步错过来的,只要他有改过的这种心,我们都应该给他机,都应该宽恕他。

最终我们活着的生命真正意义是什么?是借助于外在这些事情,来让我们悟到这些真理,去超越自己,而不是在一件事情对错当中过不去,苦了自己又苦了别人,没有任何意义的。

只要你经过这件事情,对于你去觉悟真理有帮助,那这些事情发生它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你只是在计较眼前的对错,但对生命觉醒没有一点帮助,哪怕你就是对的,你又如何呢?当然最怕的就是做了错事,他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个就是叫邪知邪见,那这个另当别论。

其实我们家庭当中有时候发生矛盾,确实是有知见上的偏差,因为见地不同。同样一件事情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对,那最后在心里面都会有郁结。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以什么呢?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标准越高,你的人格就越高;如果你标准很低,那你心中的这个结是很难解开的。所以不同标准,他就会产生人的三六九等。

我们每个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心中自我的标准,而且对别人没有需求没有要求,那你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过。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2024-03-17 13:53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

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害的烦恼,就是嗔心!《菩萨戒》里面说:一个菩萨贪吃、贪睡、很喜欢买很多衣服,这些都乱不了,因为这些只是减损他的功德,增长一点过失,并没有伤到根本。但是..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佛教修行有三善,那么其中何为究竟善,何为无记心呢?中国的历史文学范围比较广,这些年主张的国学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也是一种信仰的传承。国学分类比..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导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当时以佛的境界写的四句偈,不是凡人的境界。现在我们的身心被客尘污染得一塌糊涂,需要运用佛法,让我们的菩..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最好的供养是什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4)最好的供养是什么上师教言集:佛法就在于一个 善 ——慈悲,不伤害任何众生,这是第一要素;然后尽力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就是正法,这是我们无须怀疑的。很多人认为,学习佛法要做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8)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上师教言集: 那为什么要具足发心殊胜,为什么要生起这个菩提心和慈悲心呢?因为一切众生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或者我们看不见,体会不到的地狱、饿鬼、..

大空经的观法

有一次,佛陀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这天早晨,佛陀入城乞食后,顺道去加罗差摩精舍。当时,尊者阿难正与许多比丘在精舍内缝补衣服,看到佛陀到来,连忙出来迎接,并且禀告佛陀,他们正在..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禅茶动作 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

什么是“娑婆世界”?

什么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说,就是指我们所在的这个苦难的世界。 佛经里说的婆娑世界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来来去去,皆为利往。人活在这..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内心的分别识中,对外在有二元对立的分别,认知的好与坏会导致自己快乐或不快乐,于是自然会喜欢能为自己带来好情绪的作为。就个人而言,关爱自己是正常的。..

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觉自己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好。在1930年的一个初秋的早上,一个只有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年轻人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这是个冷幽默,一个让人对人性失望的无奈的悲哀故事。 两个朋友携手一起去旅行,游历了山川,穿越了河流,奔驰在草原。 最后,他们到了一片森林。森林很大,他们走了好几天,似乎..

彩虹总在风雨后

彩虹总在风雨后在修行的道路上,时而感觉好,时而感觉不好;时而有好的征相,时而也会出现不好的征相。好比长途客车行驶的路途一样,有时候要过桥,有时候要翻山,有时候要钻洞,有时候会走平地,都很正常!若是遇到钻..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本人所写的法语中有这两句话,“心咒,不一定是佛语;佛语,不一定是真谛”。很多人看后不解,纷纷表示质疑:“难道心咒都不是佛传来的吗?佛语不是真谛还有什么真谛呢?在这里我就把心咒、佛语..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遇到不好的事情,要不排斥、不强硬地对待。社会本来就是,有正的,也有负面的。这才是常态。所以佛法讲为什么不去算命,问卦,因为你一问,好的你就去做,坏的你就要躲掉。但其实你是躲不掉的,因为..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