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出家人写给父母的家书

繁体

亲爱的爸、妈:

您们好!随着春节日渐逼近,我把自己出家前后的岁月作了一个深入的反思,又把是否还俗的问题,反反复复思惟了无数遍,现将深思熟虑的结果,向二老作一个汇报和沟通。

爸,您和我妈,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又送我上学直至工作,可以说历尽艰辛,耗了无数的心血。出家学佛三年,走了一些弯路,也吃了一些苦头,但总算得到了一点点佛法的真实利益。

现在我虽没取得什么成就,但与三年前那个迷迷糊糊、烦恼很深的我比起来,却完完全全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个人。故我始终坚信,出家学佛是绝对正确的一条路。

我出家之所以给家人带来这么大的困扰,只能怪佛法没有弘扬到我们那里去,你们大家都没有进过寺庙,没见过出家人,完全搞不懂出家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出家人每天都干些什么,根本也意识不到佛法是何等的宝贵。

如果你们真正认识了佛法,得到真实利益,哪怕只一点点,对我出家就会支持都来不及,哪里还会有丝毫的阻挠呢?

佛法是什么呢?就是佛陀彻底觉悟后,把他发现的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把人类身心所存在的问题和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也通通告诉了我们。所有这些真理和方法,就是佛法。

认识这些真理,掌握这些方法,再用自己的身心作为实验室,亲自去实践和验证佛法,通过长期反复不断地熏修,就可以把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迷惑中解脱出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学佛可以解除我们的一切烦恼痛苦,这是千真万确的一桩事。任何人只要肯,他就可以亲自办到这桩事。

佛陀告诉我们六道轮回、因缘果报、苦空无常、缘起性空等事实真相,这是世间最可宝贵的真理。譬如说苦:哪一个人不苦?谁骗得了谁呢?若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哪一个不都是烦恼重重问题一大堆?每一个人都想逃避苦追求乐,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做到过。

又譬如说无常,无常是说世间一切人、事物都没有固定性、永恒性。万事万物都随着一定的因缘条件而产生,又随着这些因缘条件的消失而消失,总是处在一种永不停息的变化和生灭的过程中。

比如我们的身体,一出生就注定要迈向衰老、病变和死亡。比如我们的心,从早到晚乃至作梦,经历无数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每一天都有百千万亿种念头生起又消亡。

从这种变化的角度讲,任何一种现象都只是短暂的存在一下而已,在这种迁流不息的变化中,我们不可能追求到一样实在的东西。可惜,我们凡夫,没有一个不被事物的种种假象所蒙蔽,被愚弄得团团转。

其实真理早就呈现在每个人眼前,只是我们不肯去面对和承认它。我们每天都听到这个人病了,那个人死了,某某人疯了,哪儿又出了事故,死了多少人。

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眼皮底下跳动的,通通是无常,可是我们总是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以为那些灾祸是别人家的事,以为死亡还远远的不可能这么早轮到我,有时灾难真的降临到头上,也一如既往的认为好景仍会到来,未来还可以有各种美好的希望。

这三年我见过好几人死亡,其中一人还死在我怀里。像家中也一样,奶奶去世,我二叔暴毙,舅妈、番林的哥都惨遭横祸而亡,我的好朋友小陈他爸中风半身瘫患,他妈也服毒自杀了,还有表弟小荣蹲进了监牢,直至我姐夫得了肝癌灾祸可不管我们年龄大小,死神也从来不会给我们提前招呼一声。

爸,我常常想,我出家给二老带来的损害,不是物质上的。即便我穷得没有一分钱孝敬你们,您的退休工资也可保证二老不饿肚子,更何况我二哥他们也不容许你们饿肚子的情况出现。

如果说现在没有房子住,很不踏实,你们也不曾露宿街头呀,租别人的房子住也是一样的遮风挡雨。千万别打妄想又要拼死拼活去建一栋房子,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以前您为了几窝地,跟唐叔闹得灰头土脸,现在我们家那几大片田地、果树林园,不是通通都让给别人了吗?这就应了佛教的一句话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公!田地还是那些田地,房子还是那些房子,可是耕田地、住房子的,活人换死人,新人换旧人,不知已换了多少了。

这个世间一切事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不管什么东西,我们有使用权暂时用一用,这就足够了;所有权是靠不住的,死了就必须交出来。

我一直想:等你们二老对佛法不那么反感,能丢得下家中一大堆儿孙牵挂没完没了的闲杂事,那时我就把你们二老接到寺庙来好好地孝养,让您们二老晚年能过上真正清净安乐的生活,直至百年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永远解决生老病死长劫轮回的痛苦。

死亡,世间人无一例外的,注定都要以悲剧收场。假如他没有学佛,没有觉悟,那么早死几年迟死几年实在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白天和晚上的生活都叫做梦。他从生到死永远迷迷糊糊的,从来不曾了解过自己的生命是怎么一回事,更别说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了。

然而,悲剧绝不会因死亡而终止,六道轮回是千真万确存在的,死者只是丢掉这一期生命的躯壳,他的神识随着他造下的善恶业力又会去投胎,孕生另一种躯壳,开始下一轮的悲剧。

关于轮回这桩事,有的人是研读佛经,通达了万法唯心造的佛法义理,并通过自己观察,而相信轮回的确存在。

另一种人是在真诚的信仰和精进修持的过程中,偶然突破了四维空间的限制,看到或感受到种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些亲自获得过佛菩萨感应的人,你就是打死他,他都要相信佛法的真实不虚,就像他眼前的人畜和脚下的大地一样真实。

同样是死,不学佛的人,假学佛的人和真学佛的人,差别是如此巨大。许多念佛人临终前几天就知道自己要走了,早早处理好一切事,然后盘腿做在床上,在道友们的助念中安详往生,他这种死其实不叫死,应该说他是欢欢喜喜、迫不及待地生到另一个比地球不知道强了多少百千万倍的世界去了。 2024-03-17 13:53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

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害的烦恼,就是嗔心!《菩萨戒》里面说:一个菩萨贪吃、贪睡、很喜欢买很多衣服,这些都乱不了,因为这些只是减损他的功德,增长一点过失,并没有伤到根本。但是..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佛教修行有三善,那么其中何为究竟善,何为无记心呢?中国的历史文学范围比较广,这些年主张的国学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也是一种信仰的传承。国学分类比..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导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当时以佛的境界写的四句偈,不是凡人的境界。现在我们的身心被客尘污染得一塌糊涂,需要运用佛法,让我们的菩..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最好的供养是什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4)最好的供养是什么上师教言集:佛法就在于一个 善 ——慈悲,不伤害任何众生,这是第一要素;然后尽力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就是正法,这是我们无须怀疑的。很多人认为,学习佛法要做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8)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上师教言集: 那为什么要具足发心殊胜,为什么要生起这个菩提心和慈悲心呢?因为一切众生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或者我们看不见,体会不到的地狱、饿鬼、..

大空经的观法

有一次,佛陀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这天早晨,佛陀入城乞食后,顺道去加罗差摩精舍。当时,尊者阿难正与许多比丘在精舍内缝补衣服,看到佛陀到来,连忙出来迎接,并且禀告佛陀,他们正在..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禅茶动作 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

什么是“娑婆世界”?

什么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说,就是指我们所在的这个苦难的世界。 佛经里说的婆娑世界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来来去去,皆为利往。人活在这..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内心的分别识中,对外在有二元对立的分别,认知的好与坏会导致自己快乐或不快乐,于是自然会喜欢能为自己带来好情绪的作为。就个人而言,关爱自己是正常的。..

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觉自己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好。在1930年的一个初秋的早上,一个只有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年轻人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这是个冷幽默,一个让人对人性失望的无奈的悲哀故事。 两个朋友携手一起去旅行,游历了山川,穿越了河流,奔驰在草原。 最后,他们到了一片森林。森林很大,他们走了好几天,似乎..

彩虹总在风雨后

彩虹总在风雨后在修行的道路上,时而感觉好,时而感觉不好;时而有好的征相,时而也会出现不好的征相。好比长途客车行驶的路途一样,有时候要过桥,有时候要翻山,有时候要钻洞,有时候会走平地,都很正常!若是遇到钻..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本人所写的法语中有这两句话,“心咒,不一定是佛语;佛语,不一定是真谛”。很多人看后不解,纷纷表示质疑:“难道心咒都不是佛传来的吗?佛语不是真谛还有什么真谛呢?在这里我就把心咒、佛语..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遇到不好的事情,要不排斥、不强硬地对待。社会本来就是,有正的,也有负面的。这才是常态。所以佛法讲为什么不去算命,问卦,因为你一问,好的你就去做,坏的你就要躲掉。但其实你是躲不掉的,因为..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