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误解了佛教放生的本意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 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 放生一事.本意是为了感发世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每一个人的善根都是不一样的。纵然不能全部感动他们,但是只要感动一人,此一人一 生中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且不止感动一人呢! 又放生者应该吃素.这样就可以以吃素的利益,与一切有缘人说。如果仍旧食肉,放生之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但自己言行自相矛盾,别人又何能受到劝化呢?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护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
如一九七四年越南沦陷后,向外流亡的难民一波接着一波,其遭遇有幸与不幸。有的未及逃出越南境内,又被抓了回去;有的在海上漂流,葬身鱼腹;有的虽然逃出 越南,但无收容之所,甚至被遣送回去。不过,根据逃亡成功的难民所述的经验,如果达不成逃出越南的目的,可以请国外亲戚或难民自己买鸟或鱼类放生,只要一 次或两次就会见效,顺利成行。
在《杂宝藏经》卷四记载: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终,要沙弥返回俗家,七天之后再来,但没有说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处池塘缺口,池水 灌入池边的蚁巢,众蚁慌张夺路逃生。但是蚂蚁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缺堤那么快速?眼看无数蚂蚁即将淹死,沙弥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 所有的蚂蚁。过了七天,沙弥在俗家玩得无聊,又回到他师父跟前。师父一见,觉得惊奇,问他这几天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沙弥以为师父说他犯了戒做了坏事, 非常恐惧,答说什么也没做。师父是罗汉,即用天眼观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蚂蚁。后来这位沙弥转夭为寿,得以长命终老。
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 之受生。是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见杀畜牲时,应 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
另一部《金光明经》卷四〈流水长者子品〉,也提到有关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一段记载:当时世尊名叫流水长者子,有一天他经过一个很大的池沼,时逢天旱, 而且有人为了捕鱼,把上游悬崖处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长者子眼见上万大小鱼类濒临死亡边缘,又无法从其上游决堤引水,于是为了救活鱼群,不 得已向当时国王请求派二十只大象,用皮囊盛水运到池中,直到池水满足,并且饲以食料,方才救活这些鱼群。
《梵网戒经》是放生的理论依据,《金光明经》则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其他大乘经如《六度集经》卷三,有赎鳖的放生记载,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记》卷 九,也讲到雁塔的故事。如传说在中印度摩揭陀国有一个小乘的寺院,住着若干小乘比丘,他们本来不禁三种净肉;所谓三种净肉,是指不见为己杀、不闻为己杀、 不疑为己杀的肉类。有一天,一位比丘没有得到肉,正好有一群雁从天空飞过,他就向雁群祷告说:「今日有僧缺供,大菩萨你应该知道时间了。」雁群应声自动堕 地而死。比丘本来不信大乘,不相信雁是菩萨,所以用戏言来调侃大乘,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萨显现而来感化他们的。小乘比丘惭愧不已,互相传告:「这是菩 萨,何人敢吃?从今以后,应依大乘,不再食三种净肉。」并且建塔营葬雁体。
可见,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也可以说,戒杀的进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杀仅是止恶,是消极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积极的善行;如果仅仅止恶而不行善,不是大乘 佛法的精神。因此在中国,从北齐萧梁以来,便提倡断肉食、不杀生;且放生的风气也从此渐渐展开,从朝廷以至民间,由僧众而至俗人,都以素食为尚。而历代政 府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数日也定期禁屠;而从中央以至地方,或者为了祈雨禳灾,也都有放生禁屠之举。如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屠杀生命以祭祀宗庙;梁代慧集 比丘,自燃两臂游历诸州,以乞化所得赎生放生;
陈隋时代的着名佛教领袖,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师见临海渔民捕鱼杀生,大起慈悲,募集善款购买临海一所作放生池,兼为渔民讲经说法,渔民闻法后相继改行转业,好生从善,并献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三所,达三四百余里,全部作为放生池。现在的杭州西湖,就是大师当年所创的古放生池。
此后由唐至宋及明,无不盛行放生。如唐肃宗时,刺史颜真卿撰有《天下放生池碑铭并序》。宋朝的遵式及知礼两位大师,也极力提倡放生。
明末莲池大师云栖株宏是历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积极的一位。他在《竹窗随笔》中有〈如来不救杀业〉、〈食肉〉、〈斋素〉等文;又在《竹窗二笔》中,写有 〈衣帛食肉〉、〈戒杀延寿〉、〈放生池〉、〈医戒杀生〉、〈因病食肉〉等篇;在《竹窗三笔》中,也有〈杀生人世大恶〉、〈杀生非人所为〉、〈人不宜食众生 肉〉等文,鼓励戒杀放生。除了素食的文字之外,他也写了〈放生仪〉及〈戒杀放生文〉,以备大众于放生时,对所用仪式有所依准。在现代人中,有弘一大师书、 丰子恺画的《护生画集》计六册;另有一位蔡念生运辰居士,一生提倡戒杀放生,他编集了历代有关动物也有灵性和感应的故事,成为一书,名为《物犹如是》。
不过,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人口密度膨胀,生活空间缩小,要想求得一个绝对安全可靠的放生池和放生区域,是相当困难的。其难处除了渔、猎的网捕射杀与打捞之 外,也有自然环境的限制。如今日的台湾与美国,只有野生动物保护区。此外,有人基于爱心或保护自然环境的立场,劝导社会大众不要乱捕滥杀,以免破坏生物互 相生克的自然协调,也是为了挽救稀珍动物濒于灭种的危机,这些跟佛教放生的本意虽相应但不相同。如果我们仅把要放生的生物无限制地流放在自然景观动物保护 区,到了饱和程度,也会有人以控制繁殖和适量的捕杀等方式来调节其生活空间的。
因此,我们到哪儿放生?如果是鱼,有人用钩钓、网捞;如果是鸟,有人用枪射、网捕。今日的鱼市场和鸟店,所售的商品有些是野生的,有些是来自人工繁殖的鱼 池和鸟园。它们都有各自生存的习性,有些根本没有适应自然环境而自求生存的能力。一定的鱼类必须生存于一定的水质、水深和水流的环境中;买淡水鱼放于大 海,买海鱼放于淡水,都是大问题。如果是鸟园繁殖的鸟类,它们不曾在自然界觅食,便可能甚至不知草丛树林间的草种树果等也可以作为食物;如果放之于原野, 不是饥饿而死就是被其他动物或鸟类捕食而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还需要放生?是否还应该放生?
这确实是非常不幸的事实,自然环境的限制使得放生运动越来越困难。不过,放生的本意在于当下放生的念头,如希望被放的生物能够延长寿命;至于能够延长多久?我们必须尽到研究、考虑和照顾的责任。比 如说,要放鸟类,就先得考虑放什么鸟、在那儿放、什么时候放,才比较安全有效;放生鱼鳖水族,也当首先研究观察它们的生态、习性和来源,然后选择最适当的 时机,放到我们觉得最安全适合的地方。如果不能求得百分之百的可靠,有百分之五十也不错,即使今天去放生,明天它们又被抓,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对此,印光大师也有精辟的开示:大鱼食小鱼.固有此事。放之又遭捕.亦不能无有。若谓小鱼被大鱼食尽无余.则无此事理。放者尽被人复捕去.亦无此事理。 何得如是过虑。譬如救济难民.或与一衣.或与一食.亦可不至即死。在彼则当曰.此一衣一食.何能令彼终身温饱.与之有何利益。不如令彼冻饿而死.便可不至 长受冻饿矣。又如强盗劫人.有力者为之扞御。彼将曰.汝若能扞御彼一生.则为甚善。唯扞御一时.究有何益。反不如任被抢劫一空.后来不至再被抢劫之为愈 也。父母之于子.常常抚育.而慈母不能抚身后之子。彼将谓.既不能抚育.不如杀之之为愈乎。君子修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彼必期于万无一 失.方肯行放生.则令世人尽寿皆不行戒杀放生之事矣。其人将来必膺万无一人能救己于死也.哀哉.痛哉。
我们的目的是为启发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济心,至于被放的众生,也有它们自己的祸福因果和因缘。若在放生时,没有存心让它们重遭罗网而受刀俎之 苦,且开示被放的众生,为其说三皈、讲佛法;发愿回向,它们也能从此脱离异类身,转生为人,上升天界,往生净土,发菩提心,广度众生,早成佛道。我们但求 能尽心而为,尽力去做就好。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孝順的睒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侍親至孝、篤信佛法、奉行十善的修行人,名叫--睒。他有一副菩薩的心腸,悲愍著癡暗愚迷的芸芸眾生。 睒因修十善的功德感得人天的福報;他居住的地方宛如人間仙境,山中有清澈見底的流泉,水質..
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你是哪一种-
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你是哪一种?烦恼由心起,凡境皆心造。驾驭不了命运,就会被命运就来支配;摆不正心态,人生就会势必倾斜。漫漫人生路,唯有好心态,方能把握命运。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雨..
学佛修行 是要你颠覆自己的一切!
学佛修行 是要你颠覆自己的一切!学佛修行 是要你颠覆自己的一切!修行之苦在于你几乎要颠覆自己的一切,从“你看世界的方式”到“你想问题的方式”,你的生活会完全改变。那种痛苦有如揭痂,那是切肤之痛,深入骨髓..
妙祥法师:不能依据世间的一些善法,做一些世间的善事,就说自己在持戒了
妙祥法师:不能依据世间的一些善法,做一些世间的善事,就说自己在持戒了持戒虽属于一种善法,但与世间的善法从因至果都是不相同的,为了加以区别,对持戒的善法而称之为“戒善”。行世间的善法,只能得到人天有漏福..
大愿法师:戒律不是束缚而是自由
大愿法师:戒律不是束缚而是自由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叫我受戒我很害怕,我觉得我做不到。其实这样的想法很愚痴,你知道吗?戒律不是束缚,戒律反而是自由,怎么说呢?你看我们大家开车..
准提威神治久咳
【准提威神治久咳】一心礼敬上师三宝一心礼敬大圣准提菩萨摩诃萨莫名久咳症、医生无法救在去年六七月时,我妈便突然莫名的咳嗽。而且是干咳,然后愈来愈严重。我带母亲去新店某知名天主教医院就诊,医生经过详细的胸..
净界法师:揭秘求佛菩萨不灵的真正原因,大家都进来看看对照自己
净界法师:揭秘求佛菩萨不灵的真正原因,大家都进来看看对照自己菩萨不成就你财富和地位的五种因缘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的「业障」。这个重大业障有二个解释:第一个他本..
受一次八关斋戒,就超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吗
问:《无量寿经》里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难道在这个世间受一次八关斋戒,参加一次昼夜经行念佛,就超过了在极乐世界一百年的修行吗?答:吾人听闻佛的教言,首先当以清净信心接..
净界法师: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
净界法师: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 依妄而成【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 本无所有【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著,..
净界法师: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
净界法师: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净界法师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他怎么受戒的时候缘境发心呢?菩萨是——生灭跟不生灭是不二的,他是从不生灭..
净界法师: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有何差别?
净界法师: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有何差别? 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有何差别? 净界法师 问: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有何差别? 答: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佛学院的同学问我,说这个愿里面什么是国中天人、国中菩萨、国中声..
净界法师:过去创造现在,现在也创造未来!
净界法师:过去创造现在,现在也创造未来!过去创造现在,现在也创造未来!净界法师当我们知道生命的因缘,是由心力创造出来的,那么心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唯识学上说: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我们的..
净界法师:我们的生命体是怎么来的
净界法师:我们的生命体是怎么来的我们今生有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怎么来的呢?从过去而来。佛教说因缘观─诸法因缘生。其实这一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个过去生跟今生的互动:这一段的因缘,过去做过什么事,留下了..
呷绒多吉上师:学佛,不是让你把自已弄得很苦
呷绒多吉上师:学佛,不是让你把自已弄得很苦上师(微博)教言集: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工作或者学佛,很好的,也很重要的。但是你的脑子一直沉浸在钱财等外境的发展,而忘掉自己的身体也不行的。还是要给自己一点时间来休..
只要是你的选择,结果不会太坏
只要是你的选择,结果不会太坏只要是你的选择,结果不会太坏 有一幅漫画,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广告。画面上有四盏灯,从上到下排列着,每盏灯的后面有一段话: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去做!第二盏灯略暗可以做到吗..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尼师坛 坐具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尼师坛 坐具尼师坛(梵nisidana),比丘六物之一。即坐卧时敷在地上、床上或卧具上的长形布。乃坐具之梵语音译,又作尼师但那、巴师但娜、(左宁右页)史娜曩。意译又作敷具、坐衣、随坐衣、衬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