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杀放生有何特殊意义?
不杀生是十善法戒中的第一戒,也是五戒的第一戒。戒杀的功德十分广大,而杀生的果报又极为可怖,实为我们学佛者要认真体会和力行的第一要义。本期登载的三篇文章,分别从理事两方面表述了戒杀放生的重要意义,伏冀见者闻者慎思明辨,能够于日常生活当中随时护生,经常放生。
一、缘起
《大智度论》偈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戒杀放生,长养慈悲,是佛陀金口告诫我们终身力行之事。然戒杀放生之事,虽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却错综复杂,深而难明。时值末法,去圣日遥,人根钝劣。一般人对戒杀放生多所误解,因此不吝浅陋,将佛陀及祖师大德的教诲略加整理,与诸有缘同修共勉!
二、众生即未来佛
《普贤行愿品》曰: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印光大师亦云:一切生物,佛皆视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诸佛皆大欢喜。
水陆众生,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因无明业障,轮回受苦,劣为异类畜生。一旦业惑断尽,因缘和合,自可超脱六道,同证佛果。我今幸得为人,彼今不幸沦为畜生。沧海桑田,怎知明日我不会沦为异类畜生?彼亦可能超拔六道,成佛证果,则我应恳求其慈悲济度,如今何敢轻慢甚且杀害之!
三、众生与我 皆为眷属
《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楞伽经》亦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
一切众生与我,无始劫以来,展转相生,皆互为父母、兄弟、姐妹、儿女。但因彼此业力深浅,果报不同,我今幸而为人,彼不幸沦为异类,救之唯恐不及,何言杀害?
四、如是因如是果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云:佛言:人于世间,慈心不杀生,从不杀得五福。何等五?一者寿命增长,二者身安隐,三者不为兵刃虎狼毒虫所伤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寿无极,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则长寿。今见有百岁者,皆故世宿命不杀所致。乐死不如苦生,如是分明,慎莫犯杀。
又云:佛言:人于世间,喜杀生无慈之心,从是得五恶。何等五?一者寿命短;二者多惊怖;三者多仇怨;四者万分以后,魂魄入太山地狱中。太山地狱中,毒痛考治,烧炙脯煮,斫刺屠剥,抽肠破骨。欲生不得。犯杀罪大,久久乃出;五者从狱中来,出生为人,常当短命。或胎伤而死,或堕地而死,或数十百日而死,年数十岁而死者。今见有短命人。若形瘢疮。身体不见完。跛蹇秃伛。或盲聋喑哑鼽鼻塞壅。或无手足。孔窍不通。皆由故世宿命屠杀射猎罗网捕鱼残杀蚊虻龟鳖蚤虱所致。如是分明。慎莫犯杀 。
《大智度论》卷十三叙述杀生有十罪:(1)心常怀毒,世世不绝。 (2)众生憎恶,眼不喜见。(3)常怀恶念,思惟恶事。 (4)众生畏之,如见蛇虎。(5)睡时心怖,觉亦不安。(6)常有恶梦。(7)命终之时,狂怖恶死。(8)种短命业因缘。(9)身坏命终,堕泥梨中。⑽若生为人,常当短命。
五、历代祖师大德之佐证
隋天台山智者大师以儭施买临海渔簄一所为放生池,兼为渔者讲金光明经。渔者闻法皆好生去杀。献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三所,亘四百余里俱作放生池。有偷捕者,立即得祸。今之西湖乃大师所创之古放生池也。
五代时,永明大师为余杭县库吏,屡以库钱买鱼虾等物放生,后以监守自盗罪被判死刑。临刑面无戚容,人怪而问之,答云:将生极乐世界,岂不喜乎!王闻而释之。师自此出家为僧,终得成道业,后世尊为莲宗六祖。
明朝莲池大师立放生池于上方、长寿二处,着戒杀放生文,广劝世人戒杀放生。有莲池大师放生图解,谆谆告诫他人因果报应的真理,流通天下,迄今三百余年。后世尊为莲宗八祖。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提倡戒杀放生,不遗余力。尝言放生有十大功德,《极乐寺放生池疏》《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序》等诸多疏序中,篇篇皆言辞剀切,谆谆教诲吾人戒杀放生、因果必报之真理。
弘一大师亦尝言: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五欲生西否?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又云:惟愿诸君自今以后,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杀生之事。
六、转移命运浩劫的大运动
古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戒杀放生,使天地万物,一切水陆众生,各得其所,优游自在,各乐天真,各尽天年,乃体解上天好生之大德;戒杀放生,使人人长养慈悲心肠,乃力行如来之大道!
当今世界战乱频仍,灾难横生。海啸、台风、地震,水火,再加上国与国之间战备竞争,互相叫嚣,一旦核战争爆发,人类文明将付之一炬!要知刀兵大劫,皆是人类累劫以来杀生无数所造成的共业所致。慈受禅师偈云: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解救之道,印光大师讲得明白: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人戒杀放生,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而刀兵劫运,亦自消灭于无形。此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农工家,注意于此,力为提倡,必有绝大效果。
戒杀放生,在世风日下,人性泯灭的末法今日,实赖有心之士力行提倡。人人发大悲心,戒杀放生,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爱物护生之诚,则世劫天灾,自可转移,重报轻受,转危为安。如无法避免,正可依此功德,往生西方极乐国土,岂不快哉!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你是哪一种-
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你是哪一种?烦恼由心起,凡境皆心造。驾驭不了命运,就会被命运就来支配;摆不正心态,人生就会势必倾斜。漫漫人生路,唯有好心态,方能把握命运。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雨..
学佛修行 是要你颠覆自己的一切!
学佛修行 是要你颠覆自己的一切!学佛修行 是要你颠覆自己的一切!修行之苦在于你几乎要颠覆自己的一切,从“你看世界的方式”到“你想问题的方式”,你的生活会完全改变。那种痛苦有如揭痂,那是切肤之痛,深入骨髓..
妙祥法师:不能依据世间的一些善法,做一些世间的善事,就说自己在持戒了
妙祥法师:不能依据世间的一些善法,做一些世间的善事,就说自己在持戒了持戒虽属于一种善法,但与世间的善法从因至果都是不相同的,为了加以区别,对持戒的善法而称之为“戒善”。行世间的善法,只能得到人天有漏福..
大愿法师:戒律不是束缚而是自由
大愿法师:戒律不是束缚而是自由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叫我受戒我很害怕,我觉得我做不到。其实这样的想法很愚痴,你知道吗?戒律不是束缚,戒律反而是自由,怎么说呢?你看我们大家开车..
准提威神治久咳
【准提威神治久咳】一心礼敬上师三宝一心礼敬大圣准提菩萨摩诃萨莫名久咳症、医生无法救在去年六七月时,我妈便突然莫名的咳嗽。而且是干咳,然后愈来愈严重。我带母亲去新店某知名天主教医院就诊,医生经过详细的胸..
净界法师:揭秘求佛菩萨不灵的真正原因,大家都进来看看对照自己
净界法师:揭秘求佛菩萨不灵的真正原因,大家都进来看看对照自己菩萨不成就你财富和地位的五种因缘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的「业障」。这个重大业障有二个解释:第一个他本..
受一次八关斋戒,就超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吗
问:《无量寿经》里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难道在这个世间受一次八关斋戒,参加一次昼夜经行念佛,就超过了在极乐世界一百年的修行吗?答:吾人听闻佛的教言,首先当以清净信心接..
净界法师: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
净界法师: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 依妄而成【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 本无所有【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著,..
净界法师: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
净界法师: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净界法师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他怎么受戒的时候缘境发心呢?菩萨是——生灭跟不生灭是不二的,他是从不生灭..
净界法师: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有何差别?
净界法师: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有何差别? 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有何差别? 净界法师 问: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有何差别? 答: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佛学院的同学问我,说这个愿里面什么是国中天人、国中菩萨、国中声..
净界法师:过去创造现在,现在也创造未来!
净界法师:过去创造现在,现在也创造未来!过去创造现在,现在也创造未来!净界法师当我们知道生命的因缘,是由心力创造出来的,那么心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唯识学上说: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我们的..
净界法师:我们的生命体是怎么来的
净界法师:我们的生命体是怎么来的我们今生有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怎么来的呢?从过去而来。佛教说因缘观─诸法因缘生。其实这一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个过去生跟今生的互动:这一段的因缘,过去做过什么事,留下了..
呷绒多吉上师:学佛,不是让你把自已弄得很苦
呷绒多吉上师:学佛,不是让你把自已弄得很苦上师(微博)教言集: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工作或者学佛,很好的,也很重要的。但是你的脑子一直沉浸在钱财等外境的发展,而忘掉自己的身体也不行的。还是要给自己一点时间来休..
只要是你的选择,结果不会太坏
只要是你的选择,结果不会太坏只要是你的选择,结果不会太坏 有一幅漫画,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广告。画面上有四盏灯,从上到下排列着,每盏灯的后面有一段话: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去做!第二盏灯略暗可以做到吗..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尼师坛 坐具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尼师坛 坐具尼师坛(梵nisidana),比丘六物之一。即坐卧时敷在地上、床上或卧具上的长形布。乃坐具之梵语音译,又作尼师但那、巴师但娜、(左宁右页)史娜曩。意译又作敷具、坐衣、随坐衣、衬卧..
只静坐不念佛与外道无异,静坐时心中默念佛号,此外不加一点别的工夫和念头
只静坐不念佛与外道无异,静坐时心中默念佛号,此外不加一点别的工夫和念头念佛人静坐也须念佛。非外道只静坐而已。念佛行住坐卧都可念。行时声默随意。卧时宜心中默念,不宜出声。坐时切不可掐珠,掐珠则神不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