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繁体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

(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造一座塔来供养迦叶佛;还有三十二个女人,也发起心来,大家帮助他来造成功。有了这一种善根,他得做忉利天王。那忉利天的四边,每边有八天,总共三十二天。各天的天王,就是那帮助造塔的三十二个女子做的。这也可知道造塔造庵的功德是很大的,可得著这种好报应。天宫是帝释居的地方,在忉利善见城。城的周围四万十千由旬(每由旬四十里),纯是黄金造成的。城的四面,都是千门楼。城的中央还有一重金城,有五百道城门,门都用著种种宝贝庄严的。这宝贝名目的繁多及美丽,说也说不尽的。这金城的中央,还有宝楼重阁,长五百由旬,广二百五十由旬。重阁最上的中央,还有圆室,广三十由旬,周围九十由旬,高四十由旬,就是帝释所住的地方了。并且这重阁都用琉璃众宝造成的,所以佛就在这里升了坐,替圣母说法。佛经上说,神的名称叫天心;通的名称叫慧性。佛具天心和慧性,放出各种照澈无碍的光明来,这就是神通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解)像这样的话,我亲自听见佛说的。有一个时间,佛在忉利天,专为他的母亲来说佛法。

(释)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把释迦牟尼四字,译作中文,即是能仁寂默。他的意义,就是说佛又能干、又慈悲、还能够寂静不动,很沉默的符合本性。从前在佛(以后佛字都指定释迦牟尼佛的)说法的时间,是没有人记录的。后来佛的堂弟名叫阿难的,恐怕日期久远了,大家都记不得,特意把佛讲过的佛法,一句句都记录起来。等到佛将要入涅槃(注见后)了,阿难问佛道:将来把你说过的佛法都编起经来,开头一句怎样的说?佛答阿难道:开头一句,就用如是我闻四字吧!那才可以证明,这种经都是你阿难亲身听见佛这样说的,不是从旁人口里听来的。所以阿难编成的经,开头一句,就用这四个字。如是,是指佛说的经。我,是阿难自己。闻,就是听见。

一时,即是有一个时候的浑语,因为时候是各方各代不同的。譬如外人用阳历,中国先前用阴历,像夏朝用夏历,周朝用周历。所以不能限定某年某月了。

为何佛专要为他的母亲说法呢?这就是这部经的根本,和别部不同的地方。因为释迦牟尼佛本来早就成佛的,为著要来劝化我们这世界上的人,所以特意来投胎做人。当时在中印度,迦毗罗卫国,那个国王,名叫净饭王,他的夫人,名叫摩耶夫人。佛就投胎到摩耶夫人肚里。在我国周朝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年的四月初八日,从夫人的右边胁骨中生出来。就是一位太子。后来长大了,看见世界上的人,受种种苦恼,就看破了一切,不情愿做太子,情愿出家去修行。从十九岁起,修到三十岁,就得道成了佛,便到各处去说佛法,劝化世人,到七十九岁,就入了涅槃。

涅槃是梵语(梵语即印度话)。涅,是不生;槃,是不灭。不生不灭,就是佛证的真如实相。证是得到的意思。真如实相,就是说佛得到的真实相,不是虚假的相,能够永久不改变、不消灭,而且凡人所瞧不到的。

在我们世界上看得到的,那是叫做应身。你看上天的日月,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水,不管你水的多少大小,他都能把影子来照应著的。我们众生根机缘分不是一样,感应了佛,佛像日月照水一样,就现出身来救度我们,这是叫做应身。

再说摩耶夫人从佛在他的胁下生出来以后,到第七日就死了,因为他是一个佛母,所以神魂就生到忉利天宫去,做了天子。等到佛将入涅槃的时候,因生身的母恩,还没有去报答,发起一片孝心,特意把肉身飞升到忉利天上,专门为他的母亲说法(法,凡是见得到、听得到、说得出的,都可以叫做法。)以报生身的大恩。那么就将这部完全演孝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也连带的传了出来。所以经里都以孝做根本,句句可寻得出孝的脉络来。现在一般无知识的僧人,一入空门,便说释子不干俗事,就不去敬重父母,这非但不孝,简直是佛的逆子了。从来佛菩萨及祖师,没有一个不孝敬父母,不孝敬师僧三宝的。所以孝是三教同尊的一件最要紧的根本大事呀!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解)这时候十方没有量数的世界,说不来的多,说不来的多,一切诸佛,以及有大多胜三种资格的大菩萨,都会集拢来,听佛讲经。

(释)当这个时候来的佛和菩萨,是很多很多的,所以分别不出是甚么地方,甚么刹土来的?只好统称十方无量世界。因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南方、东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这十方每方各有无量数的世界。(心量所不能知道他数目的就叫作无量数)世界既然无量,那些世界上佛菩萨,更加多了,所以称为不可说,不可说,一切(是包括全数的意思)。摩诃有大多胜三种意思。此等菩萨,心量又大、行为又大、器量又尊重,为天王等大人所尊敬的,所以叫做大。此等菩萨世世都出世间,除了佛以外没有人可同他比较的,还能够超出九十五种外道,所以叫做胜。此等菩萨都能知道世界以内、世界以外的尘沙,还能够博通正的、邪的一切经书,所以叫做多。有此三种资格,才可以称大菩萨摩诃萨。因为这各方的佛和大菩萨,知道佛要讲经,所以都来忉利天宫聚会了。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解)十方诸佛,先称赞叹美道:释迦牟尼佛,能够在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劫浊的五浊世界,现出想也想不到、说也说不出的,大智慧、大神通的法力,来调伏众生刚强难化的习性,要叫他分辨得出、知道苦和乐的方法,是多么辛苦了!所以再各叫他侍从的菩萨,来问讯世尊,表示慰藉。(世尊即是释迦牟尼佛。)

(释)现在我先将五种浊,以及六种神通、十种神力,简单的来说一说明白。五浊:

第一是见浊。见浊有五种,其中最烈的是我见。因为人都执定了有一个我,有我的身体,就生出了这种我的见解;有了我的见解,便要分别出旁人来了;因为我同旁人有了分别,便生出种种不平等、不合理的心思来;造出杀、盗、淫、妄等种种恶业了。

第二是烦恼浊。也有五种,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就这样也要,那样也要;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不但永远不能脱离这个世界,并且有贪心,就要造出种种恶业来了;第二种是嗔,碰到一些些不称心的事,就要发火,一些也不肯忍耐,因发了这个嗔心,又要造出许多许多的恶业;第三种是痴,一些不明白道理,假的认作真的,真的反认作假的,正路邪路都分辨不来,像这样自己不能觉悟的人,怎么可以修道呢?第四种是慢,对了随便什么人,一味的骄傲,一味的自大,没有一些虚心和恭敬心,这样人随便学什么事情,都不能上进的,何况学佛法呢?第五种是疑,无论你做什么事,一有了疑心,就没有主见,要想做,又不想做,要不做,又想做,把心思都扰乱了,生出许多烦恼来,不得一些清净,所以叫做浊。

第三是众生浊。是说众生永远在六道(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里面,生生死死无了期,侥幸给你做了人,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等各种苦恼,若是堕到三恶道里去,那更加有说不尽的苦了,像这苦没有脱离的日期,所以叫做浊。

第四是命浊。一个人活在世上,富贵贫贱,都由命安排的,况且一年四季,寒暑风霜,无非催人老死,临终一口气呼出就了结,照此相像,人命同朝露一般,一眨眼就没有了,真是危险得很呀!所以叫做浊。

有上面四种循环的浊,才为造成最后的一个劫浊;但在这个时代,表面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每个中劫里各有二十个小劫,像水火、刀兵、瘟疫等等都是,到了坏劫,又会生出各种大灾来,人的寿命,忽然加多,忽然减少,有这样的坏处,所以也叫做浊。生在我们这世界上的众生,都免不了受这五浊的苦楚。

还有佛的六种神通:第一种叫天眼通。无论日间夜间,无论远到几千万亿里的路、几千万亿的世界,无论多少的大山隔著,没有一些看不见的,就是极黑暗的地方,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不像我们凡夫,有了一张纸、一道墙遮阻隔,或是到了黑夜里没有光地方,就一些也看不见了。

第二种叫天耳通。无论远到几千万亿里路、几千万亿世界,很轻很低的声音,没有听不见的,连心里起的念头,也都能听见;不像我们凡夫只能听近处的高大的声音,若远一些,轻一些的,就听不出来。

三叫他心通。无论是什么人心里面的念头,没有不晓得的,无论什么书,不用读过看过,那书里所说的道理事情,都会晓得的,不识字的人也会识字了;不像我们凡夫不要说旁人的念头,就是你父子夫妻最接近最恩爱的人,他心里起的念头,也不会给你晓得一些的。

四叫宿命通。无论是自己旁人的事情,无论这一世的、前一世、前十世、前千万亿世的事情,都会明白的;不像我们凡夫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也都记不得,那里还会晓得前世的事情呢?

五叫神足通,又叫如意通。只要你动一动念头,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就都可以走遍,并且一些不吃力,一些不烦难,高山大海,都不会阻隔的;不像我们凡夫凭你极强健极会走路的人,也不过一天走一百里罢了,若是碰到高山大海,就过去不得,或是有了大风雨,就走不来了。

六叫漏尽通。漏字是什么意思呢?譬如一只破的瓶,把水装进去,就都要漏出来。凡夫有了贪、嗔、痴等种种烦恼,他的念头都会给烦恼牵了去,干出种种的恶业来,守不定自己的心,像这只漏瓶一样;漏尽就是这种漏的坏处,完全没有了,把贪嗔痴种种烦恼,一齐去得清清净净,一些也没有,因为这样就可得到大神通。

有了这六种神通,自然会有下面十种神力:一,知是处非处智力;二,知过去未来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领解智力;六,知世界智力;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须知浊世不易住、神力不易现、刚强众生不易化、苦乐法不易知,而我佛能住能现能化能知,甚为希有、甚为难行能行,所以十方诸佛既赞叹了,又遣侍者慰问世尊。所谓惟佛与佛乃能知之。这一段文,就是发起全经的张本。 2024-03-17 13:53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