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各宗概况
佛教传入我国,先后形成十宗,流传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十宗有俱舍、成实、三论、天台、华严、法相、律、净土、禅、密等宗。本书对禅、净土、律三宗已有专章叙述,这里不谈。其它七宗概况,现分述如下:
第一节 俱舍宗
佛灭后九百年,犍陀罗国有世亲尊者,取经藏中有义造《俱舍论》。发扬诸法的有谛。陈代真谛三藏,即将此论传入中土,其本人并著有论疏五十卷,阐释弘扬,惟后渐次亡失,迨至唐代玄奘大师,在慈恩寺内译成三十卷,传于门人普光、法宝二师,普光并有《论记》三十卷,法宝亦著有《论疏》三十卷,析理分类,颇带科学的色彩。六朝时有专弘此宗,唐后失传,典论亡失,近始由日本取回。现为唯识学者所研究,以明破立的妙用。本宗的成立,全在一部《俱舍论》,但《俱舍论》有二种译本:陈真谛三藏所译的,称为旧译。唐玄奘三藏所译的,称为新译。《俱舍论》的组织分为九品,前八品说明一切万法的有漏、无漏的因果。后一品阐明无我的理论,这是本宗立论的要旨。因为宇宙的业力不灭,所有万法皆是实有、有漏的我,亦无非由诸法的和合而成,故我体亦是虚妄,这即是我空法有,一部《俱舍论》的内容。本宗对于宇宙间一切万有的认识,别为五位,即:一、色法。二、心法。三、心所法。四、心不相应行法。五、无为法。
《阿毗达摩俱舍论》,意译为对法藏论。对法是指发智本论而言,这有二种意义:一、是对向涅槃义,二、是对观四谛义。现先述本论的组织如下:
古人为了容易记忆品名,造有一偈:界二根五世间五,业六随三贤圣四,智二定二破我一,是名俱舍三十卷。
第二节 成实宗
佛灭后九百年间,有诃梨跋摩,智慧深远,采取诸部中所长,而造《成实论》,明一切法空义。鸠摩罗什东来长安,于姚秦弘始年中,译成此论,传门人僧睿、昙影等,阐扬讲习,遂成一宗。至六朝时,道亮、昙度、智藏、洪偃诸大师,各造疏释,弘扬最力。唐以后日形沉寂,不再振作。现为研究三论宗者所修习,是为大乘空有二宗的前茅,本宗所依的经典,仅一《成实论》,本论的教义,即是建立在无常、无我、寂静涅槃三法印上。而说示一切万法,皆是因缘假有和合相,无有实体,显示我法二空的义理,而以涅槃的空寂为所归趣。
《成实论》是一部以四圣谛的组织来解释一切佛教的论书。成实就是释成如来所说之三藏中的实义的意思。所谓实义,即是指四圣谛。其组织如下:
发聚
佛宝论(1至5品)
法宝论(6至8品)
僧宝论(9至18品)
十论(19至35品)
苦谛聚
色论(36至59品)
识论(60至76品)
想论(77品)
受论(78至83品)
行论(84至94品)
集谛聚
业论(95至120品)
烦恼论(121至140品)
灭谛聚
(141至154品)
道谛聚
定论(155至180品)
定具(181至188品)
智论(189至202品)
如上表成实一论的组织,分为五聚二百二品。发聚是解释三宝,而其次的十论是说明作论的目的。本论对于苦谛聚即以五阴来说明,集谛是详述业和烦恼的部分,由此可知苦、集二谛聚不外是阐明世界的现实和原因的了。灭谛聚是涅槃的说明,其中所立之假名心、法心、空心为成实论特殊的教理。最后的道谛聚和灭谛聚同样,由大体上分为智和定二种,这是说明证果的原因的部分。
第三节 三论宗
佛灭后七百年间,龙树菩萨依佛说的般若经造《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沦》,是为本宗的鼻祖。继承龙树系统而弘传本宗的,为提婆菩萨,造《百论》,广破外道小乘。故般若真空,在佛灭后七百年,成为有力的学说。至东晋、姚秦弘始三年十二月,罗什师东来,翻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以及《智度论》等,是为我国三论宗的起源。隋吉藏大师,专弘此三论。并造疏解释,一时大江南北,风起云涌,学者景从,故号三论宗。或加《大智度论》名曰四论宗。惟自从天台宗兴起后,不啻沦为天台的附庸,未有专论本宗的了。本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藏为所依的经典,故称三论宗。这三部论的大纲:为破邪显正,灭除众生一切迷执,而归于中道实相的空义。在三部论中,《中论》是正破小乘的法执,旁破外道而显大乘实相的法义。《百论》是正破外道我执,旁破小乘而显大乘实相的法义。《十二门论》显大乘正道,并破小乘外道。又《中论》以二谛为宗,《百论》以智为宗,《十二门论》以智境为宗,这即是三部论不同的概况。本宗所明的教义,在毕竟空理。而所谓空,即是无相、无得的空,诸法实相。在无所得空上,要破除一切有所得的迷执,实相的本体,自然亦就显现。所以本宗为要显正,必先破邪,而破邪即所以显正,这是本宗最高的纲要。要破邪显正,依三论的话来说:破邪则下拯沉沦,显正则上弘大法,振领提纲,理唯斯二。所谓破邪,即是总破一切有所得的见执,概括言之,见执有四种:即一、外道--实我的邪见。二、毗昙--实有的执见。三、成实--偏空的情见。四、大乘人--一切有所得的见解。以上四种的迷惑,悉皆破灭,大小的见执,亦皆斥除,以达无我的境界。因为破邪已尽,无有所得,既无迷执,即此中道实相的真理,便可显现出来。《金刚般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本宗破邪的大意,开示诸法实相的教义。但诸迷妄无量无数,如何破法,可依《中观》建立八不要义。即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这即是说明宇宙万事万物,没有固定的自性,是随关系而变演的。能明白这八不的理论,一念观空,无相安乐,即可破除迷妄,显现真体,确是本宗觉心不生的根本法门。《中论疏》说: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止归,方等之心髓,诸佛法之知见,示得失之根源。迷之即八万法藏,冥若夜游,悟之即十二部经,如对白日。总之,本宗以自性本空,空即不执着、不实在的意思。明不生灭排遣一切妄执,断除一切意欲。主张从理解佛理,使内心解脱流转,证入真空本性。从智慧入手,以求大智慧而履行中道救世,故本宗又名空宗,或称空慧宗。
第四节 天台宗
天台宗以龙树为初祖,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文禅师学行精严,读《大智度论》: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一语,和《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一偈。于是朗然顿悟一心三观的哲学,口传弟子南岳慧思。思受心观后,在禅定中悟得法华三昧,后入南岳,广开法门,教化群众。时有智者大师前来学禅,师徒二人,一见甚契合,思师曰:昔在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遂,今后来矣!智者看到《法华经药王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供养如来的文句,即悟法华三昧,在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提示宗师,慧思曰:非尔弗知,非我莫识。住大苏山潜修七年,三十二岁始下山,在南京瓦官阐说定慧双修的教化凡八年,又立止观四教,摄尽大乘的教义。后移住天台山,天台大师的称呼,由此而起。隋炀帝晋王广,迎至扬州,授菩萨戒,赐号智者大师。开皇十七年,享寿六十七岁,逝世于石城寺。著有《摩诃止观》、《法华玄义》、《法华文句》,世称天台三大部。又著有《观音义疏》、《观音玄义》、《观经疏》、《金光明经义疏》、《金光明经文句》等,称为天台五小部。又荆溪大师说:本宗以《法华》为宗髓,以《智论》为指南,以《大经》为扶疏,以《大品》为观法。故此外加《大智度论》、《大般涅槃经》、《大品般若经》亦为本宗旁依之经论。
天台宗,五时八教已在上面曾经谈及,不再重复。现将其教义的特色略述如下:
(一)一念三千说
此说是根据《华严经》: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蕴,一切诸法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念属心,三千指法界。三千法界如何是一念心造?天台大师谓:吾人一念贪欲心起即落在地狱法界;一念嗔恨心起,即落在饿鬼法界;一念愚痴心起,即落在畜生法界;一念妒嫉心起,即落在阿修罗法界;一念五戒心起,即落在人法界;一念十善心起,即落在天法界;一念厌离心起,即落在声闻法界;一念因缘心起,即落在缘觉法界;一念自行化他心起,即落在菩萨法界;一念平等心起,即落在佛法界。此十法界,界界互具,圆融相摄,成百法界。又据《法华经、方便品》的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每一法界具此十如是,百法界即成千如是。这千如是中,又分五阴实法一千,众生假名一千,依报国土一千,便构成一念三千的道理。以上说的是事造三千,事相是从理性本具而起,所以更有理具三千。两重三千,同居一念。
(二)一心三观与三谛说
三观即空、假、中三观。有内外三观之分:内三观依《智度论》三智一心中得而立。一会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一念观心中,法尔具足。外三观即观诸法具足三观,依《中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空观),亦名为假名(假观),亦名中道义(中观)。此三观法,随观一法,莫不具三。如观空时,假、中皆空、观假、空、中亦然。如葫芦落水,面面皆泛,水银落地,颗颗皆圆,是称一心圆融三观。
三谛即真、假、中三谛。真谛泯一切法,俗谛立一切法,中谛统一切法,一一法中,具此三谛。
三观为能观心,三谛为所观境,能所交融,不可分割。所以古人说:三谛三观三非三,三一一三无所寄,谛观名别体复同,是故能所二非二。又说: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忘性即中,若能识得佛境界,当下谛观如虚空。
(三)六即佛说
(1)理即佛:即有情本具之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古德有偈: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2)名字即佛:闻法得解,明了本具之佛性与十方诸佛平等无殊。古德有偈: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返恨自蹉跎。
(3)观行即佛:依能起行,时刻回光返照,推究自性。古德有偈:念念照常理,心心摄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4)相似即佛:由观行得力,粗垢先落,仿佛见到本真。古德有偈:四住虽先脱,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5)分证即佛:因功夫增进,分破无明,分见法性,为散开一隙云雾,便见一片青天。古德有偈: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
(6)究竟即佛:五住究尽,二死永亡,福慧圆明。古德有偈: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自性,更无一法新。
六即佛说的意义,使凡夫明了佛道虽有六类差别而常相即,克服佛道高不可攀的自卑心理。虽相即而又有六类差别,凡圣位次井然,可纠正增上慢人的愚妄骄狂。
(四)性具善恶说
性指法界性,即人人本具的真如法性,具有善性和恶性。天台大师认为十法界有情,具有善恶二性,所以到了佛果仍可现起地狱、饿鬼、畜生的恶相而施教化。又如佛现金刚药叉等忿怒贪嗔痴像,于诸暴恶造罪有情,行诸恶事,这是恶事善用。此间众生的恶相,是恶业所感,到了佛果也可幻现恶相,来度化众生。因性具说,天台宗又被人们称为性具宗。
天台宗在修持上,以止观著称。天台止观有三种:(一)渐次止观,(二)不定止观,(三)圆顿止观。
渐次止观:是历涉深浅法门之次第,始自人天乘,终至菩萨、佛乘,渐次积累修持之功。即《释禅门波罗密次第法门》是。
不定止观:或渐或顿,无固定法体达实相妙理。即《六妙门》是。
圆顿止观:不从诸种法相着眼,而是直观诸法实相妙理。即《摩诃止观》是。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
学佛以后,才发现,最重要的就三个字很多人知道,学佛能让自己增加智慧,让自己的心,更加的清净。但是,到底怎样学,才对呢。有人觉得学佛就是要皈依,觉得佛教中讲三皈五戒,很复杂。有人说,其实学佛就是将佛当做..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付诸实现 问: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与目的,并付诸实现呢?答: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非常重要。你现在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目的,所以用头脑去思考和寻找。你可能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对,也不..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
宏圆法师:瞻礼的功德不可思议佛的三十二相都是给我们表法的,我们用见贤思齐的心瞻礼尊容,这就是修功德。我们一定要知道瞻礼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不可思议的。在过去空王如来涅槃后,有四位比丘学佛,学着学着佛因为..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宏圆法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如何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的事情,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金刚般若的这种智慧,当即名字以离名字,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就是金刚般若的智慧。如果我们还取法相,还取..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顶礼可以分为三个..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
学佛那么久 你真的学会磕头顶礼了吗?顶礼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顶礼,也就是俗话说的磕头行礼,这是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最高礼敬。大家不要以为,顶礼就是“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这样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它的内涵是十..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是清明节,祭祀不能没有,祭祀没有就错了问:“东区长者之声”,这大概是个刊物,里面登载说本港卫生局长说,香港严重缺乏灵龛,倡将骨灰洒在纪念花园,化做春泥更护花。世俗也有把骨灰洒入江海的..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
达真堪布:福慧圆满是每个人的愿望每一个众生,无论是人还是非人,无论是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一样,都想解脱,都想成佛,只是不会或不敢用“解脱”、“成佛”这些词而已,他们认为这是迷信。一说要解脱、要成佛,..
孩子,这是甜的
好甜!好苦!好甜呀!我说好苦才对!邻家哥哥结婚,分礼糖。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刚到手的糖果跑一边享受这难得的喜悦。可是吃着吃着就吵了起来,一个说糖果是甜的,另一个穿得破旧、年纪稍小点的却说这是苦的,谁..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宏海法师: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文:宏海法师今天这一讲,我们想,主要把我们做一个大的视野整合,就是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它是怎么来的。就着说前面的几种国土,净土..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学诚法师: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文/学诚法师所有人都要面对出世和入世这两种心态。入世就是要做事,出世也要做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有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时,..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
宗萨仁波切: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每次演讲,我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人问我:“为什么爱得愈深,痛苦就愈强烈?”这是很普遍的问题,而且我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各个年龄层的人。当然,这里所..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遇,我们要把握住【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是蕅益大师讲的,讲得一点都不错。绝对不是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包括菩萨,菩萨、声闻、缘觉没有法子理解净..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
达真堪布:爱恨过后,只有大爱...安忍不是只在表面上“忍吧、忍吧……”你一忍再忍,总有一天会露馅的。这都是表面上的忍,实际上心已经动了,因为心里已经有怨恨了。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深信这些道理。佛讲的这些道理..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
达真堪布:生死自在待阎罗我们已经有幸得到了暇满人身,丰衣足食,比较健康,也没有什么疾病,顺缘样样具备,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地利用此良机精进修行。我们往昔造过很多恶业,业力缠身,这些恶业早晚都会现前的。业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
净土法门法师:这就是在“作佛”【解】六、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