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观法:播下安祥之种

繁体

正念观法:练习20播下安祥之种

彼有喜(轻安、舍)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喜觉支。彼无喜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无喜觉支。彼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喜觉支如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喜觉支如何圆满。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在我们的心中播下安祥、喜悦和解脱的种子,并且给他们浇水。如果说结使是痛苦之种,那么,喜悦、安祥和解脱就是快乐之种。

佛教心理学认为种子(梵文:bija)是每一种心态和我们意识内容的基础。某些特定的种子是由我们的父母和祖先遗传给我们的。它们是佛(Buddha)、菩萨(Bodhisattva)、辟支佛(Pratyekabuddha ,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解脱的人,但是只是为了他自己)、声闻(Sravaka ,作为佛弟子、通过听闻佛法而修行的人)、天(God)、人(Human)、阿修罗(Warrior-God)、畜生(Animal)、饿鬼(Hungry-Ghost)和地狱(Hell-Being)。这意味着,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心中就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善种和恶种,此外,我们心中还有小时候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种子,它们是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所播种的。招致痛苦的种子,我们可以称之为恶种,招致快乐的种子,我们可以称之为善种。

根据缘起的规律,种子没有固定的自性。每颗种子的存在都要依赖于其它任何一颗种子的存在,而且在任何一颗种子中,都包含着其它所有的种子。任何恶种中都包含着善种的胚芽,相应地,每一颗善种中也都包含着恶种的萌芽。就象有昼必有夜、有生必有死一样,恶种可以被转化成善种,善种也可以被转化成恶种。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命中最黑暗、最痛苦的时刻,安祥、喜悦和快乐的种子仍然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如果我们懂得怎样去发掘已然存在于我们心中的喜悦、安祥和快乐之种,如果我们懂得怎样去给它们浇水、怎样去照料它们,它们就会发芽、生长,并给我们带来安祥、喜悦和解脱的果实。

本经一直在提醒我们,心有两个对立的侧面。无贪的心态是一种好的心态,被称为无贪。无嗔的心态也是一种好的心态,被称为无嗔。无贪、无嗔和自在是我们心中的善种,需要我们浇水和照看。

经典中经常把心比作一块田地,这块田地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种子。这就是我们有心地(cittabhumi)这个术语的原因。当我们修习正念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只观察生、老、病、死、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等这些法。为了使善种能够在心田中发芽、开花,我们还应该花时间去观察那些能够导致健康、喜悦和解脱的法。佛教一直鼓励人们观察佛、法、僧、慈、悲、喜、舍、念、择法、轻安、乐。比如说,喜(梵文:mudita)不仅仅是指因别人的喜而生起的那种喜悦的感觉,同时也包括我们自心中生起的那种安乐的感觉。喜是四无量心之一;另外的三无量心是慈、悲和舍。喜的种子存在于我们所有人的心中。只有当我们在生活中拥有喜悦的时候,我们才可能活得快乐,而且有办法与别人分享我们的快乐。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喜悦,我们又拿什么来与别人分享呢?如果我们的喜悦之种被埋藏在重重痛苦之下,我们又怎么能微笑、并与别人分享喜悦呢?这个练习帮助我们与自己心中的善种保持接触,以便使它们得到发展的机会。

生命中充满着痛苦,但是也充满着很多美好的事物。有冬天也有春天,有黑暗也有光明,有疾病也有健康,有和风细雨也有狂风暴雨。我们的眼睛、耳朵、心脏、微笑和呼吸都是妙法。我们只要睁开眼睛,就能看到蓝天、白云、玫瑰、清澈的小河、金黄的麦田和孩子亮闪闪的眼睛。我们只要竖起耳朵,就能够听见松柏私语、惊涛拍岸。虽然每一件事物都是无常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短暂的,然而,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美好的事物。在我们心中和周围,有那么多妙法,能够使我们振作并治疗我们。如果我们能够与它们相接触,我们就会得到它们的治疗。如果我们心中拥有安祥和喜悦,逐渐地,我们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安祥和喜悦。

蓝天、白云、和风、细雨、稳定的政局、自由的言论、优秀的学校、美丽的鲜花和良好的健康这些都是构成安祥和喜悦的积极因素。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消极因素,比如社会不公正、种族歧视、小孩挨饿、制造武器以及核泄漏。觉知世界上这些丑陋、危险的事物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够开始着手改善我们的处境。但是,如果我们对丑陋、腐败的现象感到焦虑和嗔恚,日复一日地只去感受自己的焦虑和嗔恚,那么,我们就会丧失喜悦和为别人服务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必须感受自心和周围安祥、积极的因素并且享用它们的原因。我们要教给我们的孩子怎样去欣赏这些奇妙珍贵的事物。如果我们懂得怎样去欣赏它们,我们就会知道怎样去保护它们。这个基本的训练既能够保护我们的快乐,也能够保护我们孩子的快乐。

有很多人,尽管在理论上知道花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他们却没有能力去感受它,因为他们心中的忧愁障蔽了他们。过去他们可能从未允许过自己去感受他们意识中的令人振奋的、健康的种子。结果,他们现在就与它们绝缘了。互即互入团体的第七条戒律提醒我们,为了与已经存在于我们周围的这许多具有治疗作用和令人振奋的因素保持接触,我们要修习有意识的呼吸。有时候,我们会需要朋友的支持,以帮助我们回到与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接触上来。修行需要朋友,就象一顿饭需要汤,这是一句越南谚语,是讲与朋友一起修行的重要性。这样一个由朋友和同修构成的团体,被称之为僧伽(Sangha)。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这个团体的支持,所以我们要说皈依僧。

有一个沉静喜悦、心态平和的朋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在困难的时刻,他(她)能够理解和支持我们。当我们感到无助、压抑和绝望的时候,我们可以到那位朋友那儿去。与他(她)坐在一起,我们可以重建心理平衡,并且能够重新感受到花朵和其它存在于我们心中和周围的美好、清新的事物。如果我们得到了朋友带给我们的喜悦的滋润,我们就能够使我们心中具有治疗功能的种子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在此以前它们已经开始枯萎,因为它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得到照料和浇灌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正念的生活,不断地播下智慧、慈悲、安祥、喜悦和解脱之种,并且要常常给它们浇水。《四念处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正念生活的练习。通过有意识地呼吸、微笑、行禅和坐禅的过程,通过我们看、听和正念观察的方式,我们使快乐之种茁壮成长。慈、悲、喜、舍之境就是真正的喜乐之境。如果我们拥有喜悦又能够放下,我们就能够与别人分享快乐,并且减轻他们的忧愁和烦恼。(完)

2024-03-17 13:53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原标题:隆谦法师|坛经开示:实无功德 何处遥相见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品《决疑品》。 《决疑品》是六祖的答疑,就是回答大家的疑问。韦刺史对佛法非常信奉,对六祖也非常信仰,所以他有疑..

雨香天经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雨香天经咒注 序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杨子曰:“言,心声也。画,心画也。”人心本同。而气质则有南朔东西、刚柔弱强之异。气质各从其水土,发而有声,则有喉舌唇齿抗坠重轻之异。微独生同斯世,随..

智者与菩萨

智者与菩萨有一天,菩萨来到人间,遇到一个智者正在钻研人生问题,菩萨走到智者面前说:我也为人生感到困惑,我们能一起探讨一下吗?智者先说道:我越是研究,就越觉得人类是个奇怪的动物,他们有时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时候却非..

楞严经述旨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陈应征 校定△真性常住第三承上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言遗失颠倒之由。盖见精明元。乃我真性。湛然常住。本无遗失。由颠倒见。故似遗..

楞严经述旨卷第五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孟应麟 校定△见结知解第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言此根尘识三。譬如交芦。互相依倚。其体全空。既无..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

陈大惠:抱怨是一种毒药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

观音心经对人有什么作用

观音心经对人的作用是很多的,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都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修学观音心经的时候内心就会变得很平静安宁,自己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渐渐理解经文中的道理,看待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透彻,这些..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

陈大惠:为什么今天年轻人夭折的这么多,为什么孩子们爱住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叫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去世的这么早,年轻的,三岁五岁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爱住院,那么爱..

大悲咒心咒注音

在念大悲咒时,大家除了要正确念诵大悲咒全文外,也要记得念诵大悲咒心咒,它不但属于大悲咒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念的时候,如果大家对这个心咒不熟悉,那可以看着大悲咒心咒注音去念,这样念诵时就会..

观音心经可以默念吗

观音心经当然是可以默念,因为有时候时间不允许或者是地点不允许自己念出声音来的,所以就只能默念,但是默念的时候有一点是不太好的,很容易分心,因为在默念的时候,你可以能会不由自由的去想一些其它的事情,所以..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

陈大惠: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这一生,多少人输在了这个字上?等人这一生,总是在等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可是后来等来等去等没了缘分等没了青春等到最后等没了健康等没了机会等没了..

对“芳香”的领悟

有一个年轻人,很希望能够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他也总是尝试着鼓足勇气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渐渐地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结果一事无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他去拜访了一位成功的长者。他希望从长者那里获得一..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

对一切众生要像对佛一样的礼敬唐朝时候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很严,是戒律宗的大师,感得天人供养。他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到时候,天人把供养送来,天天送供养,人天对他都赞叹。他还有个小故事,窥基法师——..

边念佛边杀生,果报很严重!

我们作为人类,如果对其它众生的生命不屑一顾、随意践踏,这样非常恶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还说:人的确是禽兽之王,其残暴胜于所有动物。我们靠其它生灵的死..

鸟巢与白居易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

平常之心不平常

平常之心不平常只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想问题做事情,及时清扫心房,消除那些不合理的奢求欲望,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日出日落,经受人生挫折的考验,轻装前行,你才会活出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