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六斋日的来源?

繁体

在印度六斋日的传说他们都知道,印度对这个六斋日持守很多人都很用心,所以佛陀成佛之后,他所组成僧伽的集团,发现以前的固有六斋日,持斋修福是一件很好的办法,佛陀很多教化的方式,都为了适应当时印度的环境,因为佛陀想度印度人,而他们的印度文化是这样,很多印度环境和印度文化,本来就如此的。他就用权巧方便,用因缘方法将它改善过来,所以在经典中经常看到佛陀借用他们固有的方法,将它重新改造,把它拼装在佛教,以佛陀的思想把它扭转过来并且引导他们,产生很好的效果,因此度引了很多人。

佛陀认为印度的旧有生活不错,值得保留,便在僧伽集团成立之后,思考如何帮忙在家人修行时,就认为这六斋日在过去固有是一件很好的办法,也可以借用此种风俗,用巧妙的修正,引导他们从迷信的持斋修福,转为福慧双修的八关斋戒,所以佛陀就向大家开示,说什么呢?说以六斋日首先做福,我们以六斋日首先来做福,持守这种善事,好事,但不一定一天都不吃,除了不用一天都不吃之外,还要受持净戒才能做到消灾免难,换句话说,佛陀就把他改一下,将古代印度宗教中的六斋日一日不食的风俗,改为过午不食,所以“八关斋”中的“关”就是关闭恶门,而“斋”就是过午不食。很多人说吃素食就是持斋,其实吃素食不可以说是持斋,持斋就是说我今天持斋戒,今天我就过午不食,这应该是佛教的术语大家都听懂嘛!不要你吃素食却把它说成持斋戒,这是不对的,佛陀将过去固有的一天都不吃,改为一天吃两餐,过午不食再加上持守几条戒呢?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淫,此处跟五戒不一样,五戒是断邪淫,这里是不淫,所以这才称为出世因,而这个原理有个因素,因为这地方比五戒进一步,五戒只是不邪淫而已,这里却是不淫。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第六离香花璎珞香油涂身。第七离高广大床坐及作倡伎乐故往观听。第八不非时食。所以佛陀加上这八条,关闭这八条受斋日不应该去做的事,如此一来不仅可得消灾免难,修福增慧,也可以藉此机会摄心来受持六念,简单说,受持八关斋戒不只是持守八条戒,并且须加上这过午不食,最重要的则是安住在六念来得到涅盘。因为五戒只有持戒而已,而八关斋却不是,受持八关斋戒一定要受持六念,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这里,我们在后面的比喻会说到。由此可证六斋日的持斋,这个宗教仪式,并不是佛陀开始才有的,在佛陀之前就有了,是属于印度固有的一种仪式,佛陀为了转变这种持守六斋日的风俗,才将古有加上修正,成为佛法中特殊修持八关斋戒的斋日。佛陀出生在宗教复杂的印度,迷信的宗教仪式很多,所以佛陀就借用了这些迷信的宗教仪式,将它加以改良,而这种改良的个案,我们则可时常在经典上看到很多。比如杂阿含经四卷九十三经说,曾经说什么呢,婆罗门所教的祭祀,祭祀火,用三火来火供,可是婆罗门教的祭祀在佛陀看来完全是一种迷信行为。佛陀为了要教化婆罗门,要引导婆罗门入于正信,就运用善巧的方便,没有直接明说:啊!你用三火来火供是没有用的,这是迷信呀!佛陀厉害就是厉害这样,智慧就是这样好,他没有说你们这样是错误的,没有,他反过来说什么呢?唉!你用三火祭祀虽然是很好,但是在佛法中,在我的法当中也有三种火,什么三种火呢?若是能像我所说的这三种火,它的功德更加殊胜,佛陀他就是很有智慧,用方法来引导,不会说你们这样不对,这样不行啦!这种我们还做不到,我还做不到,有时我感觉别人的用法不对,我就说,唉!你用法不对!可是佛陀不是这样说,佛陀慢慢引导他,把他引进来,这样子就是有所差别的地方。所以,佛陀说三种火,他说:你用我这三种火功德就会特别殊胜,婆罗门教教徒听到之后感觉到奇怪:“好神奇呀!我们婆罗门教有三种火,用火火供的三种火,而你们佛教里竟也有这三种火!”佛陀便藉着这个因缘机会跟他们开示:“有呀!在我教法里也有三种火,就是一、供养父母叫做根本火,二就是供养妻儿眷属名居家火,第三供养沙门婆罗门叫做福田心,福田心就是福田火,有个福田心种这个福田,就是福田火”,婆罗门教事火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获得天人的福报,但是只有用火来烧东西,烧一烧让天人收到,以此来求得升天的福报,其实是不可能的事,一切业力是由自己的行为所感召而来的,不可能由天人赐福给你,这全是自己业力的感召,而非由他人赐给你的。所以,佛陀认为求天赐福,不是用那种迷信的方法,将东西烧一烧让天上收去,这是不可能呀!佛陀说这不符合求福之道,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才设定了三火,以不一样的原理重新给予三火新的定义,也就是这样子。所以佛陀重视在家庭中奉养自己的父母,对家庭尽责任,并促进夫妻之间的和乐及教育子女,这才是佛陀的重点,能够做到这样你才有功德!

2024-03-17 13:53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

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害的烦恼,就是嗔心!《菩萨戒》里面说:一个菩萨贪吃、贪睡、很喜欢买很多衣服,这些都乱不了,因为这些只是减损他的功德,增长一点过失,并没有伤到根本。但是..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佛教修行有三善,那么其中何为究竟善,何为无记心呢?中国的历史文学范围比较广,这些年主张的国学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也是一种信仰的传承。国学分类比..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导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当时以佛的境界写的四句偈,不是凡人的境界。现在我们的身心被客尘污染得一塌糊涂,需要运用佛法,让我们的菩..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最好的供养是什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4)最好的供养是什么上师教言集:佛法就在于一个 善 ——慈悲,不伤害任何众生,这是第一要素;然后尽力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就是正法,这是我们无须怀疑的。很多人认为,学习佛法要做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8)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上师教言集: 那为什么要具足发心殊胜,为什么要生起这个菩提心和慈悲心呢?因为一切众生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或者我们看不见,体会不到的地狱、饿鬼、..

大空经的观法

有一次,佛陀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这天早晨,佛陀入城乞食后,顺道去加罗差摩精舍。当时,尊者阿难正与许多比丘在精舍内缝补衣服,看到佛陀到来,连忙出来迎接,并且禀告佛陀,他们正在..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禅茶动作 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

什么是“娑婆世界”?

什么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说,就是指我们所在的这个苦难的世界。 佛经里说的婆娑世界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来来去去,皆为利往。人活在这..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内心的分别识中,对外在有二元对立的分别,认知的好与坏会导致自己快乐或不快乐,于是自然会喜欢能为自己带来好情绪的作为。就个人而言,关爱自己是正常的。..

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觉自己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好。在1930年的一个初秋的早上,一个只有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年轻人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这是个冷幽默,一个让人对人性失望的无奈的悲哀故事。 两个朋友携手一起去旅行,游历了山川,穿越了河流,奔驰在草原。 最后,他们到了一片森林。森林很大,他们走了好几天,似乎..

彩虹总在风雨后

彩虹总在风雨后在修行的道路上,时而感觉好,时而感觉不好;时而有好的征相,时而也会出现不好的征相。好比长途客车行驶的路途一样,有时候要过桥,有时候要翻山,有时候要钻洞,有时候会走平地,都很正常!若是遇到钻..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本人所写的法语中有这两句话,“心咒,不一定是佛语;佛语,不一定是真谛”。很多人看后不解,纷纷表示质疑:“难道心咒都不是佛传来的吗?佛语不是真谛还有什么真谛呢?在这里我就把心咒、佛语..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遇到不好的事情,要不排斥、不强硬地对待。社会本来就是,有正的,也有负面的。这才是常态。所以佛法讲为什么不去算命,问卦,因为你一问,好的你就去做,坏的你就要躲掉。但其实你是躲不掉的,因为..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