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开光与加持不同之处附开光仪轨

繁体

我们布置念佛堂,佛堂供养着西方三圣。在一般世人的观念中,佛堂无论大小,供养佛像一定要举行开光仪式,此传统由来已久。开光的意义,现在知道的人很少。若说佛像开光之后就灵验,没有开光就不灵验,这是迷信的说法,也是对于实际事理完全不明了的说法。佛家的开光仪式,实际上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启用仪式。当有新的建筑物、新的设施启用时,一定要接待社会大众,举行启用仪式。最重要的是要告诉大众,为何要有此设施,这对社会大众有何好处。佛家供奉佛像,或是新建筑落成,也举行仪式,就称作“开光”。

常见一些人去寺院里拜见师父的时候,取下手上戴着的佛珠让师父给加持一下.很多居士都有这样的困惑:加持过的佛珠有不可言说的力量在里边,而开过光的佛珠也是有佛菩萨的加持力,那开光与加持二者有什么区别吗?以下笔者就自己所知谈谈开光与加持的不同之处.

 所谓开光,要经过一定的仪式.这种仪式不仅是佛教有,外道也有,但内容则是完全不同的.下面就我们佛教方面的来谈.不管是显教还是密教,虽然方法不同,但都是一个目的----祈请佛菩萨以佛光照在需要开光的物品之上.显教多是洒净水念大悲咒以及十小咒心经等等;而密教则用青稞或米来进行供养并念开光仪轨来达到目的.佛珠经过开光后可以说得到了佛菩萨的加持,但它显然不仅仅是加持那么简单,因为经过佛光的照耀,开光物品上也就会散发出一圈佛光,使邪魔鬼怪不敢靠近.虽然这光我们凡夫肉眼看不见,但它的确是存在的.开光仪式需要由有一定功力的高僧大德来主持才能灵验,如果由一般的学佛者来主持的话,则要求此人必须是名真正的修行人,并且做到诚心诚意才能有效.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诚心之处,常能感得诸佛菩萨佛光普照得到加持.

再来谈谈加持.对佛教而言,加持是由有一定能力的修行者将他的思想意念给灌输到需要加持的物品中去.一般经过加持的物品有避邪、吉祥等效验。借助开光加持物,能够帮助我们在修行当中不易遭受众多的违缘,比如邪魔鬼怪的侵扰等等。有些人就会认为,那样就行了嘛,还需要开光那么麻烦干什么?其实加持里面虽然有个人的力量在里面,但没有经过开光这道程序,物品表面也就无有佛光散发。(只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因为有些大成就者诚心去加持的话,也有可能达到开光的效果!)因此,我们最好先把物品拿到寺院开光,再请自己信赖的师父加持,这样能有更大的力量!一般像佛珠等佩带的物品,经过开光比较适宜.如果你只将它作为装饰品的话则无此必要.而像食用的物品则不需要开光,只需要经过加持便可达到去病等效果.我们要尊重经过开光的物品,不可以带到肮脏的地方去.你心里尊重了,也就证明你尊重佛菩萨.

开光仪轨:

 一、杨枝净水赞

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消愆火焰化红莲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称)

二、维那举赞

戒定真香——主法法师拈香、礼佛

维那敲大馨三声:主法向佛合掌云:

万德庄严相法性清净身

湛然应一切普利济众生

盖闻:妙应本虚唯至虚而能应

真实无相乃假相而显真

极大难名圆光普照

(应时开启头上盖布)

三、维那举称圣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四、请圣: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众等,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迦叶如来、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消灾延寿药师如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唯愿不违本誓,哀悯有情,居慈莲座,降临道场。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众等,一心奉请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菩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大菩萨,唯愿不违本誓,哀悯有请,居慈莲座,光降道场。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众等,一心奉请护法韦驮菩萨、伽蓝菩萨、四大天王,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护法藏菩萨,护持圣教,光降道场。

五、主法法师向佛合掌云: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

随缘赴感糜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伏以:绀目金容,现四八之妙相,玉毫卍字放百亿之光,仪瑞应于斯时,实祥开于季运,伏念众等,幸蒙世尊教法,实渴仰于胜净妙明,仰赖大慈开迷,取图报于紫金光聚,既以和土范金、圆成宝相,用是诹吉选日,开点灵光,伏愿现实相,放无量光,巍巍莲座,作群生低头礼敬之因,昱昱金躯,示弟子瞻仰如来诸佛菩萨,依相庄严,光照十方,何待弟子为之开启,然而实际理法不存,佛事门中万法不备,理应如是,事世应为,取足之教,皈依则三途尽拨,秉教及九品顿超,妙理妙法应为如是,如理也。

六、维那举唱:

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

圆光普照于十方喜舍慈悲皆具足

如于此会见佛座一切尘中应如是

七、主法法师用笔点佛身云:用此笔点开六根,互摄互融当起妙用。

点眼眼通圆照法界点耳耳通妙用十方

点鼻鼻通遍闻诸香点舌舌通善产妙法

点身身通分身尘刹点意意通普恰群机

佛心我心心心相应心光佛光光光互照

眼耳鼻舌身意诸根根根妙用利济群生

八、维那举开光咒(七遍)

唵阿暮伽钵头摩逊娜隶驮罗驮罗秜漫拏隶吽

心经(三遍)

九、维那举佛宝赞偈:

大众念佛号(给某某佛像开光念某某佛像佛号)

十、三皈依

十一、回向:

开光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密

2024-03-17 13:53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

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害的烦恼,就是嗔心!《菩萨戒》里面说:一个菩萨贪吃、贪睡、很喜欢买很多衣服,这些都乱不了,因为这些只是减损他的功德,增长一点过失,并没有伤到根本。但是..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佛教修行有三善,那么其中何为究竟善,何为无记心呢?中国的历史文学范围比较广,这些年主张的国学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也是一种信仰的传承。国学分类比..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导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当时以佛的境界写的四句偈,不是凡人的境界。现在我们的身心被客尘污染得一塌糊涂,需要运用佛法,让我们的菩..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最好的供养是什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4)最好的供养是什么上师教言集:佛法就在于一个 善 ——慈悲,不伤害任何众生,这是第一要素;然后尽力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就是正法,这是我们无须怀疑的。很多人认为,学习佛法要做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8)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上师教言集: 那为什么要具足发心殊胜,为什么要生起这个菩提心和慈悲心呢?因为一切众生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或者我们看不见,体会不到的地狱、饿鬼、..

大空经的观法

有一次,佛陀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这天早晨,佛陀入城乞食后,顺道去加罗差摩精舍。当时,尊者阿难正与许多比丘在精舍内缝补衣服,看到佛陀到来,连忙出来迎接,并且禀告佛陀,他们正在..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禅茶动作 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

什么是“娑婆世界”?

什么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说,就是指我们所在的这个苦难的世界。 佛经里说的婆娑世界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来来去去,皆为利往。人活在这..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内心的分别识中,对外在有二元对立的分别,认知的好与坏会导致自己快乐或不快乐,于是自然会喜欢能为自己带来好情绪的作为。就个人而言,关爱自己是正常的。..

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觉自己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好。在1930年的一个初秋的早上,一个只有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年轻人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这是个冷幽默,一个让人对人性失望的无奈的悲哀故事。 两个朋友携手一起去旅行,游历了山川,穿越了河流,奔驰在草原。 最后,他们到了一片森林。森林很大,他们走了好几天,似乎..

彩虹总在风雨后

彩虹总在风雨后在修行的道路上,时而感觉好,时而感觉不好;时而有好的征相,时而也会出现不好的征相。好比长途客车行驶的路途一样,有时候要过桥,有时候要翻山,有时候要钻洞,有时候会走平地,都很正常!若是遇到钻..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本人所写的法语中有这两句话,“心咒,不一定是佛语;佛语,不一定是真谛”。很多人看后不解,纷纷表示质疑:“难道心咒都不是佛传来的吗?佛语不是真谛还有什么真谛呢?在这里我就把心咒、佛语..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遇到不好的事情,要不排斥、不强硬地对待。社会本来就是,有正的,也有负面的。这才是常态。所以佛法讲为什么不去算命,问卦,因为你一问,好的你就去做,坏的你就要躲掉。但其实你是躲不掉的,因为..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