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门传灯?为什么要传灯?传灯有何意义?
在佛门,“传灯”是最生动的借喻,喻指传法,付法。传法予人,就叫“传灯”。法师传法予法徒,举行传法仪式,便叫“传灯式”。记载宗门祖传法系、承传法脈、记录祖师法语、法汇,就称为“传灯录”。
佛法弘传,古今一脈;道终未替,端赖赓续。佛以自觉觉他,法能启迷破暗,故以灯为喻。漫漫长夜,幽暗无明,一灯相照,顿现光明,照徹宇宙,照徹自心。佛法代代相传,亦如灯灯长明。故传法予人即名传灯;代代相传,亦称灯灯相续。《大般若经》云:“尊者善现,告尊者舍利子言:诸佛弟子凡有所说,一切皆承佛威神力。何以故?舍利子,如来为他宣说法要,于诸法性常不相违,诸佛弟子依所说法,精勤修学,证法实性。由是为他有所宣说,皆与法性不相违,故佛所言,如灯传照。”这是说,宣说佛法,如佛所言,即如灯传照。《维摩诘经。菩萨品》云:“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这是说,一灯可燃百灯千灯,一灯可传百灯千灯,因而才能灯灯无尽,照破幽冥,光明永住。《智度论百》云:“所以嘱累者,为不令法灭故。汝当教化弟子,弟子复教余人,展转相教,譬如一灯,复燃余灯,其明转多。”这是说,佛陀教化,三宝弟子展转相教,就如一灯又点燃许多他灯,灯灯相照,光明愈多。
在纪念伟大世尊诞日的盛大活动中,我们举行传灯祝圣,意义非同寻常。传灯就是正法久住,传灯就是续佛慧命,传灯就是绍隆佛种,传灯就是攝化众生,传灯就是供养三宝,传灯就是广度有情,传灯就是破迷除暗,传灯就是给人光明,传灯就是培植福慧,增长福慧。
为什么要传灯?
第一:传灯可以开启智慧。佛法中,真实的智慧是指见到诸法实相。即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不仅在传灯所象征的传授佛法的过程中,就是在真实的手与手对接灯盏之中,也可以得到这种明心见性的最高智慧。
例如以下公案中:《五灯会元》卷七载,德山宣鉴禅师一天晚上在龙潭崇信禅师处侍至深夜,龙潭对他说:“夜已深了,为何还不回去?”德山揭帘外出,却又回来,说道:“外面很黑了。”龙潭点燃纸烛递与德山,德山刚伸手去接,龙潭却突然又将纸烛吹灭了。德山于此大悟,便礼拜。龙潭说:“你见到了什么呢?”德山回道:“从今往后,再也不会对天下老和尚说的话存有疑惑了。”在这则公案中,灯(纸烛)从龙潭传至德山,有外在形式的灯,也有内心受法的智慧之灯。可见,在灯的授受之中,是可以将诸佛命脉的无上智慧开启出来并传承下去的。
第二:传灯是报佛深恩的一种方式。佛于众生恩德深重,众生于生死苦海中头出头没,备受众苦,不得出离。佛于过去无量劫中精苦修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然后说法救度众生。若不蒙如来拔济,众生将永久沉溺于生死苦海,所以佛恩深重,难以报答。
经中多有揭示佛恩难报者,如《佛说佛名经》卷一说:“第六念报佛恩者:如来往昔无量劫中,舍头目髓脑,支节手足,国城妻子,象马七珍,为我等故,修诸苦行。此恩此德,实难酬报。是故经言,若以顶戴,两肩荷负,于恒沙劫,亦不能报。我等欲报如来恩者,当于此世,勇猛精进,捍劳忍苦,不惜身命,建立三宝,弘通大乘,广化众生,同入正道。”
佛恩既如此深重难报,要如何才能酬报呢?“不惜身命,建立三宝,弘通大乘,广化众生,同入正道。”才能报之,其实,这也就是传承佛法,弘扬佛法的意思,亦即传灯之意。
唐朝法藏法师《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偈云:
“开此秘奥藏广益于自他
愿令法久住传灯报佛恩”
这偈中明确指出,弘扬经教,传佛灯明,可报佛恩。当然,这里指的是传佛智慧之灯,命脉之灯,而不仅仅是传递油灯。但是传递油灯的过程,也是人们发起延续佛法命脉之心的殊胜助缘。从这个角度讲,传递油灯,同样也是有助于报佛深恩的。
第三:传灯有助于发菩提心。油灯,这种照明工具,通过燃烧自己来照亮别人。自身一点点的焚烧,光明却源源不断的放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正是菩萨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利生精神。
经典里面常用明灯来比喻菩提心,如唐朝般若三藏译《华严经》卷三十六云:“譬如灯炷,随其大小而发光明,若益膏油,明终不绝;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大愿为炷,发智慧光,照明法界,益大悲油,教化众生,庄严国土,施作佛事,现大威德,无有休息。”
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三所释,直心即是大智(光),正念真如,无所执着;深心即是大愿(炷),四弘誓愿等乐修一切善行;大悲心即是大悲(油),救一切众生苦。
由上可知,明灯的光、炷、油即圆满象征了大智、大愿、大悲所组成的完整的菩提心。因此,在传灯的过程中,自己手中的油灯被别人传过来的火焰点燃,再用自己的明灯点燃别人的明灯,目睹明灯一盏盏亮起,内心思维经中所揭示明灯的象征意义,这种场景和思维,很容易让我们发起殊胜的菩提心。
第四:传灯助修十种功德。不从传灯所象征的传法来看待,仅就供养油灯这个角度来讲,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能获得广大果报。《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下云:“若复有人,施灯供养佛舍利塔,获十功德。云何十种?一肉眼清净,二获净天眼,三离于三毒,四得诸善法,五聪明智慧,六远离愚痴,七不堕黑闇三涂,八尊贵自在,九往生诸天,十速证圆寂。”
第五:传灯可得四种清净。据《佛说施灯功德经》,供养佛塔以灯明,可获四种清净:“一者、身业清净;二者、口业清净;三者、意业清净;四者、善友清净。”
这四种清净实际上代表了一切作为的清净,因为所有的恶业可分为十种,即身三恶业:杀生、偷盗、邪婬;口四恶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三恶业:贪欲、嗔恚、邪见。
第六:传灯可以得佛授记。传灯,其本身也是在供灯,即将灯明供养于佛。供佛灯明可以得佛授记,这是有经典记载的。
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记录: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国中有一贫女,名字叫做难陀,贫穷孤独,依靠乞讨维系生命。难陀见到诸国王臣民,大大小小各各供养佛及众僧,内心思维:我以宿业因缘,贫穷困苦,现在虽然值遇福田,竟然没有任何物品可以供养。深自感伤,痛切咎悔,便入城乞讨,希望能得到些许可以用来供养的物品。终日不休息地进行乞讨,只得到一钱,便持此一钱至油店买油。掌柜问她,用一钱买油,只能买到很少很少一点点而已,妳要用来做什么呢?难陀将自己的想法如实地告诉了掌柜,掌柜很憐愍她,便多给了她一些油。难陀很是欢喜,所得的这些油是足够做成一盏灯的,于是拿着制成的油灯来到精舍,供养世尊,置于佛前众灯之中。自立誓愿:“我现在很贫穷,用这盏小灯供养于佛,愿以此功德,令我来世得大智慧光明遍照,灭除一切众生垢暗。”难陀立此誓愿后,礼佛而去。次日天亮时,其它所有国王臣民等所供的灯全部燃尽熄灭了,唯独难陀供养的灯仍然还亮着。目连尊者於天初亮时前来收拾场地,见到唯有这一盏灯仍然光亮异常,犹如刚刚点燃起来的样子。目连尊者心想:白天燃灯也没什么作用,不如先把它灭掉,晚上再点起来。于是举起手来扇这盏灯,但没想到灯焰如故,并未受丝毫影响。尊者又用衣扇,灯焰仍然不灭。佛见到目连的这些举动,告诉目连说:“这盏灯不是你这样的声闻的力量所能倾动的,就算你用四大海水浇灌,以大风来吹,仍然也是不能熄灭这盏灯的,因为这是发大心广济众生的人所布施的缘故。”稍后,贫女难陀又来到佛前,头面作礼,佛即与其授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又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名曰灯光,十号具足。”难陀得到授记,欢喜异常,长跪求出家,佛即听为比丘尼。
在这则公案中,贫女难陀只供了一盏油灯,却超越佛前所供众灯,乃至以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之力也不能使这盏灯熄灭,并且佛还亲为贫女授成佛之记。这其中的愿委,并不在油灯本身,而在于贫女难陀以供灯作为助缘所发的真实而强烈的殊胜大愿:“我今贫穷,用是小灯,供养于佛。以此功德,令我来世得智慧照,灭除一切众生垢闇。”这才是真正的原委。也就是说,供灯并不在多,一人一盏足矣,真诚心发愿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句老话:“心诚则灵”。
虽如此,供灯对于真诚心发愿所起的助缘作用仍是不可小觑的。就以上公案来看,贫女难陀如果没有供养这么一盏小小的油灯,她的殊胜大愿缺了这一殊胜助缘,恐怕也是难以发起的。由此可知,供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助缘,可以间接的得到蒙佛授记的胜果。
灯比喻佛法,佛法智慧破除愚痴烦恼,犹如耀眼明灯照破无边黑暗。传灯的意义在于,通过形式上的灯灯相传,达到传播佛法,洗涤众生内心烦恼垢病,开启心性智慧光明的效果。
传灯的意义
很多人都听说过“传灯”这个词,尤其是在佛教当中,《景德传灯录》《东域传灯录》《延宝传灯录》《传灯法师列传》《天圣广灯录》《靖国续灯录》《道明联灯录》《嘉泰普灯录》等等等等,以传灯命名的典籍非常多,为什么以“传灯”命名呢?
《般若经》中说:“诸佛弟子凡有所说,一切皆承佛威神力,与诸法性常不相违。依所说法,精勤修学,证法实性,故佛所言如灯传照。”这是佛经当中记载关于传灯的最初概念,即把佛法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传法于他人,如同灯灯相传、心心相印,故名传灯。法能破暗,如灯能照明。将法传下去,如同把解脱的光明传给弟子,以譬喻命名为传灯。
《维摩经》中说:“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这是说传灯的作用,能使佛法永不停止,且发扬光大,普及到任何一个地方,所谓法轮常转。借此实质的传灯,暗喻佛法的弘扬将无边无尽。同时,以灯灯相传、光光互照,燃起我们的心灯,使大慈大悲的大爱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把佛法的甘露妙雨洒遍每个人的心中。
因为佛法犹如明灯,能照破世间黑暗,所以把传法称为传灯。《大智度论》中说:“为令法不灭,当教化弟子,弟子展转教,如灯燃余灯。”可见,传灯能使佛陀的法脉展转相传而不绝,代表佛法延续不断、永不穷尽。
先前,历代传承上师、祖师大德们,以他们的慈悲和智慧,给我们传来了解脱的希望;如今,我们也同样以我们的真心和力量,把解脱的种子传向世人。让佛法给大家带来无限光明、无限温暖、无限祥和、无限美满,这就是传灯。
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破暗为明;佛法,是让菩萨们牺牲自己,利益众生,以佛智慧破除众生的愚痴暗障。
传灯法会,就是把这种象征具体化,以实质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家手捧莲花座灯,相互传递,将光明传向四方;象征将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光明传遍十方,具有代代薪传的意义。
尤其在末法时期,众生根性更加愚钝,恶业更加深重。人们在贪、嗔、痴三毒的指引下,难得片刻安宁。只有佛灯的光明,才能照破迷惑颠倒的我执,开发我们的智慧,坚定我们的胜解。有灯光的地方,诸佛菩萨慈光自然摄照。我们应当观想灯火如须弥山高,灯身如大海广阔,其光所照之处,众生见者,烦恼和痛苦全部消除;身体健康、智慧增长,如法所求悉皆获得。
传灯的功德。《施灯功德经》中说:“燃少灯明,所受福报不可得说,无量无边不可算数,唯有如来乃能了知。”《业报差别经》中说:“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得善智慧,五者除灭大暗,六者得智慧明,七者不堕黑暗,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传灯的功德不是凡夫所能臆测,这是诸佛以方便勉强宣说。传灯具有这些实际的意义,真诚希望能以一灯破开千年暗,佛陀正法传十方!
2024-03-17 13:53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
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害的烦恼,就是嗔心!《菩萨戒》里面说:一个菩萨贪吃、贪睡、很喜欢买很多衣服,这些都乱不了,因为这些只是减损他的功德,增长一点过失,并没有伤到根本。但是..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佛教修行有三善,那么其中何为究竟善,何为无记心呢?中国的历史文学范围比较广,这些年主张的国学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也是一种信仰的传承。国学分类比..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导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当时以佛的境界写的四句偈,不是凡人的境界。现在我们的身心被客尘污染得一塌糊涂,需要运用佛法,让我们的菩..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最好的供养是什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4)最好的供养是什么上师教言集:佛法就在于一个 善 ——慈悲,不伤害任何众生,这是第一要素;然后尽力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就是正法,这是我们无须怀疑的。很多人认为,学习佛法要做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8)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上师教言集: 那为什么要具足发心殊胜,为什么要生起这个菩提心和慈悲心呢?因为一切众生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或者我们看不见,体会不到的地狱、饿鬼、..
大空经的观法
有一次,佛陀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这天早晨,佛陀入城乞食后,顺道去加罗差摩精舍。当时,尊者阿难正与许多比丘在精舍内缝补衣服,看到佛陀到来,连忙出来迎接,并且禀告佛陀,他们正在..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禅茶动作 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
什么是“娑婆世界”?
什么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说,就是指我们所在的这个苦难的世界。 佛经里说的婆娑世界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来来去去,皆为利往。人活在这..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内心的分别识中,对外在有二元对立的分别,认知的好与坏会导致自己快乐或不快乐,于是自然会喜欢能为自己带来好情绪的作为。就个人而言,关爱自己是正常的。..
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觉自己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好。在1930年的一个初秋的早上,一个只有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年轻人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这是个冷幽默,一个让人对人性失望的无奈的悲哀故事。 两个朋友携手一起去旅行,游历了山川,穿越了河流,奔驰在草原。 最后,他们到了一片森林。森林很大,他们走了好几天,似乎..
彩虹总在风雨后
彩虹总在风雨后在修行的道路上,时而感觉好,时而感觉不好;时而有好的征相,时而也会出现不好的征相。好比长途客车行驶的路途一样,有时候要过桥,有时候要翻山,有时候要钻洞,有时候会走平地,都很正常!若是遇到钻..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本人所写的法语中有这两句话,“心咒,不一定是佛语;佛语,不一定是真谛”。很多人看后不解,纷纷表示质疑:“难道心咒都不是佛传来的吗?佛语不是真谛还有什么真谛呢?在这里我就把心咒、佛语..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遇到不好的事情,要不排斥、不强硬地对待。社会本来就是,有正的,也有负面的。这才是常态。所以佛法讲为什么不去算命,问卦,因为你一问,好的你就去做,坏的你就要躲掉。但其实你是躲不掉的,因为..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