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居士的着装仪容问题
都市中的很多女性虽然学佛,但拥有自己的家庭,职业和人际关系。女性在学佛之初往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情执深重、俗事难舍;要么绝然厌世、不近人情。当然,女子在学佛与待人处事之间,要将分寸拿捏得恰如其分,确实不是初入佛门的人能够马上熟捻的。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在外表形象上稍加注意,有时这会直接影响到未学佛人对佛教的印象。
进入道场的女众尤其应该稍加注意穿着,有些年轻的女性佛教徒爱打扮,时下流行什么时髦的衣服,她们便穿什么,甚至穿着过分暴露的衣服来到道场,显得很不庄重。另一类大妈奶奶级的女众们自认为是念佛人,只要一心念佛求生极乐,穿着上便不讲究,甚至弄到邋邋遢遢的程度,让人敬而远之。有时引发一些学佛很浅,或不信佛的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你看某某人,原先是个挺干净利落的人,现在信佛了,变得穿着随便,快没亲和力了。”学佛久一点的人们都知道,有此人对佛法的理解产生偏差,佛教不提倡奢糜的装饰,不代表着装不整洁。一些女众便从学佛前的一个极端,误入另一个极端,令不信佛的人误以为是佛教之过。有些女众开始不注意形象,也没有运用佛法妥善处理夫妻关系,有的夫妇闹离婚,甚至关系僵化打冷战,
末学以管窥之见提出以下几点有关学佛女众在仪容仪表仪态方面应当注意的事项:
如果学佛女众是一位无职业的家庭妇女,交际圈子窄,平常活动范围不大,在穿着上注意干净整洁就可以了,如果是职业女性,则应该遵从一定的职场规则,在不同的场合穿着适宜的服装,既庄重大方,又不过于落伍古板,否则令人敬而远之,便失去很多方便度众弘法的机会。
末学是一名教师,面对一群十几二十岁的青年人们上课,多年的教师生涯,让我养成了一些习惯,比如:每天换(洗)衣服、每天上班化淡妆、有课时一定穿半高根鞋……总之,我出现在学生面前言传前,首先有一个无言的身教,衣着整洁、装扮得体、举止庄重便是学生们应该学习的重要课程。
着装得体不一定需要投入很多成本,一位女性只要学习一些衣服搭配的常识,十年前的衣服同样可以穿得让人感觉时尚;一瓶国产老牌子的面霜,既便宜有效又安全不过敏;一袋过期的珍珠粉,能使我不会一脸油光,几双PU半高根皮鞋(靴)搭配着不同款式的衣裤(裙),就可以在端庄中透着活力……
不修边幅,绝不是朴素的代名词。虽然我们的着装并非刻意讨好他人,也不见得非要追上时代潮流才出得了家门,至少我们出于尊重他人礼仪的需要,穿着既附合自己身份,也能让他人欣心悦目。如果学佛人能善巧地融合到人群中去,与常人和谐地交流,或许我们不必刻意弘扬佛法,而我们的举手投足能将佛法的宁静与祥和感染身边的人。
2024-03-17 13:53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
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害的烦恼,就是嗔心!《菩萨戒》里面说:一个菩萨贪吃、贪睡、很喜欢买很多衣服,这些都乱不了,因为这些只是减损他的功德,增长一点过失,并没有伤到根本。但是..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佛教修行有三善,那么其中何为究竟善,何为无记心呢?中国的历史文学范围比较广,这些年主张的国学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也是一种信仰的传承。国学分类比..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导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当时以佛的境界写的四句偈,不是凡人的境界。现在我们的身心被客尘污染得一塌糊涂,需要运用佛法,让我们的菩..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最好的供养是什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4)最好的供养是什么上师教言集:佛法就在于一个 善 ——慈悲,不伤害任何众生,这是第一要素;然后尽力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就是正法,这是我们无须怀疑的。很多人认为,学习佛法要做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8)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上师教言集: 那为什么要具足发心殊胜,为什么要生起这个菩提心和慈悲心呢?因为一切众生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或者我们看不见,体会不到的地狱、饿鬼、..
大空经的观法
有一次,佛陀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这天早晨,佛陀入城乞食后,顺道去加罗差摩精舍。当时,尊者阿难正与许多比丘在精舍内缝补衣服,看到佛陀到来,连忙出来迎接,并且禀告佛陀,他们正在..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禅茶动作 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
什么是“娑婆世界”?
什么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说,就是指我们所在的这个苦难的世界。 佛经里说的婆娑世界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来来去去,皆为利往。人活在这..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内心的分别识中,对外在有二元对立的分别,认知的好与坏会导致自己快乐或不快乐,于是自然会喜欢能为自己带来好情绪的作为。就个人而言,关爱自己是正常的。..
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觉自己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好。在1930年的一个初秋的早上,一个只有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年轻人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这是个冷幽默,一个让人对人性失望的无奈的悲哀故事。 两个朋友携手一起去旅行,游历了山川,穿越了河流,奔驰在草原。 最后,他们到了一片森林。森林很大,他们走了好几天,似乎..
彩虹总在风雨后
彩虹总在风雨后在修行的道路上,时而感觉好,时而感觉不好;时而有好的征相,时而也会出现不好的征相。好比长途客车行驶的路途一样,有时候要过桥,有时候要翻山,有时候要钻洞,有时候会走平地,都很正常!若是遇到钻..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本人所写的法语中有这两句话,“心咒,不一定是佛语;佛语,不一定是真谛”。很多人看后不解,纷纷表示质疑:“难道心咒都不是佛传来的吗?佛语不是真谛还有什么真谛呢?在这里我就把心咒、佛语..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遇到不好的事情,要不排斥、不强硬地对待。社会本来就是,有正的,也有负面的。这才是常态。所以佛法讲为什么不去算命,问卦,因为你一问,好的你就去做,坏的你就要躲掉。但其实你是躲不掉的,因为..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