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供花有何说法与讲究?

繁体

寺院经常可见捧着鲜花前来礼佛的信众,佛前供桌上,通常也是鲜花环绕,佛菩萨展露慈容,宛在从中笑。难道佛菩萨和我们一样爱娇艳美丽的鲜花?

佛前供花·有什么说法?

佛前供花,是将鲜花用器皿供于佛前,此为佛门仪式之一。将世间最美好的献给诸佛菩萨,而佛菩萨慈悲,总以种种方便启迪我们。

花代表因,所谓“花开结子”,是以佛前供花来提醒众生播种成佛之因、求成佛之果——以一切利他善行、自净提升、发露忏悔、大愿精进等等,铺就转凡成圣之路,所以供花是代表修好因、修善因,才能得到好的果报。

佛前供花·得妙相庄严

鲜花,世间娇美之物,常与美好事物相联系,让人心生美好。鲜花供佛,也有意向不到的果报,可让人长相貌美。

玉琳国师前世,因为救双胞胎弟弟而被火烧成了驼背,毁了容。他曾以花供养药师佛像,而后世妙相庄严,面容姣好,人天共赞,传为佛门的美谈。

在经典中,以花供佛常载于佛典。如《法华经》中:“佛说法华经已,入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四种天花,而散于佛及诸大众身上。”

相由心生,以一颗慈悲、虔诚的心去佛前供花,你会越来越美!

佛前供花·提醒人六度修行

佛前供花,不仅可以外修容貌,内也可修心性,让人美貌与智慧并存。佛菩萨慈悲,你赠它鲜花,它启迪你智慧。佛前供奉的花,时时提醒你不忘精进修行、修习六度。

你看花开展现的姿容,令人心生愉悦,带给人欢喜,是因为它有布施的精神,提醒人布施得福,学会布施。

花总在一定的时节、范围开放,也不似藤类植物会依附其他植物,它不侵犯它者,它持戒克制而显独立庄严之美。

花开需经种子深埋土壤,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破土成长,甚至开花后仍需耐得住风霜雨雪,所以具有忍辱的精神,忍辱让我们厚积薄发。

一朵花,不管花期长短,总是努力散发芬芳,展现它最美好的一面。即使花凋零,也化作春泥更护花,或留下种子待来年,为继起的生命而准备,时时不忘精进,生生不息。

花,静静地开放,表新出宁静祥和的气质,这就是禅定的气质,安住一颗妄心,禅定方得自在。

花千变万化,奇妙不已,花的世界就像人的世界,蕴含无限智慧。

佛前供花,奉施香华,堪比一颗美容丸,外可得妙相庄严,内可修养身心,精进修行。

鲜花供佛,于家中也可,于寺院也行。心怀慈悲,常与美好事物为伴,精进修行会让您更有内在美。

2024-03-17 13:53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

少白公子、齐白石传人书画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

嗔心会伤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们的菩萨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对菩提心最大伤害的烦恼,就是嗔心!《菩萨戒》里面说:一个菩萨贪吃、贪睡、很喜欢买很多衣服,这些都乱不了,因为这些只是减损他的功德,增长一点过失,并没有伤到根本。但是..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

国学十二道有禅宗之道,禅宗以心为主,学佛修行如何做到清净心呢佛教修行有三善,那么其中何为究竟善,何为无记心呢?中国的历史文学范围比较广,这些年主张的国学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也是一种信仰的传承。国学分类比..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

因果报应法则里暗藏的五大玄机!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

嘎玛仁波切:菩提树和明镜台导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当时以佛的境界写的四句偈,不是凡人的境界。现在我们的身心被客尘污染得一塌糊涂,需要运用佛法,让我们的菩..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最好的供养是什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4)最好的供养是什么上师教言集:佛法就在于一个 善 ——慈悲,不伤害任何众生,这是第一要素;然后尽力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就是正法,这是我们无须怀疑的。很多人认为,学习佛法要做很..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328)经常不断用菩提心到生活中去训练自己上师教言集: 那为什么要具足发心殊胜,为什么要生起这个菩提心和慈悲心呢?因为一切众生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或者我们看不见,体会不到的地狱、饿鬼、..

大空经的观法

有一次,佛陀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这天早晨,佛陀入城乞食后,顺道去加罗差摩精舍。当时,尊者阿难正与许多比丘在精舍内缝补衣服,看到佛陀到来,连忙出来迎接,并且禀告佛陀,他们正在..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

喝茶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禅茶动作 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净土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

什么是“娑婆世界”?

什么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说,就是指我们所在的这个苦难的世界。 佛经里说的婆娑世界是指“人的世界”,也便是永远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熙熙攘攘,来来去去,皆为利往。人活在这..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

嘎玛仁波切:不要让你的爱扭曲成伤害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内心的分别识中,对外在有二元对立的分别,认知的好与坏会导致自己快乐或不快乐,于是自然会喜欢能为自己带来好情绪的作为。就个人而言,关爱自己是正常的。..

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改变自己得来的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觉自己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好。在1930年的一个初秋的早上,一个只有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年轻人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当老虎来了:不急,请容我穿上跑鞋 这是个冷幽默,一个让人对人性失望的无奈的悲哀故事。 两个朋友携手一起去旅行,游历了山川,穿越了河流,奔驰在草原。 最后,他们到了一片森林。森林很大,他们走了好几天,似乎..

彩虹总在风雨后

彩虹总在风雨后在修行的道路上,时而感觉好,时而感觉不好;时而有好的征相,时而也会出现不好的征相。好比长途客车行驶的路途一样,有时候要过桥,有时候要翻山,有时候要钻洞,有时候会走平地,都很正常!若是遇到钻..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

心咒、佛语、真谛的区别本人所写的法语中有这两句话,“心咒,不一定是佛语;佛语,不一定是真谛”。很多人看后不解,纷纷表示质疑:“难道心咒都不是佛传来的吗?佛语不是真谛还有什么真谛呢?在这里我就把心咒、佛语..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

得理还要让人三分遇到不好的事情,要不排斥、不强硬地对待。社会本来就是,有正的,也有负面的。这才是常态。所以佛法讲为什么不去算命,问卦,因为你一问,好的你就去做,坏的你就要躲掉。但其实你是躲不掉的,因为..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